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护理常规
2、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 作用,但因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 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均主张适当使 用抗生素。一般应用青霉素肌注1~2周,以 清除链球菌和其它敏感细菌。 3、保护心肌 (1)抗氧化剂的应用: (2)营养 心肌的药物
4. 早发现、早治疗
许多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困难, 而有些心肌病病人自觉症状亦不明显,很多患者由 于忽略诊断或误诊而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出现 心慌、胸闷、气急、气短、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及 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时,患者应当及时咨询专 家加以诊断和治疗。
3.症状和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胸闷、气促、心悸应休息;心力衰竭或 心律失常者要遵医嘱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 常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心肌炎时,使 用洋地黄时剂量应偏小些,避免洋地黄中毒。 对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要了解其作用和副作 用及注意事项。
4.并发症的护理 心肌炎常有传导阻滞或早搏存在,如有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律失常存在,应 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多源性早搏、心动 过速、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 室扑动或颤动,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进 行紧急处理。
少数病人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 泻,呕吐,恶心.
【病情观察】
1.有无病毒感染史及引起或加重不适的 因素,如劳累、紧张等。 2.目前的活动耐力。 3.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及有无心律失常。 4.有无组织灌注不良的症状。
一般治疗
1、休息: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急性期 就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心影恢复正常,开始 下床轻微活动。恢复期应继续限制活动,待病情稳 定,再逐步增加活动量。病情较重,心脏增大者, 卧床6个月,如心脏未明显缩小,应适当延长卧床 时间。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 心脏负担,使心衰获得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开 始轻度活动。一般重症患儿需卧床休息半年以上; 轻症患儿如仅有早搏等心律失常,则可适当缩短卧 床休息时间。
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观察并记录精神 状态、面色、呼吸、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 化,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持续心电监护,并 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
2.适当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再 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限制活动量,一般 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卧床 1/2~1年。有心力衰竭者应严格卧床休息, 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 动。
【一般护理】
1.活动期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应卧床休息, 并给予吸氧。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 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有心衰 者,限制钠盐摄人;忌烟、酒和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 避免过饱。 3.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给药,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副作用。 4.多陪伴病人,关心病人,协助生活护理,减轻病人心 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
l.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适量体 育锻炼,提高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于转为慢性 者,出现心功能减退,持久性心律失常时应限制活 动并充分休息。 2.限制钠盐,不宜过饱,禁烟酒、咖啡等刺激 性食物。 3.避免诱发因素,加强饮食卫生、注意保暖、 防止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4.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病情变化时应及 时就医。
【心肌炎防治】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 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 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功能正 常。护理要点 Nhomakorabea
1、急性期应卧床体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 可过于劳累。 2、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蕃茄等)及富于 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 3、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4、服药要遵医嘱,尤其是伴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等) 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5、长期持续早搏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必过于紧张
1、一般症状
可有轻至中度发热、头痛、咽痛、咳嗽、 腹痛、腹泻以及全身不适等,有些病人因病毒 侵犯横纹肌而产生肌肉疼痛,也可有关节疼痛.
2、心脏症状
胸痛较常见,类似流行性胸痛,是由心包和 (或)胸膜受累所致,还可有心悸、胸闷、气短、 乏力、少数严重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或休克, 昏厥,紫绀等.
3、消化系统症状
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吴洪琴
定义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 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 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 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 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 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临床表现
体征 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 界扩大,杂音改变,心律失常。
5. 坚持长期治疗
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要定期随诊,坚持长 期治疗,经常与医生保持沟通以便及时掌控 病情。
6. 控制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使用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保 护心肌,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可有效控制各 种心肌炎症状,防止病情的迁延和复发。应 用抗病毒药物。
药物治疗
1.心肌病变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应用剂量宜较小, 并注意毒性反应; 2.应用利尿剂期间必须注意电解质平衡; 3.激素仅适用于抢救伴严重全身毒血症状、心源性休 克、严重心力衰竭和危及生命的各种心律失常。 4.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短期激素治疗后仍频发心 源性脑缺氧综合者,必须立即安装临时人工心脏起 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