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冷淡”
• 一,现代的政治机制日益复杂,而其规 模则已经扩大到了国际的范围;
• 二,社会总体的官僚化与合理性的进展、 每一个人所归属的机构和组织作为一种 非人格化结构的特征日益明显,是现代 社会导致“政治冷淡”的第二个方面的 原因;
• 三,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政治自身所具 有的“可疑的”与“丑恶的”特性已经 根深蒂固。
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975年,在《政治科学手册》中,两位 主编认为,政治科学这门学科“很难界 定,杂乱无章并且是杂质的”。
• 20年后,政治科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专业化、分化和杂化。政治科学的边界 变得更为开放并且不停地变化。专业化 过程导致了子领域的不断分化;社会科 学相邻学科之间越来越多的相互借鉴、 交流,形成了杂化的现象。
• 艾萨克:政治主要是一种决定“谁能得 到什么”的活动。
• 兰尼:政治是指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 或者说是团体的决策与实现的过程。
二
政治学是什么?
• 作为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专门著 有 《政治学》, 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
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 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 (Man is by nature a political animal)。 也 就是说,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 生活。要过集体生活,就存在一个组织问 题。那么,人类社会生活到底如何组织和 安排才算不失为公平合理, 即符合所谓 “正义” 原则?这就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 问题。
• 此外,柏拉图在《法律篇》还提出了“混 合政体”。他认为这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 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体 的自由。这个理论被认为是近代分权式政 府的理论先驱。
•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其政治学 理论的一部讲稿,也是古希腊政治学思 想的集大成者。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城邦 问题,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为前 提,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基础,探讨了 各种城邦理论、制度、研究了各政体的 分类和变革,并提出了他关于理想城邦 的设想,从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 山之作,被视为政治研究体系的典范。
• 规范性研究 = 寻找理想的国家与 政府体制。
• 经验性研究 = 强调对于现实政治 现象的理解与分析。
政治学的两大主要研究途径
• 哲学的传统 • 经验的传统
哲学的传统
• 古希腊哲人对于政治的研究被视为 政治哲学之开端
• 主要探讨伦理、道德以及规范的议 题
• 反思“应然”(ought to be),而 非“实然”(to be)的议题
• 具体表现是,中国古代以法家为代表 的 “法”、 “术”、 “势” 的政治 之道;
• 孔子:“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 西方以马基雅维利 (N. Machiavelli,
1469—1527) 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政 治观,把政治的核心理解为夺取权力、 维护权力和扩大权力;
续:
•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M. Weber, 1864—1920) 认为, 政 治是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 力的分配;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 尔 (H. Lasswell) 认为, 政治主 要指 “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 正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这种学科界 定的基础上,政治学从事权力的组 织和安排研究,其中包括对公共权 力如何产生、 如何构建、 如何配
置等问题的研究,而在这种研究当 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社会与政 府的关系、政府权力各个部分结构 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成为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政治学的两大研究方向:
一
人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日】加藤节: 《政治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 在政治学漫长的历史中,人与 政治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始 终是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 因为政治既是人类的活动本身, 同时又因为它具有某种外在于 人的力量,从而潜藏着对人类 的命运或者生活方式加以主宰 的危险倾向。
• 人们对政治的解释和定义历来不同。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政治学家从不 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阐发了不同 的政治观,因此,对政治概念也形 成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的大体 思路可以归纳如下:
1.价值性解释:这是一种政治哲学
的思维向度。
• 无论从儒家 “德治” 的角度出发, 还是从西方 “正义” 的角度出发, 人们倾向于从应然的理想的角度来 定义政治,认为政治应当具有某种 价值性特征或标准,背离这个特征 或标准的现实政治,就是不正义或 不道德的。应当承认,这种阐释为 确立政治的价值评判标准提供了根 据。
大学创办政治学院,这成为现代政治科学研究兴起的一个象征 性标志。这个时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注意描述当 时的政治制度与过程,重点放在依法构成的政府上,并以法律 文件及宪法规定作为主要的资料基础。 3.行为主义时期(从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 特点(见教科书18页) 4.后行为主义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现代人的政治状况
• “政治化”与“政治冷淡”并存
“政治化”
• 一,政治权力能够加以统治和支配的人 群范围已经无限地得到了扩大;
• 二,政治权力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渗透 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 三,政治的影响力正不断地扩大到政治 以外的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比如说宗 教、科学、经济、艺术、体育等等,从 而剥夺了它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讲,政治可以被 定义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从公共管理协调的角度讲,政治又 可以被定义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 间利益关系的过程;从公共管理的 参与角度讲,政治还可以被定义为 社会成员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 方法和途径等等。
续:
• 美国出版的《政治思想百科全书》:
•
政治是意见及利益均不相同的
• 从这个基点出发,柏拉图建造一个 理想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司法理论 是完美的。柏拉图的理想政体模式 是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识和真理之 上的贵族政体。
续
• 在《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柏拉图 对理想政体和现实政体根据统治者数量进 行了区分,分为君主政体、僭主政体、贵 族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暴民政体。 这个理论被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完善,一直 为政治家们所采用。
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9年的划分: Ⅰ.政治理论:
(1)政治理论,(2)政治思想史; Ⅱ.政治制度:
(1)宪法,(2)中央政府,(3)地区和地方政府,(4) 公共管理,(5)政府的经济与社会功能,(6)政治制度比 较; Ⅲ.政党、社团与公众舆论: (1)政治党派,(2)社团与协会,(3)公民对政府和管 理的参与,(4)公众舆论; Ⅳ.国际关系: (1)国际政策,(2)国际组织与管理,(3)国际法。
• 代表人物:
• 西赛罗,《论国家》、《论法律》
• 近代时期:始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基 督教信仰不再是政治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中
心。民族国家于此时期逐渐兴起,且政府 权力集中。
• 早期代表人物:
•
马基亚维利 (1469 - 1572),《君主
论》
•
布丹(1529/1530 - 1596),《共和六
书》
续
• 四,由于大众传媒在事实上发挥了一种 把大众的兴趣转移到那些非政治性的对 象上,并且对其加以固定化的功能;
• 五,现代人过度繁忙的日常生活使他们 无暇关心政治们使用的“政治”这个字眼 在中国古代的先秦诸子那里也有使用, 但更多的是分开使用。
“政”指的是国家的权力、制度、 秩序和法令,“治”主要有两种涵义: 一是指管理和教化人民,二是指社会安 定、秩序良好的状况。近代,日本人将 “politics”翻译为“政治”
政治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s
吴瑞才 blackmai@
第一讲 政治与政治学
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城邦——citystate)动物
——亚里士多德
Contents
1 人与政治的关系 2 政治是什么?
3 政治学的历史演进
哲学的传统
• 常见研究方式:以政治思想史的方 式,探讨重要思想家经典著作中的 思想精髓
• 例子: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资本论》的文本分析
经验的传统
• 该传统主张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基础, 一切假设均应透过观察加以检证
• 实证主义主张有关政治的研究应遵循自 然科学的方法
• 例子:投票行为的量化统计 • 实证主义的高峰期:1950-1960 • 七O年代以来政治哲学研究出现复苏
一些杂化的领域:
• 政治心理学 • 政治地理学 • 政治社会学 • 政治经济学 • 政治人类学
三
政治学的演进
西方政治学的演进:
教科书分为四个阶段: 1.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 特征是强调规范性活动,强调道德、伦理和价值判断的研究 2.传统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中叶至二战) 这个时期是所谓的“政治科学”的创立时期。1880年,哥伦比亚
集团做出共同的决定、共同的选择
的一种程序。这些决定和选择超越
了各集团的界限,并象征着一种共
同的政策。
续:
• David Easton:政治是价值在社会中的 权威性分配。(一个政治体系可以被定 义为一个互相作用着的整体系统。通过 这种相互的作用,价值在社会中通过权 威的方式被重新分配。)《政治体系分 析》
2.神学性解释: 这是一种宗教性
的思维向度
• 在中国主要表现为 “受命于天” 的思 想,在西方主要表现为 “君权神授” 的政治观。 在这种思维向度下,政治生 活是神意的安排。政治的神学性解释为 政治生活提供了一时的合法性基础。
3.权力性解释: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
思维向度,它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续:
• J.-J. Chevalier:"在广义上讲,权 力这个概念有种种外在形式。但这 个词总使我们联想起政治。"《政 治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