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凸版印刷工艺第四章讲义

凸版印刷工艺第四章讲义


08:49
23
(1)常规角度刮墨刀式输墨系统
沿网纹辊的转动方向 刮墨,刀直接安装在 网纹辊上,刀刃与网 纹辊在接触处与切线 方向成锐角,与印版 滚筒分别安装在网纹 辊的两侧。刮墨刀可 左右移动,其作用是 防止印墨中的杂质堆 积影响印墨的均匀。
08:49
24
(2)反向角度刮墨刀式输墨系统
此刮墨刀的安装方向 与网纹辊的转动方向 相反。相对于常规角 度式,工作时刮墨刀 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 较轻,磨耗较小,更 能准确地传递和控制 印墨以满足高质量印 刷的要求。
c、可实现多色印刷,通过变换承印物的传动路 线还可实现双面印刷。
d、配置灵活,操作维修方便,易实现组合印刷 与印后连线加工。
e、应用范围广,适合各种标签、纸盒、纸袋、 礼品包装纸、不干胶纸等印刷。
08:49
8
08:49
9
机组式柔印机结构
08:49
10
层叠(叠加)式柔印机:特点:
★可进行单面多色印刷,也可通过变化承印物的 传送路线实现双面印刷,提高了使用范围。
3
3、干燥冷却部:为了避免未干油墨产生脏 版和多色印刷时出现的混色现象,在各印 刷机组之间和印后设有干燥装置。
08:49
4
4、复卷部:柔印机的收卷部分。
08:49
5
在现代柔性版印刷机中,除上述基本结构 外,还有张力控制于横向纠偏装置、检测 装置、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系统等。
现代机组式柔印机还配备了连线复合、上 光、烫印、压凸、贴磁条、模切、打孔、 分切等印后加工装置。
实践证明,网穴的开口度通常在23%-33%之间 时,油墨转移比较顺畅,而网穴开口度的最佳值 为28%,网穴深度在25-35微米最为理想。
08:49
34
(4)网穴容积(网穴载墨量)
网穴容积是指网纹辊在正常条件下,单位表 面积可容纳的油墨量,单位为BCM/in2 (1.0BCM/in2=1.55cm3/m2)。相同的BCM,其 载墨量相同,而相同网穴线数、相同的网穴深度, 其载墨量不一定相同,这是因为载墨量还与网穴 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12
层叠式柔印机印刷机组结构简印版滚筒在共同压印滚筒的周围,承印物在
压印滚筒上通过一次可完成多色印刷。 ★与机组式相比,卫星式柔印机具有更高的套印 精度和印刷速度,且机器的结构刚性好,使用性 能更稳定。 ★ 承印材料广泛,既可印刷28-700g/m2的纸张和 纸板,又可印刷铝箔、薄膜等材料,特别适用于 印刷产品图案固定、批量较大、精度要求高的伸 缩性较大的承印材料。 ★各滚筒之间距离短,要求油墨干燥速度较快。 ★印刷速度高,可达600m/min。 缺点:无法改变走纸路线,只能进行单面印刷。色 组间距短,油墨干燥不良。
第四章 柔性版印刷机
08:49
1
第一节 概述
(一)柔印机的基本组成 1、开卷供料部:柔印机的输纸部分,其
作用是使卷筒纸开卷、平整地进入印刷机组。当 印刷机转速减慢或停机时,其张力足以消除纸上 的皱纹,并防止卷筒纸拖到地面上。
08:49
2
2、印刷部分:由印版滚筒、压印滚筒、输 墨系统组成。
08:49
08:49
22
2、网纹传墨辊-刮墨刀输墨系统(刮刀式)
网纹辊与刮墨刀相配合,使得柔性版印刷机可以 使用各种粘度的油墨,在更高的速度下获得更高 的印刷质量。
刮墨系统的作用:把网纹辊上多余的油墨均匀地 刮下来,使网纹辊在传递油墨中获得定量传墨的 功能。
根据刮墨刀相对于网纹辊的安装位置不同,刮墨 刀可分为常规角度(正向)刮墨刀式输墨系统和 反向角度刮墨刀式输墨系统。
08:49
18
套筒式印版滚筒
08:49
19
08:49
20
(二)输墨系统
对于柔性版印刷机,采用网纹辊的输墨系统,一
般称为短墨路系统。由于使用溶剂型油墨,不需 要对墨层进行反复滚压和碾匀的匀墨过程,所以, 输墨装置比较简单。
通过网纹辊墨穴的不同形状、大小及深浅可以控 制传墨量,以达到所需的墨层厚度。
08:49
6
(二)柔印机的分类
柔性版印刷机大多使用卷筒式承印材料,采用轮 转式印刷方式。
1、按印刷幅面:以幅面宽度600mm为基准,可 分为窄幅柔印机和宽幅柔印机。
2、按印刷机组:机组式、卫星式、层叠式。 柔印机的发展趋势:多色、高速、多功能连线加 工。
08:49
7
机组(排列)式柔印机
特点:
a、各色印刷机组互相独立且呈水平排列。 b、设计先进性。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 品系列化程度较高。
缺点:不适于高速印刷,否则会出现传墨量过多的 故障。很难保证小墨量传递的均匀性,一般不能满 足较高网线阶调的单色及彩色印刷的要求,已逐渐 被淘汰。
1.墨斗辊与网纹辊的转速比 是3:1或10:1。 2.压力调节。压力必须有;压力 的大小与供墨量成反比。
3.两辊受压后变形。中间压力小。 采用倾斜安装法。
08:49
33
(3)网穴开口度:网穴的深度与其开口的比值。
k=(h/a)×100%
式中k-网穴的开口度;a-网穴表面的开口宽度; h-网穴的深度。
从公式中可以得到,如果网穴开口窄而深,那么 就无法保证网穴底部的油墨无法很好转移,这样 降低了网穴中的油墨向印版转移时的转移率,而 且也不利于网纹辊的清洗,久而久之还会造成网 穴的永久堵塞。
08:49
网纹辊的组成:辊体(辊芯)、 基层材料、表面镀层、网穴、 网墙。
31
2、网纹辊的主要参数(网纹辊线数、网穴角度、网
穴开口度、网穴容积)
(1)网纹辊线数:沿网纹辊轴向方向的单位长度内网穴个 数。常用单位为lpi或l/cm(如200线/in,即每英寸=2.54 厘米内有200个着墨孔)。一般来说,网纹辊线数越高, 传墨量越小。
输墨部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墨斗辊-网纹传墨辊系统(两辊式)
网纹传墨辊-刮墨刀输墨系统(刮刀式)
墨斗辊-网纹传墨辊-刮墨刀输墨系统(综合式)
墨槽-刮墨刀系统(封闭式)
08:49
21
1、墨斗辊——网纹传墨辊输墨系统(两辊式)
优点:运行费用较低,网纹辊与橡胶辊表面滚筒摩 擦,磨损较轻,使用寿命长。对于速度中等或较低 的柔性版印刷机,两辊式输墨系统的传墨质量可以 适应大多数印刷品的要求。
在进行网目调产品的印刷时,需采用高线数的网纹辊。
这是由于在印版图文的高光亮调区域网点的面积非常小, 假如印刷时采用了低线数的网纹辊,此时印版上的部分网 点面积小于网纹辊网穴面积,印刷时当印版上的某些小网 点正好与网纹辊的网穴相对,由于没有隔墙的支撑,造成 网点浸入网穴中,这样不仅使网点表面着墨,而且使网点 的侧面也沾上油墨,印刷时形成网点增大。印刷时采用高 线数网纹辊可以形成更薄更均匀的油墨膜层,在高速印刷 时能减少网点的扩大,并可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更准确 实现套印,减少油墨的消耗量。
雕刻和封闭式刮刀的应用,可以确保网纹辊和印
版得到最佳墨量,提高短墨路系统的传墨性能和
印品质量的稳定性。
08:49
28
刮刀封闭式输墨系统
08:49
29
(三)印刷网纹辊(印刷计量辊或定量辊)
网纹辊是柔性版印机的专用传墨辊,是保证短 墨路传墨、匀墨和高速输墨质量的关键部位。 网纹辊表面雕刻着大小、形状和深浅都相同的 凹坑(网穴),用于储存油墨。
(2)每一测试带的宽度应足够反映要观察的印刷效果。
(3)滚筒的第一和最后测试带(也指复合式网纹辊的两端) 应该相同,以便观察测试滚筒两端的压力是否均匀。
08:49
37
4.网纹辊的维护和保养
(1)保护好网纹辊辊面:存放网纹辊时应使用保护套。制 作良好的保护套,在保护网纹辊时可以起到较好的减震作 用,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网纹辊地碰伤;同时使用网纹辊 保护套对于保持网纹辊地表面清洁也起到较好地作用。
08:49
25
不同输墨方式传墨量的比较
08:49
26
3、墨斗辊-网纹传墨辊-刮墨刀输墨系统(综合式)
在此系统中,网纹辊由墨斗辊供墨。由于采用刮 墨刀,墨斗辊的作用仅限于向网纹传墨辊传递充 足的油墨,不再对网纹传墨辊传向印版的墨量进 行控制。
08:49
27
4、墨槽-刮墨刀系统(封闭式)
在全封闭系统中,墨槽配有两把刮墨刀,正向刮
08:49
14
卫星式柔印机
08:49
15
卫星式柔印机印刷机组结构简图
08:49
16
第二节 柔印机的基本结构
(一)印版滚筒
传统的印版滚筒由滚筒体、滚枕、传动齿轮等组成。 根据滚筒体的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 整体式:装版时用双面胶带将印版粘贴在其表面。 磁性式:滚筒体表面由磁性材料组成,印版的版基 为金属材料,靠磁性吸引装版。 套筒式:套筒式印版滚筒由芯轴、气撑辊和套筒组 成。
08:49
36
选择网纹辊的最好方法是测试网纹技术,即在一根网 纹辊上多段不同网线数和传墨量的网纹,通过对不同承印 物,以不同种类的油墨,在不同的印刷速度下进行测试, 以获得最佳的印刷质量效果,来确定选择最佳网线数和传 墨量的网纹辊。
为了保证测试的成功和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参数的测试带应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相互重叠 或干扰,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08:49
17
套筒式印版滚筒原理:更换印版滚筒(或网纹 辊)时,只要打开印刷机组上的气压开关, 压缩空气输入到气胀辊后,从气胀辊的小 孔中均匀排出,形成气垫,使套筒内径扩 大而膨胀,原来所使用的印版滚筒(或网纹 辊)套筒会自动弹出,更换新的印版滚筒(或 网纹辊)套筒,新套筒能轻松而方便地在气 胀辊上滑动到所要求的位置。关上气压开 关,印版滚筒或网纹辊就会固定好。当切 断压缩空气後,套筒会立即收缩,并与气 胀辊紧固成为一体。
08: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