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建模
数学思考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
情感
目标
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学习活动中,体会通过探究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具有某种特点的两数的积中存在的某种规律,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说明猜想的正确性
教学难点
建模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启发引导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推进新课
活动1关于两数积的猜想与证明
课题
第22章数学活动
备课时间:
新授时间:
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探究具有某种特点的两数的积中存在的某种规律.建立二次函数的模型。
四维
目标
知识
目标
(1)探究具有某种特点的两数的积中存在的某种规律.
(2)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说明猜想的正确.
问题解决
探究具有某种特点的两数的积中存在的某种规律,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说明猜想的正确性
通过分析特点,让学生探究为什么950×950的积最:
1×399;2×398;3×397;4×396;…;398×2;399×1.
(1)猜一猜:所有的积中,哪两个数的积最大?
(2)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解:(1)200×200的积最大.
猜想:下列式子中,哪个最大?
14×6,13×7,12×8,…7×13,6×14.
算一算,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分析以上式子的特点:1.两个因数的和一定,都是20;
2.两个因数一个增大,一个减小,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分析特点,让学生探究为什么10×10的积最大?
猜想:下列式子中,哪个最大?
901×999,902×998,…,998×902,999×901.
(3)经过这三种情形的试验,他们发现对于图案④这样的情形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探究:如图案④,如果铝合金材料总长度为lm共有n条竖档时,那么当竖档AB为多少时,长方形框架ABCD的面积最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一、推进新课
探究:两个因数的和一定时,两个因数分别为多少时,积最大。(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释)
(2)设第一个乘数为x,第二个乘数为(400-x),乘积为y.
∴y=x(400-x)=-x2+400x.
当x=200时,y有最大值.猜想正确.
归纳:以上的式子可以看作是当周长一定,围成的矩形何时面积最大。
三、综合运用
引题:一根6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当长、宽分别为多少时,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九(1)班数学兴趣小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如下的课题研究:用一定长度的铝合金材料,将它设计成外观为长方形的三种框架,使长方形框架面积最大.小组讨论后,同学们做了以下三种试验:
二、课堂巩固
三、综合运用
四、课堂小结
请根据以上图案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案①中,如果铝合金材料总长度(图中所有黑线的长度和)为6m,当AB为1m,长方形框架ABCD的面积是m2;
(2)在图案②中,如果铝合金材料总长度为6m,设AB为xm,长方形框架ABCD的面积为S=(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当AB=m时,长方形框架ABCD的面积S最大;在图案③中,如果铝合金材料总长度为lm,设AB为xm,当AB=m时,长方形框架ABCD的面积S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