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美学
草地上的午餐(草稿)
绘画的 色彩美
目录
一、色调美
1. 色调是色彩的调子,也就是色彩在绘 画总体组合中的一种色彩倾向性。
2. 以美国画家惠斯勒的《第二号白色交 响曲:小幅的白色女郎》为例。
这幅画是以白色为色彩和主色调的。白 色的裙子,白皙的皮肤、白色的壁炉、蒲扇 中白色部分、粉白的花朵、蓝白色的花瓶。
海滨公园打伞的女子(卡美伊)
莫奈的光影
这幅画是在户外完成的,莫奈运用印象派的 光影手法,描绘了草地上消闲的绅士淑女。
画家以幽暗的树荫为背景,衬托着前 景白布上的男人、女人及食品,体现 了夏日消闲的假日午餐。一片片绿叶 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显得异常透亮, 不仅点明夏天的炎热季节,也增添了 画面的颜色。 景物、人物都描绘得十分鲜明动人。 外光的运用,给画面带来了色彩斑斓 与清新爽朗的效果。
白色给人一种唯美、纯洁、纯真之感。
色调的分类 冷暖色调
一、色调美
从色相上可以分为:红色调、绿色调、蓝色 调等; 从明度上可以分为:亮色调、暗色调、中间 色调; 从色彩冷暖上可以分为:暖色调、冷色调、 中性色调;以荷兰的霍尔玛《林荫道》为例 从色彩的纯度上可以分,可以有鲜艳的强色 调和含灰的弱色调等。
绘画的 比例美
目录
什么是比例 绘画中的比例 绘画比例美的
表现形式
01
什 么 是 比 例
任何具有表现力的技术都有某种不成文 的规律,比例是所有造型艺术入门的基 础技巧,例如适合于多大开本的插图、 布景、墙画、马赛克等,都要考虑确定 画面的尺寸。范围就是比例,而形成艺 术品大小的差别、明暗的配置、建筑艺 术的四周空间,都有比例问题,在作画 时画笔也必须确定线条间的对比关系, 在画面总体上的比例、间隔强弱等的对 比都有其比例问题。
02 绘画中的比例
•美术中的比例是指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 寸关系。比如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 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 相互之间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 在着比例。适度的尺寸数量的变化可以 产生美感,任何一个绘画的的主题都有 比例关系。
03 绘画比例美的表现形式
例如刘郁兴的《日月》它基本上真实地 再现了自然界的各种比例关系。
画面上1/3的田地是暖色调,而2/3的 天空是冷色调,这样的色调搭配是极为冷 僻的,很难达到和谐的效果,可是在这幅 画中却出奇地和谐。主要是得益于这些树 木的平衡过渡以及纵深的深度感缓冲了画 面色调的突然对比造成的不适应。
董希文《开国大典》
二、色彩对比之美
靳尚谊、赵域、阎振铎摹本
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和对比。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 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白云、绿树和鲜花形成强烈对比,使画面热烈而明快;金黄色 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描绘,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 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质感的分类
Text content
质感可分为天然质感与人工质感。 不同的物质其表面的自然特质称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岩石、
竹木等。 而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则称人工质感,如砖、陶瓷、玻
璃、布匹、塑胶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以软硬、虚实、滑涩、韧 脆、透明与浑浊等多种感觉。
质感的视觉感受
不同的物质有 着不同的质感, 而多样的质感 又给人们带来 了不一样的视 觉感受与心理 感受。
03 绘画比例美的表现形式
色彩比例运用很棒的佳作有著名野兽派画家法国的马蒂斯《戴帽的
妇人》。
非现实的色彩在女相的脸上横冲直撞,绿色的宽线条横贯前额, 另一条则沿鼻梁而下。脸颊一半黄绿,一半粉红。
03 绘画比例美的表现形式
绘画的 结构美
目录
• 平衡协调 • 开合贯通 • 虚实藏露
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
三、色彩调和之美
调和是指将过于强烈的带刺激的对比色彩,经过合理的调整,成为和谐的、 带有美感的、适应视觉的色彩关系。以荷兰画家纳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为例。
色彩的处理是很到位,妇人衣服 的白色、黄色、蓝色构成了主色调, 三种颜色互相映衬、对比而又调和适 中,让人感到柔和、明快。桌子上黄 色的面包、蓝色的台布、白色的牛奶 与妇人衣服的颜色一一对应。整个画 面的色彩和谐而温暖,洋溢着浓厚的 生活气息。
岩石质感
莫奈的画作
海边的礁石在海浪的衬托下 更加显现出了它的厚重与坚 硬,莫奈用粗重且有力的线 条刻画出了岩石的质感—— 坚硬、厚重,给人一种屹立 不倒、顽强不息的心理感受。
质感: 线条粗而重,体现粗糙、坚 硬的质感。
感受:顽强、坚毅
岩石质感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 图》是宋代青绿山水 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 就的代表作。该画卷 中的“青绿山水”, 是用矿物质的石青、 石绿上色,使山石显 得厚重、苍翠,画面 爽朗、富丽,色泽强 烈、灿烂。有时山石 轮廓加泥金勾勒,增 加金碧辉煌效果,被 称为“金碧山水”。
玻璃质感 阿尔文·理查德的丙烯画作
阿尔文·理查德善于表现玻璃等器 皿质感。他的画作色彩艳丽,却 又带有一种稳重感。这厚重的玻 璃质感清澈透明,又充满着无限 的饱和度,给人以晶莹、 纯净之 感。
质感:透明、 高反光强烈 感觉:晶莹、 纯净
感谢欣赏
一、平衡协调
我们知道,“美是一种协 调,一种和声。各部会归于 全体,依据数量关系与秩序, 适如最圆满的自然律‘和谐’ 所要求。”而绘画上的协调 和谐,并不强调几何学上的 精确比例,而注重由艺术美 引起的心理上的协调和谐。 在作品中表现出多而不乱, 散而不碎,杂而有序。
二、开合贯通
绘画艺术结构的开合贯通,就是要求起笔与结笔遥相照应,景 物与景物之间,单一景物的各部分之间,相互映照,连为一气。这 是绘画结构的重要关键。因为画幅中众多的景物不是各自为体的, 构图布局时须注意表现景物之间的顾盼呼应,将其贯通一气,组成 一个浑然一体的统一画面。
03 绘画比例美的表现形式
例如 霍贝 玛名画《林 间小道》引 出远近、大 小、高矮的 比例关系, 给人以真实 的空间之感
03 绘画比例美的表现形式
北宋范宽 《溪山行旅图》 画家为了突出表 现大山高耸的气 势,把人物、树 等相对画小。这 是中国画中常说 的丈山、尺树、 寸马、分人的法 则,是绘画中夸 张的大小比例对 比的运用手法。 整幅作品中近景 与远景的比例约 为5:8。
九方皋相马
三、虚实藏露
构图布局要注意隐显藏露,即景 物的安排有隐有显,有藏有露,不将景 物一览无余地全部呈现出来,给人留有 广阔的想象余地,以启迪欣赏者再创造 的心理机制。使画面既有明晰可见的景 物,又有广阔的再想象的天地。显露隐 藏安排得宜,即从结构上具体表现出虚 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也体现于 对画面空白处的处理。比如在荆浩的作 品《匡庐图》中,就体现了这一原则。
(大天使之飞离托比亚斯家、 沉思中的哲人)
达芬奇的光影
请看亮光,并思量它的美吧。眨眨眼睛再看看它,你 就会见到本来并不在那里的东西,而原来在那里的, 已不知去向。——《达芬奇论绘画》
作为佛罗伦萨画派杰出 的代表人,达芬奇认为明 暗之间不能有截然的分界, 主张由明到暗的过渡应当 和缓。
他选择阴天有普遍光时 作画,他的画作明暗之间 浑然一体,宛如烟雾,无 法找寻踪迹。画像也因此 呈现一种柔和优雅、神秘 莫测的气质。
(施洗者圣约翰和蒙娜丽莎的微笑)
莫奈的光影
以莫奈为代表人物的印象画派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 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 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 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莫奈 也曾说过:“光是画中的主角。”
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朦胧的梦中场景,看 不到明确的轮廓线。画中女人面部和上半身 都用上较暗的色彩,表明是处于阳伞的阴影 之下,而整个阳伞、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 阴影区,与女人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 对比,加上女人摆动的头巾和长裙上的绉褶 阴影,笔触大胆随意,整幅作品画面动感十 足。
绘画之美
目录
一、绘画光影之美 二、绘画色彩之美 三、绘画比例之美 四、绘画结构之美 五、绘画质感之美
绘画的 光影美
目录
伦勃朗的光影 达芬奇的光影 莫奈的光影
伦勃朗的光影
第一个将光线光影完善应 用到绘画中的是荷兰画家 伦勃朗。
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 而善用的光线,用精确 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 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 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 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
绘画的 质感美
目录
• 质感的定义 • 质感的分类 • 质感的视觉感受 • 举例:岩石质感 • 举例:玻璃质感型艺术中把对不同物象用不同技巧所表现把握的真实感 称为质感。
在绘画艺术中,画家通过不同的笔法技巧,可以真实地表现出对象所具有的特殊质地, 如皮肤的柔嫩或粗糙、首饰的光泽、玻璃的透明、钢铁的硬重、丝绸的飘逸等等,使 人产生逼真之感。中国画以笔墨技巧如人物画的十八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为表现 物象质感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而油画则因其画种的不同,表现质感的方法亦很相异, 以或薄或厚的笔触,画刀刮磨等等具体技巧表现光影、色泽、肌理、质地等等质感因 素,追求真实的效果。
对人物面部的光影处理 采用了明暗对比较强的 方法,光线从人物斜上 方射下,使人物的鼻子 产生一道投影,并融入 暗部,突出画中重点, 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 次要因素。
伦勃朗的光影
伦勃朗油画采用的明暗对照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 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 线,突出画的主要部分。
这种视觉效果, 就好像画中人物 是站在黑色舞台 上,一束强光打 在他的脸上。 让人目光不自觉 的集中,吸引力 极强,极具戏剧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