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与控制
、暂时性(如花瓶、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 • 伊蚊成蚊种群和密度调查
伊蚊抗药性监测 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病原学监测
• 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序列测定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统计指标计算
测定媒介伊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筛选高效环保的可用杀虫剂;
判断媒介伊蚊危害及登革热流行水平、趋势和强度,确定媒介伊蚊控 制强度和频率,制定控制规划。 根据媒介伊蚊监测,评价控制效果。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全球登革热疫情概况
目前,全球有 25 亿登革热风险人群,每年有 50万登革热住院病
例, 2 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Gubler DJ, Meltzer MI, 1999) 。低估与误诊不容忽视 (Suaya J et al., 2007; Beatty ME et al. 2011)。 每百万人口每年损失 264 伤残调整寿命年 (Cattand P et al, 2006)。
中国登革热爆发记录
2012年以前登革热本地病例主要发生在广 东、海南、台湾、云南、广西、福建、浙江等 省;其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3年全国登革热报告病例数 N=4662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重点省份登革热防控技术省级师资培训班
2014年5月28日 昆明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与控制
报告提纲
1
全球及中国登革热疫情概况
2
3 4 5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与控制意义 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及生态学特点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 媒介伊蚊可持续控制 媒介伊蚊综合治理
6
7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指数阈值不高于5
指数阈值不高于10
预防控制登革热(大爆发)——
伊蚊布雷图指数阈值不高于20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登革热预防控制全球策略2012-2020
Global strategy for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2012-2020.
户 数
布雷图指数(BI)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阈值
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伊蚊布
核 心 区 警 戒 区 监 控 区
雷图指数(BI)
控制登革热流行——伊蚊布雷图 控制登革热爆发——伊蚊布雷图
Sep-01
Sep-02
Sep-03
Jan-04
• 加强登革热病例监测与管理
0
登革热媒介伊蚊
埃及伊蚊-全球登革热主要媒介 白纹伊蚊-全球登革热次要媒介,我国主要媒介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中国登革热本地病例和输入病例 (2008-2013)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3年输入病例前十位国家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登革媒介监测与控制意义
3
城市化人口
2.5 2 1.5
1 登革热流行危险因素增加
• 快速城市化 • 全球一体化
24.5
275
1 0.5 0 1950 1985 2000
白纹伊蚊原本是森林生物物种 现已适应农村,郊区和城市的
北纬45°
地理分布>=冬季10℃等温线 我国海南、台湾、广东、广西、 云南部分地区 家栖 传播能力最强
人居环境,属半家栖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全球登革热流行风险分布图(Simmons CP et al, 2012)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4-2010我国登革热累计病例分布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4662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3年登革热疫情地区分布
省 份 广东 云南 浙江 河南 福建 四川 北京 江苏 河北 重庆 湖北 广西 江西 湖南 陕西 山东 辽宁 吉林 上海 安徽 贵州 天津 内蒙古 黑龙江 甘肃 新疆 合计 病例数 2895 1538 37 36 32 17 15 13 11 11 10 8 7 6 6 4 3 2 2 2 2 1 1 1 1 1 4662
主要工作进展(三)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
以科学方法,连续、系统地收集掌握媒介伊蚊
种类、密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孳生环境、幼 定义
登 革 热 媒 介 监 测
虫指数和成蚊密度、带毒情况等资料,为病媒 传播风险评估及预警、控制策略与措施制定、 控制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判定媒介伊蚊地理分布变化,获得媒介种群不同 目的 时间的相对值,风险评估及预警,控制策略与措 施制定,根据阈值及时机启动监测和控制项目, 及时采取适合的干预措施,控制效果评价。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登革热媒介监测内容
伊蚊幼虫密度和成蚊种群密度监测
• 伊蚊幼虫密度监测:统计指标为:布雷图指数( BI )、房 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
• 阳性容器调查:室内、室外;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
50
0 2010y 2030y
RCP8.5 RCP6 RCP4.5
RCP6 RCP8.5
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登革热流行区扩增区县(个)
不同气候情景下未来登革热流行区扩增面积(km2)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广州年平均气温
• 气候变化
• 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2 登革热不断向高纬度地区扩散
270 24 265 23.5 260 23
22.5 25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3 登革热预防控制现状
• 没有疫苗&特效药 4 当前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登革热媒介监测点
监测点选择原则
• 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曾发生过登革热流行,或从伊蚊体内 分离到登革病毒的地区; • 监测点具有一定的登革热工作基础,能够积极配合完成监测任务; • 各省可结合原有监测点进行选择;
• 国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将适时调整监测点。
5省15个国家级监测点
广东(4)、福建(3)、广西(3)、海南(3)、云南(3)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全球登革热疫情概况
2012年,登革热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蚊传疾病。 过去50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每年超过100个流行国家新
增感染约5千万至1亿 (WHO, 2012)。
图 1.每年上报至WHO的登革热与严重登革病例平均数(1955-2007)与近年 病例数(2008-2010).
总目标
• 降低登革热疾病负担
具体目标(以2010年为基线)
• 到2020年,至少减少50%登革热死亡率 • 到2020年,至少减少25%登革热发病率 • 到2015年,估算出真实的登革热疾病负担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风险评估及控制规划
了解媒介伊蚊种类、密度、时空分布等,确定控制目标--主要靶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了解媒介伊蚊病原携带情况,判断病媒生物的媒介效能(传播能 力),推测传播风险; 判定媒介伊蚊疾病风险区域,划定媒介生物控制措施的实施范围; 确定启动控制参考指标(蚊虫密度阈值),确定控制时机和目标;
12
孳生场所
广泛孳生于住区的各类人工和植物容器以及其他积水中
• 埃及伊蚊:室内饮用水缸、罐积水和露天积集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