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犯罪学课件——第03章 犯罪现象概述
犯罪学课件——第03章 犯罪现象概述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20 世纪30年代,美国犯罪学家塞林认为,犯罪是 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些学者认为,应从更为客 观的立场来界定犯罪,把反社会性、社会危险性、 社会危害性等这看上去比“行为规范”更多些客 观色彩的概念,当作界定犯罪的核心用语。 激进犯罪学家:犯罪是“危害社会的侵犯人类基 本权利的行为。” 萨瑟兰(1949年):犯罪“是被国家视为于国有 害而加以禁止的行为,并且,国家可以至少作为 最后手段以刑罚对其做出反应”。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描述
官方犯罪统计的作用:
1、是了解一国或一个地区犯罪基本形态(犯罪现象 的数量、发案率、犯罪结构)及变化趋势的依据之 一,并且在传统上构成了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素材; 2、是国家拟定刑事政策、制定刑事法律和提出犯罪 预防对策的主要依据; 3、能够反映出刑事司法机关的资源配置及运行效果; 4、依据官方犯罪统计,能够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 的科学价值及其在同犯罪作斗争过程中的功效做出 评价。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三)功能性犯罪定义的意义
1 、功能性犯罪定义依据犯罪的共同本质 ——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勾画出犯罪现象的实在轮廓,把犯罪学所研究的对象 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这对以后整个犯罪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都是十分重要的; 2 、功能性犯罪定义对犯罪学直接为刑事立法、刑事政策的 制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3、功能性犯罪定义基本上可以结束人们几千年来关于犯罪 概念问题的纷争。特别是在犯罪学上,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 明确的坐标系,从而省却了人们在犯罪概念问题上所投入的 过多而又无所谓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是对犯罪概念问题研 究成果的一次总结。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二)功能性犯罪定义的外延
1、绝大多数法定犯罪 2、准犯罪 所谓准犯罪,是指那些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因而未被法 定为犯罪,却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因而应当作为犯罪来研 究的行为。 研究这些行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从表现形式上看,这些行为类似法定犯罪; (2)从客观效果说,这些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比较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学对这些危害行为的原因做出解释, 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办法,是很有必要的; (3)从犯罪本身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看,绝大多 数法定犯罪都是由一些一般违法行为或其他越轨行为逐渐 演变而来的。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对于“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刑法学与犯罪学是否是在同一意义上理解的?
在刑法学视野中,社会危害性,首先是基于立 法的需要,即作为立法者回答“何种行为应当 被判定为犯罪以及对所规定的犯罪应当如何处 罚”这一问题的依据而提出的。 首先,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被赋予了鲜明 的阶级内涵。 其次,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主客观相 统一的属性。
二、犯罪现象的特性。 所谓犯罪现象的特性,是指各类犯罪现象 所共有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以下几点: 1、直观性。 2、因果性。 3、相关性。 4、社会性。 5、辛 科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性
三、犯罪现象的内容 依其层次的深浅,犯罪现象的内容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犯罪状况 2、犯罪特点 3、犯罪规律
作者 辛 科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三)西方犯罪学理论的抉择 “犯罪学”这一学术专名的创始人之一拉菲勒· 加罗 法罗,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犯罪学诞生之初就指出, 为了科学地探求犯罪的原因,犯罪学必须放弃刑法 的犯罪定义。 “自然犯罪”,是指“那些在所有的文明社会中都 会被视为犯罪、并且都会遭受到惩罚的行为”。 力图使自己的研究视野超出刑法所界定的犯罪,这 是二十世纪犯罪学研究中的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倾 向。 犯罪学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给犯罪下定义。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描述
补充:官方犯罪统计的作用与局限 官方犯罪统计的特点: 1 、是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收集的,作为 一种工作记录所反映的是司法机关的执法过 程及其执法结果; 2 、官方犯罪统计以有关的法律制度为依据, 注重统计的法律要件; 3 、官方犯罪统计是最具有持续性并且覆盖 面最广的一种犯罪测量方法。
第二编
犯罪现象论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第三章 犯罪现象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犯罪学中犯罪和犯罪现象的概念与 本质,掌握新中国犯罪现象的基本状况 及特点,了解外国犯罪现象的历史与现 状。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 [课时安排]:4课时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性
四、犯罪现象的类型 (一)根据地位,分为主犯罪现象、副犯罪现象 (二)根据显隐程度,分为显犯罪现象、隐犯罪 现象 (三)根据概率性,分为常规犯罪现象、随机犯 罪现象 (四)根据存在状态,分为静态犯罪现象、动态 犯罪现象。 (五)根据依附倾向性,分为加害现象、被害现 象。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在犯罪学视野中,某些行为之所以被称为(被视为) 犯罪,不在于立法者的判定,而在于它对社会的客 观侵犯属性。 首先,作为事实性学科,犯罪学在更广泛的意 义上分析何种性质和表现形式的行为才应当被视为 犯罪、这些行为的状态和形成原因如何,以直接寻 求能有效预防这些行为的途径和对策。 其次,从犯罪学研究的初衷看,它是基于刑法 在犯罪控制方面的苍白无力状态,力图通过探讨人 们为什么会实施侵犯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这些 行为,以努力改善社会自身的生存条件。
作者 辛 科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测量
一、犯罪现象的测量概述 定义:是指通过对各种犯罪数据和资料进行调查、统 计,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犯罪现象进行的测定与分析。 简单说就是用定量的方法说明犯罪状况及其动态。 意义: 1、有助于我们认识犯罪现象的真实状况。 2、有助于我们分析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3、能够指引评价刑事政策。 4、有助于我们提出和验证犯罪原因理论。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功能性的犯罪定义有以下特点: (1)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界定犯罪的绝对的参照标准,从 而使法律的、宗教的、道德的、文化的或政治的不同犯罪 标准,得以有个相互比较的共同标尺; (2)它是从犯罪化和非犯罪化的动态关系上来界定犯罪 的。 所谓“犯罪化”,是指国家通过刑事立法的形式对社会中 实际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被认为是对社会生存具有危害 性的行为做出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后果,便是 在刑法中记载下来的对犯罪的界定,即刑法对某一行为的 禁令。 “非犯罪化”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撤销刑法原来对某类行为 的禁令,从而使该类行为在法律意义上由犯罪变为非犯罪。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 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它是一个国 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 的总称。 (一)犯罪现象与犯罪行为 (二)犯罪现象的外延是社会现象 (三)科学地认识犯罪现象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
作者 辛 科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二、功能性犯罪定义
(一)功能性犯罪定义的内涵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是功能性犯 罪定义的基本内容。 1、危害社会是一种事实,因而社会危害性 是一种“事实特征”; 2、考察和认定社会危害性要用历史的、发 展的和全面的观点; 3、犯罪的本质属性在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 作者 辛 科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功能性犯罪与法定犯罪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3、待犯罪化的犯罪 所谓待犯罪化的犯罪,是指已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 害性,应当法定为犯罪但未被法定为犯罪的行为。 它不同于准犯罪,关键是否具有当罚性。当罚不当 罚,一是看行为对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二是看 施之刑罚是否有意义。 所谓待非犯罪化的犯罪是指不具有或者已经失去严 重社会危害性,应当非犯罪化为一般违法行为或正 当行为,但仍未被非犯罪化而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 为。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18世纪后期开始,为了司法上的需要,法学家们 便着手制定更严格、规范的犯罪定义: 格罗尔曼:将犯罪的定义区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 方面。 从19世纪末开始,以“行为”为核心概念的犯罪 定义得到了发展: 德国法学家贝林《犯罪论》(1906):通过构成 要件分析所显示出来的犯罪,乃是由刑罚法规所 规定的法定事实,它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行为。 因此应该认为,如果没有法定的严密明晰的犯罪 构成要件,那么也就不存在犯罪。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作者 辛 科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描述
官方犯罪统计的局限性:
1、官方犯罪统计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居民告发 意识强弱和统计制度是否健全、统计人员素质高 低的影响。 2、官方犯罪统计由于以一定的法律制度为依据, 因此,法律制度的变化会导致犯罪的数量、种类 或结构的变化。 3、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其 居民的成份和结构的不同,不同国家间的犯罪统 计往往难以进行正确的横向比较。
一、犯罪概念种种 (一)非法学的犯罪概念 在早期社会中,一种行为在人们心目中之所以是有罪的,首 先是因为它违背了宗教或伦理上的某些戒条。 那伐鹤印第安人部落有这样一些戒律:(1)不应强奸妇女; ( 2)不应偷窃;(3 )不应悄悄地触摸熟睡的妇女;(4 ) 不应因嫉妒他人妻女而与之争斗;(5 )不应诅咒他人或其 牲畜死亡(特指巫术);(6 )不应讥笑他人,因为你自己 也很可能会遭到同样缺陷的折磨;(7)不应通奸;(8)绝 不可处死男人;(9)不应说谎;(10 )凡事不应过度,既 不要过分富有,也不应陷入贫困。 被那伐鹤人视为最大罪恶的是乱伦和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