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第3版) 中的概念、问题与解答———————————————————————————教材:邵培仁著,《传播学》(第 3 版)“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教参:1. 戴元光、邵培仁、龚炜著,《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2.[ 英 ] 丹尼斯·麦奎尔, [ 瑞典 ] 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版。
3.[ 美 ] 赛佛林、坦卡特著 ,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版。
4.[ 美 ] 塞伦·麦克莱著, 《传媒社会学》,曾静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美 ] 斯蒂芬· 李特约翰著 ,《人类传播理论》,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 美] 鲁伯特· W·麦克切斯尼著 , 《富媒体,穷民主》,谢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年版。
7.[ 英 ] 丹尼斯·麦奎尔著,《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昆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8.[ 美 ] 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著,《大众传播通论》,颜建军王怡红张跃宏刘逎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邵培仁著《传播学》( 第 3 版 ) 内容简介和声明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
全书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纵向展示了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信息、符号、媒介、传播谋略、传播技巧、受众、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横向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展示了世界传播学的学术前沿成果,也有中国传播学界和作者的最新思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等本科专业教材,也可作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用书。
声明《传播学》多媒体课件及其内容的版权归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作者邵培仁共同所有,任何个人和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均不得侵犯知识产权。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传播学是人类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和“通行证” 。
因此,不论是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还是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文秘专业等,都应该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史和基本规律,知道如何运用传播学的原理与知识指导各种传播活动,知道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并知道如何避免信息伤害和信息污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媒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绪论学习要点:了解传播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宗旨,把握传播的本质和传播学的学科特点,知道传播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掌握传播学研究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框架,熟悉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初步认识与了解传播学研究方法。
重要概念:1.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2.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 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3.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4.传播本质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5.传播规律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
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思考题: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
它应该既包括传播活动现象,也包括传播意识现象、传播关系现象和传播规范现象;人类传播也是既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又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
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的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研究宗旨是什么?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3.传播学与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者的关系犹如一座“传播学术金字塔”,传播科学位于塔顶,传播理论位于塔腰,传播研究位于塔基。
任何华丽的塔顶都离不开稳固的塔基支撑,而没有塔顶、只有塔基,只能算是正在施工的建筑。
这就是传播研究最先出现、传播理论延后诞生、传播科学姗姗来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传播学的诞生是一个长时间的缓慢的渐进的转向过程,即逐步由应用研究转向基础研究、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由单一研究转向综合研究、由依附关系转向独立地位的过程。
4.传播学与宣传学、新闻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传播学与宣传学之间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因为,早期的传播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研究。
这种“血缘”关系,曾使人误以为“传播学就是宣传学”。
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可以混同。
传播学是把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自然也包括宣传现象;而宣传学只将那些具有说服性、观念性的传播现象看作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来揭示一般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可以更正确地指导包括宣传活动在内的一切传播活动;而宣传学只能从它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宣传现象、揭示宣传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传播活动,并且只能从某些方面深化和丰富传播学的内容,而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一般的传播活动。
后来居上的传播学已成了各门分支传播学科的“统帅”,而宣传学说到底只是传播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在传播学引进中国的初期,“传播学就是大众传播学,而大众传播学就是广义新闻学”的观点曾产生过十分广泛的影响。
的确,传播学与新闻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曾有过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也确实起过催产的作用,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
一般认为: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也有人认为: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总之,两者既有相通性,又有不同点。
5.媒介地理学能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些什么样的新内容?形态和传播行为,及其相同媒介形态中呈现出的不同地理样本和地理形势,认同和理解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的不同传播特点,以及不同区域受众对媒介内容会有不同的地理“看”法。
借助于大众媒介和传播科技,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可以更真切地呈现出来,而传播学研究中的信息盆地、文化沙漠、知识鸿沟、传播屏障、信息污染和知识风暴等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地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得到分析和解释。
6.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有哪些?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7.分析专向方法在传播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
运用专向方法研究传播问题,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势是,它能够有效地照亮自己理论视野内的一切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和构成形貌。
但是,它显然也存在着定向、盲区和排它的局限性,即一种方法只适宜从一个特定角度而排斥从其他角度去考虑和分析传播现象,因而往往会造成观照、审视上的盲区和分析、阐释上的局限。
解决的办法是,根据分析对象的特征综合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8.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具体方法基本上都是实验性定量方法,它与思辨性定性方法相比,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通过数据和数理统计对传播现象进行精确化研究;二是对传播过程进行随机性定量描述;三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四是依据一整套严格周密的操作程序,即首先建立研究假设,接着确定实验手段,然后收集各种数据,接着再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验证假设,形成研究成果。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学习要点:了解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知识根源和历史脉络,知道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和当代传播研究现状,熟悉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和传播学基本成熟的主要标准,了解关于传播学分支研究和本土研究的学术争鸣情况及其正确观点,掌握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1.奥古斯特·孔德奥古斯特·孔德 (Augusta Comte,1798 一 1857) 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 他大力倡导的实证主义的研究对美国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曾产生过影响。
2.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 Tarde,1843 一1904)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犯罪学、统计学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从许多创新扩散的研究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塔尔德的身影和学术渗透力。
3.爱弥尔·涂尔干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 , 1858— 1917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他在研究中观察、解释的方法和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的示范,对后来传播理论中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和结构功能论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乔格·齐穆尔乔格·齐穆尔 (George Simmel , 1858—1918) 是一位富有灵感的教师和多产的学者。
虽然他并未建立起一个社会学的“学派” ,但他的学术成就确立了他在德国社会学界的权威地位,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追随者,对于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社会学(包括传播社会学和人际传播学)的发展也产生过很大影响。
5.约翰·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 —1952 )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