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比较研究_樊引琴

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比较研究_樊引琴


2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FAO 作物需水量专家咨询组 (Allen 等 , 1994) 推荐充分供水条件下采用的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
如下 :
ET =KcET 0
(1)
ET =(Kcb +Ke )ET0
(2)
式中 :ET0 为参考作物需水量 ;K c 为综合作物系数 ;Kcb 为基础作物系数 ;K e 为土壤蒸发系数 .
确定 K c ini 值时需考虑降雨或灌溉的影响 .土壤蒸发分 2 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 , 潜在蒸发速率 Eso =
1.15ET0 , 所需时间 t 1 =REW Eso .当湿润间隔时间 tw <t1 时 , 也就是整个过程处在蒸发的第一阶段
时 , K c ini =1.15 ;当 tw >t1 时 , 即蒸发的第二阶段时 , 计算公式为 :
TEW -(TEW -REW)exp -(tw -t 1)Eso 1 +TEWRE-WREW
Kc ini =
twET0
TEW
(4)
式中 :TEW 为总蒸发水量 (mm);REW 为易蒸发水量 (mm), 本文取 REW =9mm ;tw 为湿润间隔时
间 (d);t 1 为第一阶段蒸发所需时间 (d), ;Eso为潜在土壤蒸发速率 (mm d), ;ET0 为初期参考作物
目前关于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 大多采用单作物系数法 .本文旨在利用位于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灌溉试验站的资料 , 对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作物需水量进行比较 , 分析其差异 及原因 , 以便为准确地计算作物需水量以及制定科学 、 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
1 研究条件
1.1 试验条件 试验在位于陕 西杨凌的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灌 溉试验站进行 .供试作物 为冬小麦 , 1999 年 10 月 12 日播种 , 次年 6 月 4 日收割 .土壤质地为中壤土 , 1m 土层的田间持水 量为 23 %~ 25 %, 凋萎含水量为 11 %~ 12 % (以上均为重量含水量).地下水埋藏较深 , 其向上补给量可以忽略 不计 .试验站内设有气象站 , 可获得每日的气象资料 .用田间的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作物的实际蒸 发蒸腾量 , 蒸渗仪面积为 2.5m ×2.5m , 深 3m , 采用优良的称重系统 , 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 用 数据采集系统自动采集和记录数据 .本实验数据每 15min 采集一次 , 可得到短时段内的蒸发蒸腾量 . 1.2 作物生育期的划分 将冬小麦全生育期分为 4 个阶段 :初期 、 发育期 、 中期和后期 .初期阶段
为 :K c ini1 =0.7 (非冻土期), K c ini2 =0.4 (冻土期), K c mid =1.15 , Kc end =0.25 ;当地的作物系数值需 要按湿润频率和气候条件对推荐值进行调整[ 2] .
2.2.1 初期阶段作物系数 (Kc ini )的确定 初期阶段土壤蒸发在作物需水量中占主导地位 , 因此 ,
收稿日期 :2000-11-21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和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的部分内容 . 作者简介 :樊引琴 (1976-), 女 , 陕西宝鸡人 , 硕士 , 研究方向 :节水灌溉 .
— 50 —
从播种开始的早期生长时期 , 土壤根本或基本没有被作物覆盖 (地面覆盖率小于 10 %);发育阶段从 初始生长阶段结束到作物有效覆盖土壤表面 (地面覆盖率 70 %~ 80 %)的一段时间 ;中期阶段从充 分覆盖到成熟开始 , 叶片开始变色衰老的一段时间 ;后期阶段从中期结束到生理成熟或收获的一段时 间 .根据陕西杨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 , 各生育阶段的长度分别取为 :130d (越冬 前 60d , 越冬期 70d), 50d , 37d , 20d .初期较长是因为冬小麦需要经历很长的越冬期 , 在越冬期土壤 冻结 , 地上部分停止生长 , 土壤蒸发和植株蒸腾都非常小 , 所以把越冬期划入初期阶段 .
ΔET mm
-1.89 9.91 4.23
-2.73 9.52
R (%)
-2.14 12.20
3.47 -5.61
2.80
计算值 mm
88.01 81.52 127.07 48.08 344.68
2.1 参考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参考作物需水量 (ET0)的计算方法很多 , 本文采用标准化 、 统一化后 的 FAO Penman -Monteith 公式[ 1] :
ET0
0.408 Δ(Rn =
-G)+γT
900 +273
u2
Δ +γ(1 +0.34u2)
(es
-ea )
(3)
式中 :ET0 为参考作物需水量 (mm d);Rn 为作物表面的净辐射量 (MJm -2d -1);G 为土壤热通量
Kc =Kc(推荐) +[ 0.04(u2 -2)-0.004(RHmim -45)]
h 3
0.3
(5)
式中 :RHmin为计算时段内每日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 20 %≤RH ≤80 %;u2 为计算时段内 2m
高处的日平均风速 (m s), 1m s ≤u2 ≤6m s ;h 为计算时段内的平均株高 (m), 0.1m ≤h <10m .
需水量的平均值 (mm d).式中各参数的计算见参考文献 [ 2] .
2.2.2 中期和后期作物系数 (K c mid , K c end )的确定 根据 FAO -56 提供的 K c mid 和 K c end , 当中期和后
期最小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RHmin ≠45 %, 2m 高处的日平均风速 u2 ≠2.0m s 时 , 按下式调整 :
DO I :10.13243/j .cnki .slxb.2002.03.009 2002 年 3 月
水 利 学 报
SHUILI XUEBAO
文章编号 :0559-9350 (2002) 03-0050-05
第3期
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比较研究
樊引琴1 , 蔡焕杰1
(MJm-2 d-1);T 为平均气温 (℃);U2 为 2m 高处的平均风速 (m s);es 为饱和水汽压 (kPa);ea 为
实际水汽压 (kPa);Δ为饱和水汽压与温度曲线的斜率 (kPa ℃);γ为干湿表常数 (kPa ℃).
2.2 单作物系数 (综合作物系数 Kc )的计算 FAO -56 推荐的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单作物系数分别
2m s , 且 K cb >0.45 时 Kcb mid 和 Kcb end 按下式调整 :
Kcb =K cb(推荐) +[ 0.04(u2 -2)-0.004(RHmin -45)]
h 3
0.3
(6)
3.3.2 土壤蒸发系数 (Ke ) 在较大降雨或灌溉后表土湿润 , K e 达到最大值 ;当表土干燥时 , K e
很小 , 甚至为零 .土壤蒸发系数可用下式确定 :
K e =Kr(Kc max -K cb)≤ fewK c max
(7)
式中 :Ke 为土壤蒸发系数 ;K cb 为基础作物系数 ;K c max 为降雨或灌溉后作物系数的最大值 ;K r 为由
累积蒸发水深决定的表层土壤蒸发衰减系数 ;few 为发生棵间蒸发的土壤占全部土壤的比例 .式中各
图 1 全生育期内计算的 ET 与实测值逐日变化过程
表 2 给出了各生育阶段 2 种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 从表中可以看出 , 在 作物生长的初期 、 发育期和后期 , 用双作物系数计算的作物需水量明显地比用单作物系数计算的作物 需水量更接近蒸渗仪的实测值 ;在中期 , 用单作物系数计算的作物需水量和用双作物系数计算的作物 需水量十分接近 , 绝对偏差分别为 4.23mm 和 5.34mm , 相对偏差分别为 3.5 %和 4.4 %, 单作物系数 法计算的绝对和相对偏差稍低 .从全生育期来看 , 双作物系数计算的作物需水量比单作物系数计算的 作物需水量更接近实测值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水土工程实验室 ,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 :本文采用 FA0-56 推荐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单作物系数和双作 物系数方法 , 应用陕西杨 凌地区的 资料 , 分别计算了作物需水量 , 并和蒸渗仪的实测 值进行了 对比 , 分 析了其 差异及 原因 .结果 表明 , 在 地面部 分覆盖 的情况下 , 双作物系数法比单作物系数法更接近实 测值 , 而 在地面完全覆盖情况下 , 两者差别不大 .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蒸渗仪 ;作物系数 中图分类号 :S274.2 文献标识码 :A
=0.9 , Kc end =0.3 ;基础作物系数分别为 Kcb ini =0.2 , Kcb mid =0.9 , K cb end =0.2 .由于本实验在冬小麦
的越冬期进行了一次冬灌 (I =54mm), 越冬期与越冬前的作物系数基本相近 , 所以在整个初期阶段 取为一个值 . 3.2 修正后两种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 图 1 是计算的作物需水量与实测值在全生育期的逐 日变化过程 .从图 1 可以看出 , 在大多数情况下 , 计算值和实测值非常类似 , 实测值受偶然因素的干 扰 , 波动较大 , 计算值比较稳定 .在初期和后期 , 计算的 ET 比实测值稍低 ;在发育期和中期 , 计算 的 ET 比实测值稍高 .单作物系数的计算值反映了各阶段 ET 的平均值 , 而双作物系数的计算值能很 好地反映降雨或灌溉后 ET 的变化 .灌溉后的前几天计算的 ET 比实测值大 , 可能是由于过高地估算 了土壤蒸发系数 (K e).
作物需水量是制定流域规划 , 地区水利规划及灌排工程规划 、 设计 、 管理和农田灌排实施的基本 依据 ,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 , 准确地确定作物需水量是十分必要的 .作物需水量的 计算方法很多 , 最常用的方法是作物系数 —参考作物需水量 (KcET 0)法 .作物系数反映作物和参考 作物之间需水量的差异 , 可用一个系数来综合反映 , 也可用两个系数分别来描述蒸发和蒸腾的影响 , 即所谓的单作物系数和双作物系数 .双作物系数是把作物系数分为基础作物系数和土壤蒸发系数两部 分 .基础作物系数说明蒸腾作用 , 而土壤蒸发系数则描述蒸发部分 .在已往对作物系数的研究中总是 把植株蒸腾和土壤蒸发统一考虑 , 即用单作物系数 .但土壤蒸发与植株蒸腾的比例在作物生育期内会 有很大变化 .在作物完全覆盖地面以后 , 土壤蒸发相对较小 , 蒸腾占主导地位 ;但当作物较小或比较 稀疏时 , 在降雨或灌溉后 , 土壤蒸发则起主要作用 , 可以占到很大比例 , 特别是在土壤表面经常湿润 的条件下 .由于大部分作物在生育期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地面覆盖不完全 , 此时 , 要准确估算作物需 水量就需全面考虑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