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传播媒介监测
Leadership 4.1.1.
11
1. 监测点的选择
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点附 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点附 近的1 近的1个自然村开展媒介密度监测。每 个监测点吊放1 个监测点吊放1~2盏诱蚊灯,两盏灯 相隔100米以上。 相隔100米以上。 2. 监测时间:整夜开灯(下午5-6时至 监测时间:整夜开灯(下午5 第二天上午8 第二天上午8-9时)。 3.监测频次:每年6月~10月,每月中旬 3.监测频次 每年6月~10月,每月中旬 监测频次: 进行一次。
29
图4-1 嗜人按蚊 Leadership 4.1.1. A. 幼虫头部;B. 喙;C. 后足;D. 翅
30
2. 中华按蚊 Anopheles (Anopheles) Anopheles) sinensis 鉴别特征:与嗜人按蚊非常相似,但它的 翅前缘脉基部有散生淡鳞,V 5翅前缘脉基部有散生淡鳞,V 5-2 缘缨白 斑明显。新鲜标本的腹侧膜上有"T"暗斑。 斑明显。新鲜标本的腹侧膜上有"T"暗斑。 雌蚊触须粗大,末二白斑,通常不相互连 接。前足基节的前缘和中足与后足基节的 外侧各有1 外侧各有1-2簇淡鳞。幼虫与嗜人按蚊无 明显区别。卵甲板很宽,约占卵宽的45%, 明显区别。卵甲板很宽,约占卵宽的45%, 是与嗜人按蚊的可靠特征。
Leadership 4.1.1.
31
Leadership 4.1.1.
32
图4-2 中华按蚊 Leadership 4.1.1. A. 翅;B. 幼虫头部;C. 喙;D. 抱肢;E. 幼虫前胸1~3号毛;F. 后足
33
3. 微小按蚊 Anopheles (Cellia) minimus Cellia) 鉴别特征: 触须深棕色,具3个白环,端白环与亚端白环 触须深棕色,具3个白环,端白环与亚端白环 通常接近等宽,这两个白环之间的黑环窄,为端白环的 1/2宽或窄;白环与黑环的宽度有很大个体变异。喙为暗 1/2宽或窄;白环与黑环的宽度有很大个体变异。喙为暗 棕色,或在顶端1/3部分的腹面有淡色斑。雌蚊盾片中部 棕色,或在顶端1/3部分的腹面有淡色斑。雌蚊盾片中部 无鳞片或仅有毛状鳞。翅前缘脉通常有5个较宽白斑,即 无鳞片或仅有毛状鳞。翅前缘脉通常有5个较宽白斑,即 膊白斑、分脉前白斑、分脉白斑、亚缘脉白斑和亚端白 斑,但白斑也有较大的个体变异,例如有的分脉前白斑 极小,仅为几个白鳞片形成的白点。 各纵脉除V 6外都有缘缨白斑。足深褐色,跗节或有背端 各纵脉除V 6外都有缘缨白斑。足深褐色,跗节或有背端 白斑或很窄的端白环。腹节背板淡黄、淡褐色或褐色; 无鳞。雄蚊一般和雌蚊相似。触须末端两节膨大略向外 屈,基部与腹面色暗,其余色淡,具3 屈,基部与腹面色暗,其余色淡,具3个白环。幼虫头部, 2,3-C 毛单枝。胸毛1-2 P 具羽状分枝,3-P 小,不分枝。 毛单枝。胸毛1 具羽状分枝,3 腹节II腹节II-VII 前背片特大,包围后背片。卵甲板占卵宽的 18%-19%。 18%-19%。
诱蚊灯的正确使用
放置诱蚊灯的高度:一般蚊虫活动的高度都不高, 所以诱蚊灯的悬挂高度最好在1.5米左右。这样, 所以诱蚊灯的悬挂高度最好在1.5米左右。这样, 还便于进行各种操作。 放置诱蚊灯的小生境:由于一般蚊虫的飞行距离 都比较有限,在不同的生境中蚊虫密度会有比较 大的差异。所以在放置诱蚊灯时,尽量接近监测 场所的可能的孳生地,如农村外环境则放在靠池 塘,沟渠和稻田的一侧;城镇各种外环境也以靠 近水池、下水道口为好。这样能比较好的反映当 地蚊虫的孳生情况。
Leadership 4.1.1.
4
二、疟原虫种类
间日疟是当前广东省流行的唯一疟 间日疟 是当前广东省流行的唯一疟 原虫虫种, 偶见输入性恶性疟, 原虫虫种, 偶见输入性恶性疟, 罕见输血 感染的三日疟。 这与广东50 年代间日疟 感染的三日疟 。 这与广东 50年代间日疟 69. 恶性疟占21. 占 69.3% 、 恶性疟占 21.2% 和三日疟占 9.5%的虫种组成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的虫种组成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Leadership 4.1.1.
5
三、传播媒介
通过调查证实, 通过调查证实 , 全省已 知按蚊21 种 知按蚊 21种, 其中确认自然 界有传疟作用的主要有微小 按蚊、嗜人按蚊、 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 和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分 和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分 布在广东省12 个市 个市、 布在广东省 12个市、 县 , 其 分布区的疟疾病例每年都占 全省疟疾总病例的50%左右。 全省疟疾总病例的50%左右。
Leadership 4.1.1.
10
诱蚊灯法
诱蚊灯法是国际上常用的成蚊监测方法。 诱蚊灯法是国际上常用的成蚊监测方法。 诱蚊灯法运用灯光诱捕蚊虫, 诱蚊灯法运用灯光诱捕蚊虫,比较节省 人力。 人力。 在选定的监测点布灯,整夜开灯(下午5-6 在选定的监测点布灯,整夜开灯(下午5 时至第二天上午8 时至第二天上午8-9时),捕捉夜间不同时 间段活动的蚊虫。 间段活动的蚊虫。
Leadership 4.1.1. 6
监测内容与方法
Leadership 4.1.1.
7
传统的监测方法: 传统的监测方法:
监测范围: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 监测范围:选择开展小学生IFA检测调查 点附近的1 点附近的1个自然村开展媒介密度监测。 监测时间:每年6月初~10月初,每半月1 监测时间:每年6月初~10月初,每半月1 次进行媒介蚊密度监测。 监测方法: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 监测方法: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 50顶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 50顶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
亚缘脉白斑
嗜人按蚊 形态特征
翅 前缘脉
基部一致暗 色,径脉干 区杂生淡鳞、 区杂生淡鳞、 暗鳞, 暗鳞,V5.2 无翅繸白斑 无翅繸白斑
较细, 触须 较细, 顶白环和次 白环较宽, 白环较宽, 常相互连接
足 中足基节
没有白色鳞片
腹
Leadership 4.1.1.
腹侧 膜上无T形 膜上无 形 暗斑
Leadership 4.1.1. 12
Leadership 4.1.1.
13
Leadership 4.1.1.
14
Leadership 4.1.1.
15
Leadership 4.1.1.
16
Leadership 4.1.1.
17
Leadership 4.1.1.
18
Leadership 4.1.1.
19
Leadership 4.1.1.
20
Leadership 4.1.1.
21
Leadership 4.1.1.
22
Leadership 4.1.1.
23
诱蚊灯的正确使用
诱蚊灯是通过蚊虫对短波长光线的趋性对其进行 吸引,并通过风动力装置将其捕捉的工具。利用 诱蚊灯进行蚊虫监测,在国外已经开展了若干年, 我国在这方面也曾有过相关的工具,但一直没有 用于系统的蚊虫监测。通过近年来对国内相关产 品的调查,初步选择了一个产品作为全国蚊虫监 测的诱蚊工具。 和以往诱蚊方法相比,使用诱蚊灯使监测的野外 工作更为便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但为了提高 诱蚊灯的诱蚊效果,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放置诱蚊灯的位置:由于诱蚊灯依靠比较暗的光 线吸引蚊虫,所以布放诱蚊灯时,最好周围环境 中没有其它灯光干扰,更不要在路灯底下挂灯。24 Leadership 4.1.1.
Leadership 4.1.1.
37
Leadership 4.1.1.
38
图4-4 大劣按蚊 A. 翅;B. 后足;C. 喙;D. 幼虫前胸1~3号毛;E. 幼虫头部 Leadership 4.1.1.
39
5. 淡色库蚊 Culex (Culex) pipiens pallens Culex) 鉴别特征 淡色库蚊属尖音库蚊组(Cx. pipiens 淡色库蚊属尖音库蚊组( group) ,中型蚊虫。头顶正中盖以众多的灰白色 平覆鳞,后头有棕褐色竖鳞,两颊的白色宽鳞区 向眼后形成窄边。喙褐棕色,触须很短,有棕鳞, 向眼后形成窄边。喙褐棕色,触须很短,有棕鳞, 偶见顶部有白鳞。食窦弓较宽,约1.03 mm,侧 偶见顶部有白鳞。食窦弓较宽,约1.03 mm,侧 突钝尖,食窦甲数目较少,约26 突钝尖,食窦甲数目较少,约26个,中齿微微突 26个,中齿微微突 出,两侧无紧密排列的尖锐腹齿簇。中胸侧板无 气门鬃和气门后鬃。中胸下后侧鬃1 气门鬃和气门后鬃。中胸下后侧鬃1-2根。各足 股、胫、跗节暗棕色,无白色纵条和白环。翅鳞 棕褐色。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基带通常平齐。 棕褐色。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基带通常平齐。 幼虫触节基部2/3有小刺,1 幼虫触节基部2/3有小刺,1-A毛着生于近顶端 1/3处,分多枝。头毛 1-C 细长,通常单枝。4-C 1/3处,分多枝。头毛 细长,通常单枝。4 毛单枝。
Leadership 4.1.1. 34
Leadership 4.1.1.
35
图4-3 微小按蚊 A. 翅;B. 幼虫第4腹节;C. 喙;D. 抱肢;E. 幼虫头部;F. 后肢 Leadership 4.1.1.
36
4. 大劣按蚊 Anopheles (Cellia) dirus Cellia) 鉴别特征 触须基部粗糙,具4个白环,端白环最 触须基部粗糙,具4 宽,为端黑环的1 倍,其余3个白环较窄。喙除 宽,为端黑环的1-2倍,其余3个白环较窄。喙除 唇瓣淡黄色外一致暗色。翅的各纵脉上黑、白斑 较多,并多变异。前缘脉上具7个白斑,即包括 较多,并多变异。前缘脉上具7个白斑,即包括 分脉前白斑、前膊白斑和膊白斑、亚缘白斑、端 白斑及前缘脉基部有白斑。足的股、胫节和跗1 白斑及前缘脉基部有白斑。足的股、胫节和跗12节具显著的星状斑点。后足胫节末端和跗节端 基具一宽大的白环。雄虫一般形态与雌虫相似。 触须第4 触须第4节具单排刚毛,端和亚端白环宽,中间 具窄黑环。幼虫头毛2 具窄黑环。幼虫头毛2-C 通常长而简单,末端偶 细侧芒或分叉。3 不分枝;4 细侧芒或分叉。3-C不分枝;4-C简单,极少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