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_逸品_在唐代绘画美学中的地位
_逸品_在唐代绘画美学中的地位
地
收稿日期:2004-02-17 作者简介:刘圣进(1969-),男,安徽和县人,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山水画艺术。
159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南
京
型文人,性格柔弱而乏于刚性,因而被称作逸品的画大多具阴柔之 三品之外。
艺 术
美,而乏刚猛之气。绘画只用来“怡悦情性”,是随意自然的、草
代,初唐书论家李嗣真作《书品后》,效庾肩吾之《书品》,而另设 和“墨法”。以吴道子为宗的“吴家样”和以周 为宗的“周家样”,
“逸品”,将李斯、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五位书家列为逸 已作为一种“法式”被广泛运用到其他门类艺术之中,成为一个时
品。以“逸品”论画的是唐代画论家朱景玄,他在《唐朝名画录》 代的标准模样。盛唐壁画中各种人物神鬼的典型样范与吴家样紧密
方”级学报,挤身“名刊大刊”之列。
160
那带有边塞烽火和大漠风沙气息的刚强、剽悍之中不无粗豪、朴野 [2]邓椿 . 画继[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 年 .
味道的勇武雄壮的精神气质。
[3]宋人画品[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
杜诗颜字韩文吴画足以体现唐人的审美意识。苏轼曾云:“故 [4]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2.
[关键词]逸品;地位;内涵;绘画标准;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04)04-0159-02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
FINE ARTS & DESIGN 2004.04
一、 逸品在绘画美学中地位的变迁
与 设
流真伪,雅郑兼善,莫不俊拔,出人意表。天挺生知,非学所
前人在评论唐代绘画特征时,常以“工”来概括,那么这个
计
及。……”又评毛惠远云:“书体周赡,无适不该出入穷奇,纵横 “工”字就是对艺术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也是对艺术语言的一种描
版
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1(] P.82)而真正作为书画品第出现在唐 述。唐人在绘画方面已逐步形成各种“样式”,初步完善了“笔法”
中以“神妙能逸”品论画。置神妙能三品于逸品之前,其将张怀
相联,大量中唐时代的三彩人物俑、乐舞俑与骑俑,它们的面相体
的神妙能三品与李嗣真的逸品溶为一炉,而成四品。《书画书录解 态仿佛就是以“周家样”为蓝本而制作的。在笔法上,吴道子有提
︱
题》云:“是编以神、妙、能、逸四品,前三品俱分三等,逸品则 按、缓急、轻重等变化,使之成为有体量、有节奏、有形态、有变
研
入时趋,谓之逸格。”“作画须有解衣般礴旁若无人意,然后化机在 要求。
究
乎,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5(] P.334)逸品要
最后,从社会的审美意识去分析逸的本义有“隐遁”“超越”
生 园
求不拘常法,那么唐代的绘画表现形式又是如何呢?俞剑华说: “逃亡”等,这样的绘画常为一些逸士高人所为,他们一般是隐士
Key words: easy quality, status, intension, the standards of paintings, aesthetical consciousness
FINE ARTS & DESIGN 2004.04
编余感言 顾 平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这是个叫得响的硬
“唐代绘画,尚拘之于形似方面,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均能按
︱
在书画的审美批评中,最早以“品”论画的是南朝著名的评 实在形状作忠实描写。即以西画的眼光观察,虽未能尽相吻合,亦
美
论家谢赫,他在《古画品录》中,把“逸”作为一种风格加以描述。 不过大同小异。如人物的比例、山水的布置、花鸟的形状,无不惨
术
第二品评姚昙度云:“画有逸方,巧变锋出,魁神鬼,皆能神妙。同 淡经营,睹之若真。”[6(] P.100)
comments upon paintings in terms of easy quality had emerged in Tang Dynasty and had lower status. In order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question, we
︱
can analyze from three respects: first, the intension of easy quality and painting language; second, the standards of paintings; aesthet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ociety.
休复说:“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
其次,从绘画的标准分析“善”和“美”很早成为中国绘画
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3(] P.130) 的标准,在绘画的造型方面需要的是标准性作用与“使民知神奸”
他所说的是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而逸格只是三种生活形态和 “存鉴戒”的功能,因此“古画”皆略面貌。但到了魏晋,人们已
逸品虽然在唐代已出现,但地位不高,很多人对逸品的认识 常法,得之自然”的逸品列为众品之先的,在“写真”的背后,更
还比较模糊,这与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分不开的,也与当时社会的 强调“神”的表现,“神”成了绘画最高品格。人们曾问:“吴生何
文化背景、人们的审美习惯是紧密相联的。
以不用界笔直尺而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对曰:“其神,专其
南
“逸品”在唐代绘画美学中的地位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刘圣进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自宋以来,逸品一直被绘画评论家当做评画的最高标准。而以逸品论画在唐代已出现,但几百年间地位不高。探究其原因,可 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1、逸品的内涵及绘画语言方面;2、绘画的标准方面;3、社会的审美意识方面。
高,岂能附于三品末?未若休复首推之为当也。"[2](P.114)自宋黄休复 画语言与“逸品”是 相悖的,因而不拘常法之画只能在三品之外。
后,逸品在绘画美学中居于首位,他在《益州名画录》中将绘画分 朱景玄对逸品中的王墨、李灵省、张志和的概括评价为“此三人作
为“逸”、“神”、“妙”、“能”四格,并将逸格置于其他三格之上。黄 画之本法,故目之为逸品,盖前古之未有也。”[1(] P.88)
美术出版社 1998. [8]李泽厚 ,美学三书[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计
唐人的强悍与勇敢、直率与天真以及那种磅礴于天地之间的
版
雄豪之气,是不会把“逸品”作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只会使之列于
(责任编辑 顾 平)
The Status of "Easy Quality" in the Painting Aesthetics of Tang Dynasty
报
所追求的是一种博大、雄浑、阳刚之美,推崇并引以为豪的不是那 表明了中国画艺术中以依循严格的法式而“作”的绘画,与不拘常
在花前月下柔声细语、温情脉脉的风情小生,而是那在刀光剑影、 法只求自得其趣而“写”的逸品具有同样的价值。这样就使得逸品
血雨腥风中出生入死、所向披靡的剽悍勇将。“一种丰满的、具有 逐渐取得名正言顺的地位,对逸品及文人画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
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像,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 贡献。
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9]唐代社会的审美
意识,促其产生、发展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磅礴之气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不是江南六朝柔弱绮靡的流风余韵,而是在于陇中一带的豪强劲旅 [1]画品丛书[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 美 术 与 设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 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唐代雄浑 壮伟的气势。王文治曾有论书绝句:“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 运太虚。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5]南田画跋[C]. 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2. [6]国画通论[A]. 俞剑华美术论文[C]. 选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 [7]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论[A].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C]北京:人民
造化自然到重“表现”主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转向与变化,使 为审美评判的标准。在造型上就有了一种“写真”的倾向,“夫画
“逸”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地位得到了决定性的巩固。
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7(] P.22)
二、逸品在唐代绘画美学中地位不高的原因
这种以“真”作为主要的评画标准的唐代,是不会把“不拘
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自此逸格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地位得到 不能满足于这种“标准性”的造型,而要求向着更精微的方向发展。
了确定。元代画家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 到了唐代,“真”的审美标准被人们所强调,并把状物象人作为自
形似,聊以自娱耳。”[4](P.205)其“逸气”说真正体现出艺术从重再现 身特有的功能加以发展。描绘对象本身的形色状貌与气态神韵,成
逸品在唐代的美学思想中尽管地位不高,但是它的出现以及
学 院 学
草点点的,笔简形具,不十分认真严谨。这种阴柔之美在唐代不为 被肯定,标志着这种格外不拘常法的绘画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 人所重,他们不欣赏南方随意抒情的小调、风花雪月的意境,他们 一股较强的势力,表明了唐代人对书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
这“标签”的“眩眼”而止步不前。
研
我们仍将“期待”、“认同”与“知名”作为我们
究
奋斗的目标,我们希望这份刊物是读者的真正“期
生 园
待”,希望她在“圈内”被“认同”,最后在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