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
班级:体育11-1
姓名:黄思桦
日期:2013年4月24日
浅谈大气污染物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大气圈中某些原有成分或者向大气中排放某种物质达到足够浓度、存在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对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造成危害。
由此可见,所谓大气污染的核心在于大气与人类共存的关系上,人类是大气污染源的始作俑者,也是大气污染的所带来危害的受用者。
由于大气所特有的物理性质,使得大气污染对其他污染物相比更为普遍,所造成的危害涉及范围更为广泛,所以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经济发展带动人类文明进步,但经济发展的背后带来的还有大量的污染物,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当今的时代开始关注大气污染,开始为我们那些年的飞速发展还债。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中排入大气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大气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有100种以上,其中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危害较严重的有害颗粒、二氧化碳和飘尘不断增加而造成跨国界的酸性降雨和温室气体效应。
就污染范围而言,大气污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局部地区大地污染、涉及一个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涉及更广域的大气污染以及从全球范围内考虑的全球性大气污染。
《2011年中国环境公报》指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严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严重。
空气质量方面,《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
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
2010年公报中,全国471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
其中3.6%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79.2%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15.5%的城市达到三级标准,1.7%的城市劣于三级标准。
全国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5%,略高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
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3%,二级标准的占78.4%,三级标准的占16.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 1.8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5.0%,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2%。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4.9%,无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
2010年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6.2%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
重点城市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占72.6%,达到三级标准的占25.6%,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9%。
与上
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上升了6.2个百分点。
2010年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级别比例
2010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总体平均的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二氧化硫浓度略有降低。
由此可见我国环境保护在过往十年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仍需努力,对此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2010年11月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2010年度)》,首次公布了中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并系统地介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工
作的进展。
年报显示,中国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70%,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2009年,新生产轻型汽车的单车污染物排放量比2000年下降了90%以上。
通过排放标准的快速升级,机动车排放总量没有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而同比增长。
与1980年相比,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25倍,排放总量仅增加了12倍,有效减缓了动车日益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0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内大气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和重点措施,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2010年11月9日,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编制<“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的通知》,决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和成渝、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长株潭、海峡西岸六个城市群(简称“三区六群”)启动“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工作。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从产生来源来看,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物。
而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后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
人为的污染源主要有五种:
1. 工业污染源,由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玻璃与食品加工等生产过程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废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
1948年,在美国发生了“多诺拉事件”就属于此等案例。
多诺拉位于孟农加希拉河流经的马蹄形河谷中,两岸耸立着百米高的山丘。
在盆地中,建有大型冶炼厂、硫酸石和炼锌厂。
10月27-31日,多诺拉市被强逆温层控制,多种污染物混合累积在逆温层下,几天内有6000人住院,20人死亡。
2. 交通及运输污染源,由汽车、火车、飞机、运载火箭等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如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3.生活污染源,人们由于生活上烧饭、取暖等的需要,燃烧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煤烟及垃圾焚烧等所造的大气污染。
这种现象现在更多的存在于山区。
4.农业污染源,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农田产生的甲烷气体,通过挥发而进入大气中,可污染大气、降水成分。
5.军事或科学实验污染源,核试验、原子弹爆炸、航天器的废弃物及毁坏后的碎片垃圾等,可造成大气层的严重污染危害。
此等污染一旦形成,危害极难清除,对人体健康侵害极其严重。
大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更严重的是大气成分、比重的改变已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化,造成了全球性的危害。
在这样的形势下,采取措施改善大气状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
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新、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必须对大气污染采取有效措施: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搞好规划布局,特别是工业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
在布局工业时,应将工业生产均衡分布,不要集中在局部或少数大城市。
如此单位面积上排放的污染物少,易于自然净化。
另外,厂址的选择也应与该厂的性质相符,如生产有害气体的工厂应布局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二.改进燃烧方式,改进燃料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从目前状况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
我国工业燃料动力的80%依靠煤炭,而全国总体每年用于直接燃烧的煤炭占总煤耗的84%。
其不高的利用率使得我国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因此,我们应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石油的比重,发展新能源。
与此同时,也可
以实施一些具体措施,如区域供热,实现煤气化……
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色植物可以使大气中的氧气不断得到更新,以此调节空气成分,净化大气。
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
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同顶一片蓝天,我们同踏一片土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职责。
我只希望,将来的我们能生活在一片可仰望星空的蓝天下,可以自由呼吸,只希望我们所在之地永远不会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