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产运作管理
一、学习内容
本章是一般章节,了解基本概念,了解现代生产管理的思想和方式。
二、问题讨论
1.生产运作管理的含义与类型
学习指导: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生产运作管理只是指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的管理,实际上,生产运作管理还包含非制造企业服务活动的管理,生产不再只是工厂企业里从事的活动了,而是一切社会组织利用其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无处不在,绝不可认为生产与运作就是制造工厂的事,与我无关,
那是陈旧观念,
而是涉及到每个单位和部门,甚至涉及到每项工作,学习立足点一定要转变过来,否则以旧的思维模式去学习此课程,会学不出劲头,形成被动学习。
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对这部分含义进行很好的理解。
知识点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
可以将生产运作分成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
制造性生产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的原材料输入,经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例如食品生产、石油化工、钢铁冶炼、飞机制造等。
服务性运作又称非制造性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不制造有形产品,而是提供劳务。
服务性运作的过程往往与顾客直接进行接触。
2.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学习指导: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企业的生产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了企业自身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带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中,管理思想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成为了发展不竭的源泉。
从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随着机器生产和合作化生产的发展,泰罗的科学管理应运而生,从而第一次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打破了以往的经验式管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对人的管理,针对工人的各种怠工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无数企业纷纷效用,于是企业的生产的重点转移到了对工人的控制和管理上,生产效率发生了大幅度提升。
但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却存在着缺陷,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受到限制。
于是,出现了霍桑实验这样的管理探索,管理的激励理论开始迅速在企业中应用,企业领导对工人有了更高的重视和关怀。
到了90年代,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有些专业化分工生产已经开始极大地制约了生产力的提高。
于是出现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最精要思想是及时化、自动化、看板方式、标准作业、精益化等。
而现在IT业迅速崛起,管理信息系统正在茁壮成长,大量大型企业都在尝试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之路,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将迅速使企业连成一体化,而基于此的大规模专业化
分工的库存、波动和混乱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随着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更加顺利,生产节奏能够以一个很一致的步调进行,那时大规模专业化分工合作还将成为时代的主流。
知识点
准时生产方式(JIT):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需要的产品”,即准时生产。
从生产计划和控制的角度出发,JIT 属于典型的拉动式系统。
在JIT系统中,每道工序按照需要向上一道工序发出需求指令,上道工序完全按照这些需求指令进行生产,从而形成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精益生产方式(LP ):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
精益生产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并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各方面最佳效益。
敏捷制造:它是一种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出发,通过先进的柔性生产技术与动态的组织结构和高素质人员的集成,用全新的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的组织管理方法,对市场需求和用户要求做出敏捷和有效响应的制造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ERP):它融合了现代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把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高度集成,对企业内外部资源合理配置,方便企业内外部流程的构建、跟踪、重组和更新,使管理者能够准确理解企业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在于充分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资源,使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效传递和集成各类信息。
通过信息集成来整合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优势,为企业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