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营养指南解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营养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2016年,全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这一指南对于提高
我国居民饮食健康水平和预防慢性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了以膳食宝塔为指导方针。
膳食宝塔是一种平衡
的饮食结构,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豆类、奶类和油脂的比例。
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主要营养素,以便消费者了解每种食品对人体的益处和影响。
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人群的饮食特点而制定的。
比如,中国人吃米饭的多,所
以将谷类放在第一层;而肉类、蛋类、豆类等放在第三层是因为在中国饮食中应该适量吃这些食品而不是多吃。
肠内营养喂养流程
肠内营养喂养是指通过口腔或者鼻直肠路进食营养物质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
用于不能正常摄取口腔进食的人,包括消化道疾病、手术后肠管功能受损、神经系统疾病等。
下面是肠内营养喂养的流程:
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
在开始肠内营养喂养前,首先需要进行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采集是为
了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病史和饮食历史等情况,从而制定最适合病人的营养方案。
实验室检查则可以确保病人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缺失情况。
营养评估和营养方案设计
根据病史采集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营养师可以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
这个过
程包括身体组成分析、代谢率和营养缺失程度等评估。
在评估后,营养师将为病人制定营养方案,包括饮食成分、能量和营养素的份量以及饮食进食方式等。
消化道通路建立
消化道通路建立是指通过手术或其他方式将鼻胃管或直肠插管插入消化道。
这
是进行肠内营养喂养的前提条件。
营养物质选择和配制
在确定营养方案后,医生和营养师将选择并配制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口腔喂食、胃管或直肠插管进行输注。
肠内营养喂养的监测和调整
在进行肠内营养喂养的过程中,医生和营养师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营养方案。
如果病人的身体状态、代谢率或营养缺失程度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调整将必不可少。
消化道疾病以及手术后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喂养的病人,应该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喂养。
在进行营养评估、营养方案设计、营养物质选择和配制等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一步的安全性和正确性,以保障病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