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分类训练-------社会现象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晒”,译自英文share,有“分享”的意思。
当今在我们周围,“晒”是一种时尚。
在网上,如果你把自己的隐私:工资条、结婚照、成绩单、密友、名牌服饰……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那么,你就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
请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中华民族是个非常重民俗节日的国度。
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如今。
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统节日日渐惨淡,代之而来的是那些所谓的洋节。
那些古老的民族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寻觅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
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渐渐成了我们的热点节目,而传统节日却被搁浅在了另一个世界。
上述社会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周弘,赏识教育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
他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培养了一批“周婷婷”,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
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
材料二:最近,香港商人萧百佑以“狼爸”之名走红媒体。
他说,孩子12岁之前做得不对,就要打。
他以家里的“有道明君”自居,在品行、饮食、娱乐、社交、学习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孩子违背了家规,就要受到训斥,“藤条伺候”,常常被打得伤痕累累。
狼爸用家法调教出的三个儿女相继被北京大学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就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见闻或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下,人们不吝赞美之词,对一些来自草根阶层的平凡人物冠以“最美”二字,如“最美教师”“最美战士”“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等。
主流媒体不甘落后,大量刊载“最美人物”的“最美事迹”。
发现“最美”、宣传“最美”已然成为当下一种社会现象。
此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肚皮,获得打赏;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
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月28日,网友所说的B站(哔哩哔哩网),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这个既鼓励自由表达,又强调弹幕礼仪,既有无厘头,也有深入思考的年轻社区,立志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呵护好年轻人的未来。
4月11日消息,广电总部因“内涵段子”任由未成年人主播,发布低俗信息,污染网络空间,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
责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软件及公众号。
面对上述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8.作文。
马年拜年“马上体”最流行:“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有房”,“马上有双胞胎”……各种美好的事物都被放在了马背上。
对这一社会现象,众人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1.例文:分享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
在我们这个还没有感觉到缺水的城市里,尚没有觉得水有多么珍贵,但是,在正在遭受百年不遇干旱灾害的贵州、云南、广西那些地方,水,对于人们来说,比任何珠宝都要珍贵,甚至可以说是救命水。
在那里,如果有人愿意与你分享水,哪怕是一滴水,都是不可思议的。
而就在那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一个个有关于水的感人故事。
一天,我在新闻里看到温总理去云南干旱地区视察灾情,当地的一位老农看到总理的嘴唇都干了,就从家里端出一碗略显混浊的水给温总理喝,温总理婉言谢绝了,温总理说:“我不能喝你的水,我知道这碗水是你们全家的救命水,我喝了这碗水,你们全家就会干渴好几天,所以我不能喝,我谢谢你们全家。
”老农感动地哭了。
这就是我们的温总理,他不是不愿与老农民分享那碗水,更不是嫌那碗水混浊,而是因为他知道,那碗水对于那位老农和他们全家意味着什么,那是他们全家的救命水。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关于水的。
在云南灾区的一所小学校,那里的学生们每天都会得到一瓶社会上捐助给他们的爱心水,但是这些只有七八岁、八九岁的孩子们,每天都把水省下来,藏起来,一个星期里只喝一瓶半的水。
他们知道,家里已经好多天没有水喝了,所以他们要把这些珍贵的爱心水在每个周末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喝,与家里人分享。
在周末,在从学校回家的乡间小路上,那些孩子们肩上背的书包里塞得满满的,那不是书,都是孩子们省下来的救命水。
他们多么懂事啊!分享,有的人分享美食,有的人分享华服,有的人分享快乐,有的人分享幸福。
而云南山区的那些孩子们,与家人分享的是希望,分享的是生命。
从那些孩子,我想到了我们,我们与他们是同龄人,而我们在父母的溺爱下,常常唯我独尊。
不要说美食、好玩的玩具不会与别人分享,更不要说珍贵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如果,当我们面临生命的选择时,我们能坦然地把救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吗?让我们学会分享吧,分享能让生活多些关怀,多些友爱,分享能够让我们学会关爱,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本材料体现了当下的时新性,所以考生要注意结合身边的事情,准确分析材料。
晒的目的是为了把内心的感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网络上的好友。
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
2.例文:洋节pk中国节中华民族是个非常注重民俗节日的国度。
古有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阳节……如今,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传统节日日渐惨淡,代之而来的是那些所谓的“洋节”。
那些古老的民族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寻觅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
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如今,洋节渐渐成了我们的热点节日,而传统节日却被搁浅在了另一个世界!对于“洋节”,我们不能全盘否定。
毕竟“洋节”在国内的火爆,也是有原因的。
洋节是商店促销的手段。
什么所谓的狂欢节、光棍节、圣诞节、情人节……这些只是仅仅是为了吸引青年人前去“扔钱”。
每当圣诞节来临的时候,总会见同学们的书包里鼓鼓的,装满了苹果,糖果……更有店主们打扮成圣诞老人的形象,在穿上每家店门上总会有大量的饰品,要么做个圣诞树,要么贴几张画子……在我看来,这些,只是为了促销。
我没有过过一次洋节,因为我看过一篇文章,文章里写到:我不是不喜欢过洋节,你正在吃着巧克力,过着情人节、圣诞节……时你还记的那古老的中国节日吗?它们正如巧克力、礼品各种食物正被吃掉。
洋节是新人狂欢的方式。
据说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年轻人往往会选择在这天给女友一个惊喜。
前几天还在网上看过相关事例:男子穿上西装,手捧鲜花,再在鲜花的中央放一个十克拉的钻戒;总之,怎么狂欢怎么搞;还有的用百元大钞折成玫瑰花……在情人节那天,明星王祖蓝台庆求婚李亚男。
陈建州求婚范玮琪。
赵元同求婚梁静茹……这些人,却让人觉得有几分张狂。
爱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的,是中国人为何却在洋节那天求婚?其实,我不希望你去抵制洋节,但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下去,不要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被搁浅的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适当了解外国的文化过过洋节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度,不要让其泛滥就行。
【详解】本题属于话题作文。
写作前应首先确认话题含义,从材料中可看出探讨的是洋节和传统节日的关系。
但它只是一个大范围,根据材料提示可知,话题是指向学子们重“洋”节轻“传统”节这种现象的,立意必须围绕这种现象展开。
如果只扣话题大范围而仅仅介绍几个典型的洋节和传统节日,肯定是偏题的。
材料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材料对重“洋”节轻“传统”节这种现象持否定态度,作文立意应该与之保持同一。
“节日就是一种文化,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中延续这种文化”,重“洋”节而轻“传统”节的现象反映了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鄙薄和外来文化的热衷。
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来开启思路:重“洋”节轻“传统”节有何具体表现?重“洋”节轻“传统”节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重“洋”节轻“传统”节有什么危害?“传统”节有何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改变重“洋”节轻“传统”节这种现象等等。
写作时也要辨证分析问题,这个话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话题,对“洋节“不可全盘否定和全面批判,应合理取舍,剖析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对本国文化的淡漠;对外来文化的盲从。
所以洋节可过,但要适度,毕竟浪漫轻松只是生活的点缀;传统节日虽土,但内蕴深厚,文化传承责无旁贷。
点睛: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作文的主流题型。
它提供一段文字,然后让学生联想展开,发挥各自的语文能力来完成作文。
其中,自拟题目,不限定文体,有利于考生的水平发挥,有利于不同思维方式的考生写作,有利于不同地区的考生写作,具有较高的试题公正性,这种类型的作文,因为能较真实地考出考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