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与美育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的特点1.对学科的界定。

本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美学规定为与自然科学实质相同的“科学”,或者同语反复地将美学的对象规定为“审美关系”或“审美价值”等。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基点上,对西方19世纪末期以来发生的“语言论转向”以来的文化符号学-语言学观点加以改造,形成新的“符号实践”观点,并把这个基本观点贯串到对美、审美、艺术和美育等过程的论述之中。

2.将审美文化形态纳入课程内容框架之中。

3.在讨论形式美时,吸收了学术界的有关新成果,突出不同文化传统在形式美选择中的作用。

4.其它应注意的地方。

如对艺术美的分类及特点作了较以往更清晰而实用的界说;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从青少年“认同”角度考察美育的地位和功能等。

二、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是“符号实践”的观点。

美学。

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

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美学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它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

美。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

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

自然美。

自然美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

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特征。

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艺术和艺术美。

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

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艺术美的特征在于形式与意蕴的统一,创造与规范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美感。

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1.考试命题依据。

这门课程的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美学与美育》(王一川主编)。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总成绩满60分为及格成绩。

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是作业练习册的4次练习,要求大家独立完成。

期末终结性考试采用当堂闭卷考试。

四、试题类型及结构本课程考试题型分为六种:(1)填空(2)单项选择题(3)名词解释(4)判断题(5)简答题(6)论述题。

五、课程内容的具体考核要求第一章什么是美学考核要求了解西方美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了解美学作为现代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六个阶段及代表人物。

识记五种美学研究方法。

了解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理解美学学科的性质。

理解美学的对象。

识记并掌握美学的定义。

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美学的特点。

掌握学习美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考核要求了解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掌握关于美的含义的基本概括。

掌握美的基本特征。

理解自然美的特征。

了解自然美的界定和实质。

理解社会美的特征。

了解社会美的界定和实质。

了解人的美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识记界定艺术美的要素。

掌握艺术美的界定。

理解艺术美的主要特征。

掌握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了解科学美的界定和科学美的种类。

了解技术美的界定。

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几个基本美学范畴。

理解中国文化中的美学范畴。

第三章美感考核要求理解美感与快感的关系。

了解审美心理、日常心理、审美态度的含义与相互关系。

理解美感的含义。

了解美感活动主体与对象的互动关系。

了解美感的要素。

掌握美感的特征。

理解审美直觉的含义、界定、基本类型及作用。

了解审美情感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情感的呈现方式。

了解审美情感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审美想象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

了解审美理解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理解的基本表现形式。

理解审美体验的含义与特征。

了解审美体验的过程。

了解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了解美感培养与美育的关系。

第四章什么是美育?考核要求了解西方美育观的演变和基本特点。

了解中国美育观的演变和基本特点。

理解美育的含义。

理解美育的特征。

了解现代中国的美育问题的提出和使命定位。

了解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理解美育的功能。

了解美育的基本层面。

掌握美育的典型方法。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考核要求理解形式美的含义。

了解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

掌握形式美的特性。

了解形式美的普遍基础。

了解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

掌握形式美构成的自然物质因素及其基本特性。

熟练掌握和应用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掌握几种文化的形式美选择。

理解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术的形式美形态。

了解形式美教育的意义。

理解形式美教育的特征。

了解形式美教育的方法。

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艺术分类的历史。

理解艺术分类标准。

理解艺术分类的相对性。

掌握艺术门类的符号形态及共同特性。

了解造型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造型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造型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了解表演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表演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表演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了解语言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语言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语言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了解综合艺术的含义与种类。

掌握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理解综合艺术的美育功能。

了解实施综合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

应用艺术美的基本原则进行审美活动和美育实践。

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审美文化的含义和现代发展趋势。

理解审美文化形态以及它的历史演变和民族演变。

了解古典性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基本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现代性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基本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外来性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基本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高雅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审美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大众文化的定义,理解其审美特征和美育途径。

了解民间文化的内涵,理解其审美特征和美育途径。

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人的个体发展。

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理解青少年发展的共同特征。

理解青少年美育的特殊意义。

掌握儿童、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

熟练掌握青少年美育的原则。

应用青少年美育的原则分析美育活动。

掌握青春形象塑造的美育目标。

掌握想象力激发的美育目标。

掌握理性能力培养的美育目标。

掌握健康人格生成的美育目标。

了解体验自然的美育途径。

了解欣赏艺术的美育途径。

了解品味传统的美育途径。

了解师法英雄的美育途径。

第九章教师角色与美育考核要求了解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与美育的关系。

理解教学艺术的含义,掌握教学艺术的特点,了解教学艺术的美育效能。

理解教学活动的构成因素和特点。

掌握教学活动的整体美学因素。

了解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

了解教师自我美育的原则和途径。

六、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空(将答案写在横线上)1.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2.著名的“自我认同”理论是由美国的精神分析理论家----提出的。

规范解答:1.我思故我在2.埃里克森(二)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入题目中的括号内)1.《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康德B.席勒C.柏拉图D.车尔尼雪夫斯基2.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规范解答:1.B2.B(三)名词解释1.多样统一规范解答: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是具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形成彼此协调关系的状况,其最完美的表现形式是和谐。

2.科学美规范解答: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指科学活动中的美,是科学活动中那种能体现人的探索本性和认识能力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完美的青春形象指的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和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两者的统一。

规范解答:错。

因为完美的青春形象是充满活力的外在形态、优雅得体的修养风度和远大高尚的理想情操三个层次的结合,是内涵与外在的有机统一。

2.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规范解答:错。

因为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是人和动物均具有的。

而美感则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感,体现了人类世界对自然事物的超越,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则不具备。

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五)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1.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规范解答:按照感知表象在心理活动中的展现,可以把审美想象分为感知想象、再现想象和创造想象三种基本类型。

2.艺术符号具有哪些共同特性?规范解答:艺术符号具有的共同特性是: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交流性。

(六)论述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规范解答: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其两种基本形态是调和与对比。

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

二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差异因素的趋向性的不同上。

调合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同”,是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似因素的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形成差异不大的变化,产生协调的美感。

比如体现于色彩,相似或相近的色彩的搭配,同色中浓淡不同的搭配,这就是调和。

例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等,同为蓝色的天蓝、湖蓝、海蓝等的搭配。

又如安格尔、拉斐尔的油画,多运用色调柔和、协调的色彩等。

调和在变化中保持基本的一致,给人以融合、宁静、协调、优美的美感。

调和形成的和谐,一般属于阴柔之美。

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在互相映衬和对照中使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

对比在形式美中被大量运用,如色彩的浓与淡、体积的大与小、声音的强与弱、光线的明与暗、空间的虚与实、节奏的快与慢等,都存在着对比。

这些对立因素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相互形成对照而又形成统一。

因为对比是由对立因素的统一造成的形式美,一般属于阳刚之美。

对比在艺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可以突出艺术形象的性质和特点,获得生动强烈的艺术效果。

我们的教材上举了布达拉宫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中国水墨画中黑与白的对比、交响乐曲中的快板与慢板、凡高油画中反差强烈的色彩运用、京剧脸谱等,都是对比的具体运用,更加突出和强调了各对立因素各自特点。

作为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和调和,都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表现出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