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侵袭性真菌病诊疗》PPT课件

《侵袭性真菌病诊疗》PPT课件

• 预防治疗:1、开始真菌治疗至停药7d内无新发IFD或原有真菌复发。2、治疗期间无因 副作用或不能耐受停药
疗效判定-有效的判定指标
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 1、开始真菌治疗至停药7d内无新发IFD 2、开始真菌治疗至停药7d内患者存活 3、治疗期间无因副作用或不能耐受停药 4、开始真菌治疗患者在粒缺期退热 5、确诊或临床诊断的IFD(基线真菌感染)在治疗结束时达到完全或是部分有效
微生物指标转阴 • 推荐药物同经验治疗 • 适合IFD风险较低的患者
目标治疗
• 患者达到临床诊断IFD、确诊IFD • 根据真菌种类、抗菌谱、性价比决定用药
目标治疗-念珠菌血症
• 非粒缺:氟康唑(首剂800mg,维持400mg) 卡泊芬净(首剂70mg,维持50mg
) • 粒缺:棘白菌素、两性霉素B(光滑、克柔首选
• 轻度非中枢系统隐球菌感染:氟康唑( 400mg/d )或是伊曲康唑( 400mg/d)共6-12月
目标治疗-手术干预
• 急性咯血 • 获得组织学诊断 • 预防已有累计血管的真菌病灶出血 • 去除残留病灶防止再次化疗或移植后复发
目标治疗-联合治疗
• 结论不一致 • 可能有一定地位
疗效判定-有效的判定指标
确诊IFD
深部真菌感染:相关组织取得菌丝、球形体、滋养体,或是无菌状态下标本培养为阳性 真菌血症:血液培养出霉菌(曲霉、青霉除外)、酵母菌,同时有临床症状或体征
诊断
• 临床诊断IFD: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微生物标准 • 拟诊IFD:宿主因素+临床标准 • 未确定IFD:宿主因素
宿主因素
• 近期粒缺持续10天以上 • 异基因移植 • 糖皮质激素超过3周(0.3mg/kg.d) • 90天内应用T细胞免疫抑制剂 • 既往有IFI病史 • 患有免疫缺陷
流行病学
•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 • 化疗患者IFD发生率2.1%,以念珠菌为主 • 移植患者同胞相合发生率3.8%,单倍体发生率7.1%。致病菌曲霉菌较多
分层诊断体系
• 确诊(proven) • 临床诊断(probable) • 拟诊(possible) • 未确定的诊断(undefined)
• 中枢神经系统:至少符合一项 影像学提示局灶性病变 MRI/CT提示脑膜强化
• 播散性念珠菌病:2周前出现念珠菌血症,并有至少一项 肝/脾牛眼征 眼科检查为进展性视网膜渗出
微生物标准
• 直接检查:细胞学、镜检、培养 • 间接检查(抗原或是细胞壁成份)
G试验 GM试验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
• 预防治疗 初级预防 再次预防
棘白菌素,近平滑首选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 • 建议拔除中心静脉置管
目标治疗-播散性念珠菌病
• 临床情况稳定,没有中性粒细胞缺乏使用氟康唑400mg/d或是伊曲康唑 • 治疗无效或是临床情况不稳定,选用两性霉素B 、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目标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
• 对于肺部或是播散性曲霉菌病,首选伏立康唑(6mg/kg.q12h共2剂,随后4mg/kg.q12h )
• 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作为备选
目标治疗-肺孢子菌病
• 复方新诺明:SMZ 18.75-25mg/kg及TMP 3.75-5mg/kg,每6小时一次,疗程2-3周。 • 伯氨喹(30mg/d)联合克林霉素(600mg,3次/d)
目标治疗-隐球菌病
• 隐球菌脑膜炎、中重度非中枢感染、重度隐球菌 肺炎:脂质体两性霉素B(3-4mg/kg.d)联合5-氟 胞嘧(100mg/kg.d,分4次)治疗2周,口服氟康 唑序贯治疗( 400-800mg/d共2月, 再200-400mg /d共6-12月)
• 经验治疗 • 诊断驱动治疗 • 目标治疗
分层治疗策略
诊断 无IFD
拟诊
临确诊


及 影
— 发热

未确定IFD — 非特异 非特异 特异

生 物

—+ 治疗
诊断驱动治疗
特异
+ 目标治 目疗标治疗
预防治疗-初级预防
• 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 预计粒缺小于7d不推
药物
荐预防治疗
• 推荐药物: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 • 特点:以发热为起点,不需要任何微生物或是影像学证据。 • 缺点:过度使用抗真菌药物 • 适合IFD风险较高的患者
诊断驱动治疗
• 持续粒缺的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无效,同时合并IFD的微生物或影像学标志 • 疗程根据IFD证据而定,至少体温降至正常、中性粒恢复且临床状况稳定,同时IFD的
侵袭性真菌病诊疗指南(第四版)
侵袭性真菌病诊疗指南
• 定义 • 流行病学 • 分层诊断体系 • 分层治疗策略 • 疗效判定
定义
• 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是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 疾病。
• 更改:用IFD代替IFI,“感染”描述的是宿主与病原菌的共存状态,而“病”描述的 病原菌在宿主照成的病理现象。
疗效判定-目标治疗的评判标 准
• 评判时机: 1、念珠菌,观察期为治疗开始后4周。 2、曲霉菌,观察期为治疗开始后6周。 3、如果开始治疗无效使用挽救治疗观察期为
12周。 • 评判结果:
1、有效,包括CR、PR 2、无效,包括稳定、疾病进展、死亡
感谢下 载
• 疗程长短不一
化疗:氟康唑、伊曲康唑
移植:伊曲康唑、卡泊芬净
预防治疗-再次预防
• 既往确诊或临床诊断IFD,在真菌感染完全或部分缓解,再次接受化疗、重度免疫抑制 、异基因移植给予预防
• 疗程涵盖粒缺期、停用免疫抑制剂、移植后3个月 • 推荐药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
经验治疗
• IFD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4-7d无效并且持续粒缺或是起初抗感染有效但3-7d 后再次发热。
临床标准
• 下呼吸道:CT检查存在之一 致密、边界清楚的病变,伴或不伴有晕征 空气新月征 空洞
• 气管支气管:支气管镜发现以下 气管支气管溃疡、结节、伪膜、斑块或 是结痂
临床标准
• 鼻窦感染:至少符合一项 局部出现急性疼痛,包括放射到眼部的 疼痛 鼻部溃疡伴黑痂 从鼻窦侵蚀骨质,包括扩散至颅内
临床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