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十五篇(一)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座下忿选人之多诈忿:生气、痛恨。

B. 联复何忧忧:担心的事。

C.天下无冤狱狱:监狱。

D.不肯者死者:……的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B.以贵骄人,非道也C.以首俯地D.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句子,与“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凡得学者,有亲也B.为天下笑C.则杖之D.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讲述的是唐代大臣戴胄违反皇帝的圣旨而公正执法的故事B.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不畏权贵、据理力争的人。

C.戴胄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的人。

D.戴胄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言论如泉水涌出般,从而引起了皇上的厌烦。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欲守法而使联失信乎?(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二)神医袁体庵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举子举于乡举:动词,考中举人。

B.疾不可为矣为:治疗。

C.必更求何氏诊之更:再,又。

D.何以书示其人示:公示。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惧之以死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皆以美于徐公C.投以骨D.左右以君贱之也3.下列句子,与"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B.不起草,对客挥毫C.鹿出于王左D.童子何泣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体现在:了解病因,对症治疗;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治疗法;能够预知人痊愈的时间。

B.书信的内容从侧面体现了袁体庵医术的神奇。

C.从文章看袁体庵治愈不了举人的病,只有镇江的何医生才能治愈。

D.举人看了信以后,面向北面拜了两拜来表示对袁体庵的谢意。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以一书寄何。

(2)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三)刘南垣公规劝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患之患:忧患,害怕。

B.俟其来款之俟:等到。

C.罗列盈前盈:盈利。

D.各食三碗食:吃。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当开谕之A. 俟其来款之B.越王用之良C. 隽李之役D. 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3.下列句子,与"饱时难为味,时使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已饱甚,不能也B.出一编书C.常坐临安市肆观棋D.何以知之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麟教育弟子的方法值得借鉴,启示我们:给别人提建议,也要讲究方法,使接受者心服口服。

B.刘南垣公的高明之处表现在并没有用老师的身份去要求学生改正,而是通过一顿饭的安排,使学生悟出缘由,真心去改正。

C.选文告诉我们: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苟责于人;做人在生活上要俭朴,要能够吃苦。

D.直指使受到了老师的责备,此后不敢因为饮食而责备部下了。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2)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四)晏子相齐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

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

旦曰,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

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

今封,易晏子师,师以轻,封以重矣,请辞。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曼子相齐相:宰相。

B.政平民说说:通"悦",快乐。

C.易晏子师易:改变。

D,未尝闻之尝:曾经。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而不骄者A.莫不郭索而来B.贫而不恨者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3.下列句子,与"贫而不恨者,婴是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孔融被收,中外惶怖C.闻讲《左氏春秋》,爱之D.易为猛兽所害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齐景公要割地封赏晏子,而被晏子拒绝的故事。

B.晏子把清廉为官作为人生宗旨,虽然贫困却不觉得遗憾。

C.晏子在齐国做宰相时,政治安定,百姓和乐,很受百姓爱戴。

D.晏子把善良作为人生宗旨,委婉地拒绝了齐景公所给的封地。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

(2)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

(五)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

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

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不已。

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申屠教布衣:百姓。

B.呼金工象而铸之象:模仿。

C.贵人宝之宝:宝贝。

D.众宾次第威日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西邻鲁生见而悦焉A.归而叹日B.呼金工象而铸之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学而时习之3.下列句子,与"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殁世不忘B.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C.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D. 遂催吴刚伐桂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叫申屠敦的人挖出了汉代的鼎被邻居盗走,献给有权势贵人的事。

B.鲁生通过"呼金工象铸之。

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达到自己以假乱真目的。

C.鲁生弄虚作假,将假鼎献给权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

D.从权贵以假为宝,宾客也争先献宠,巴结权贵,可以看出世风日下,人心可悲。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敦所有者略类。

(2)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六)郤恶奔秦秦楚交恶,楚左尹郤恶奔秦,极言楚国之非,秦王喜,欲以为五大夫,陈轸曰:“臣之里有出妻而再适者,日与其后夫诟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

一日,既而又失爱于其后夫,而嫁于郭南之寓人,又言其后夫如昔者。

其人为其后夫言之,后夫笑曰:‘是所以语子者,犹前日之话我也。

’今左尹自楚来,而极言楚国之非,若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则将以其所以訾楚者诋王矣。

”秦王繇是不用郤恶。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言楚国之非极:极力。

B.臣之里有出妻而再适者适:适合。

C.既而又失爱于其后夫而:不久D.是所以语子者语:对…...说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极言楚国之非A.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牡丹之爱D.何陋之有3.下列句子,与“日与其后夫诟前夫之非,意甚相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神定,捉虾摸,鞭数十,驱之别院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C.吾谁与归D.是所以语子者,犹前日之话我也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讲述了楚国的郤恶投靠到秦国后,尽说楚国的坏处,得到了秦王重用的事。

B.陈轸列举了一个被休再嫁女人的故事,对秦王进行了劝说,使秦王醒悟。

C.“将以其所以訾楚者诋王”是秦王不重用郤恶的原因。

D.选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脚踏实地,不要失去本性。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与其后夫诟前夫之非。

(2)若他日又得罪于王而之他国,则将以其所以訾楚者诋王矣。

(七)猫号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

请更名为‘龙猫’。

”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墙猫’可。

”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

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哉!”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奇之奇:奇怪。

B.虎诚猛诚:确实。

C.云霭蔽天蔽:遮蔽。

D.请更名曰"风" 更:更改。

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其尚于龙乎A.号于人B.猛于烈火C.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下列句子,与“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十万之众,受制于人B.屠俱,投以骨C.青取于蓝而青于蓝D.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简述了齐奄请人给自己一只描起名字的故事,对齐奄的想象力给于了肯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