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区》教案

第二节南方地区
复习目标: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专题问题综合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位置和范围
1、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

思考:①有西藏属于西南地区一说。

②图中观察: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南部属南方地区。

3、面积占全国255,人口占全国55%。

4、30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湘、琼。

思考:重要的经纬线:
105°E:大巴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10°E:巫山(长江三峡),雪峰山,雷州半岛,海南岛。

23°26′N: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30°N多: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自然地理特点:
1、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2、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
花岗岩地貌——黄山,庐山
断块山(地垒)——庐山
3、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平原地区湖河众多。

三、丰富的资源
1、水资源丰富:①降水丰富;
②“南水北调”
③珠江流域水污染与水质性缺水。

2、水能资源:水量充沛,地势落差大。

(三峡,葛洲坝)
3、有色金属:铜,钨,锑(锡矿山),铝土,铅锌(水口山),钛(攀枝花)
4、旅游资源:气候,地貌。

(庐山,黄山,九寨沟,武当山,云南,贵州,广西)
四、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1、温暖湿润的气候。

2、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一年二熟——三熟,水稻、油菜为主。

五、经济作物和水果。

1、亚热带,热带品种为主。

2、经济作物:油菜,甘蔗。

3、经济林木:油茶(木本油料),茶,油桐,橡胶,樟,漆,竹,杉等。

4、亚热带,热带水果:柑桔,荔枝,香蕉,椰子,菠萝。

六、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1、“紫色盆地”名由:气候温暖,多雨→泥沙中含Fe,Al的矿物被氧化。

紫色砂岩,页岩
紫色土(肥沃,富含P、K等)
2、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天府之国”)的原因
①土地肥沃。

②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③地形较平坦,低矮丘陵易筑梯田。

④山区多经济林木。

⑤悠久的农耕历史(都江堰灌区,桑蚕最早)。

3、红壤的性质及其改良。

①红壤有机质少,酸性,粘重,含Fe,Al较多。

高温多雨环境中发育而成,贫,低产。

②改良:搞好水土保持,施有机肥。

补充熟石灰;改良土壤结构。

③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青灰色富含有有机质,肥沃;
人工长期培育而成。

七、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

1、长江流域水灾加剧的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河湖淤积严重;
流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2、范围:9省一市。

3、工程价值: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长江;
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促进农业发展。

思考: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
①因地制宜,有效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长江;
③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减少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地质灾害,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
旱涝灾害,促进农业发展。

八、南方传统民居特点:适应自然环境的人文景观。

注意通风散热(梅雨和夏季高温)
屋顶坡度较大(便于雨水流泻)
我国东南沿海民居低矮,坚固(防台风)。

九、上海。

1、我国最大城市,经济中心,商业中心,重要出口基地。

前景:发展成为国际性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2、上海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或区位因素)。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长江入海处,我国大陆沿海的中间位置。

②交通发达:水陆交通枢纽(海运,内河运输,铁路,航空)
③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齐全,技术水平高。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⑤经济腹地广阔:长江流域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农业基础雄厚。

3、浦东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促进上海经济发展;
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利于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性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②带动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使上海的“龙头”作用尽一步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