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24张PPT)

【新教材】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2021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抓题眼 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战乱时期南朝的艺术风格不一致, 这鲜明地体现出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找错点“决定”表述不当,仅是“影响”而已;“不可超越”表述 绝对化;“更替”影响“标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高考真题】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 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 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 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政府推行的土地分派制度。 东 汉末北方处于战乱,人口南迁,为担保国度钱粮来历,北魏孝 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宣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
2、庄园经济(早期荫附制,中唐后是租佃制)
庄园经济:形成于西汉末期,至东汉时期逐渐 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魏晋形成高潮, 田庄的主体是:豪族、勋臣、贵戚,特点是 “闭门成市”和拥有私人武装。私人武装是造 成东汉末、魏晋南北朝混乱动荡和格局的重要 因素。中唐后演变为租佃制模式下的庄园经济。
2.(2019•“江淮十校”联考)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 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 十几倍,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 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 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拓展认知】
士族门阀下的庄园经济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屯田制:指的是使用士兵和农人垦种北方荒地,以取得队伍抚育 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西汉出现,曹魏鼎盛,西 晋消亡。
占田制,西晋一朝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从占田制的内容看, 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 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 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1.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 态。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 掳掠。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 户。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
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
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D [“孙吴政权”本身就是南方政权,故A项错误; “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 不属于维护中原文明,故B项错误;材料“将其迁至 平原,纳入郡县编户”是有利于南方民族融合的, 故C项错误;孙权将处于比较原始状态的山越迁至平 原,纳入郡县编户,增加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能 够促进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故D项正确。]
经济的恢复,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体现了封建国家分 北方民歌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

封建国家的分裂,北方战乱频繁
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
体现了佛教盛行 现、范缜反佛教的《神灭论》,反映了佛教的
盛行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
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朝民歌
C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 ‘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
‘传’末详述其子孙”体现史学以门阀士族的家传 为重要依据,反映当时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故选C 项。]
4.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 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 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 素是( )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
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
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B [由材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并结合魏晋时期
战争不断,政治黑暗,推知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
素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为此知识分子对于政治 和现实失望而选择逃避,故选B项;门阀士族垄断仕 途是魏晋政治黑暗的具体表现,故排除A项;材料强 调的是玄学而非佛教,故排除C项;玄学是以《老子》 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故排除D项。]
庄园经济是士族门阀政治的经济基础,士族占 据社会大量田产,利用自身特权逃避赋税徭役, 庄园里的农民忍受着超经济剥削,从事集体劳 作,依附于士族地主。
【高考真题】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 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 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 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 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 作品成就突出。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 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 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 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 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 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 变。
【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3、评价: 积极: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 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门阀士族争高官、 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 量冗员。 4、唐宋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经济上商品货币关 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 宗族的血缘纽带;文化上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使士 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政治上科举制取代九 品中正制,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 特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1.政治: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 家大族垄断仕途。
2.经济 (1)农业方面: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
受田的农民必须交租调和服役。其性质是封建土地 国有制。
(2)手工业方面: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思想文化
(1)思想: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时道教兴 起,冲击了传统儒学,使儒学面临危机。
抓关键词 定时空 快解题 三国(公元220—280年)、两晋(公元266—420年)、南北 显性时空 朝(公元420—589年) 九品中正制、门阀政治、三省体制 耕耙技术、均田制、灌钢法、草市、白瓷 隐性时空 玄学、三教并行、书法自发自觉、《齐民要术》、中 国画、圆周率、《兰亭集序》、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真题导练 命题点:王羲之书法与现实的关系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 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3.南方经济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开发,但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速度明 显加快,你能根据时代特征分析其原因吗?
【参考知识点】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自然环 境优越;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并恢复经济; 庄园经济的盛行…… (备注: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大多在战乱 的北方实施,南方士族门阀控制下的庄园经济 盛行)
3.(2019•龙岩质检)《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 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 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 一变化反映当时(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
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反映的时代特色 科技进步(祖冲之圆周率和《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
体现了江南 就(乐府诗、王羲之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反映了江南的
迅速开发 迅速开发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
体现民族大 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 融合的特色 歌》是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和社会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 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 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 失。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 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 慢。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 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为 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B [世界各地各民族在同时期(6世纪)的农业生产基本 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农
耕经济长期高度繁荣和领先世界都要归功于以精耕 细作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经营模式,故B项正确;曲辕 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江东地区,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 最早使用焦炭冶铁出现于南宋末年,故D项错误。]
带有封建割据的烙 风格的迥然不同;外来佛教艺术在南北方的差

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
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
作等
【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含义: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 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士族享有特权,把持政 权,世代为官,等级森严,标榜门第,构成了 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门阀政治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 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 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原因: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