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初中等六校2016届九年级12月联考科学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初中等六校2016届九年级12月联考科学试卷

杭州市朝晖初中等六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联考科学试卷命题学校:朝晖初中命题人:陈柏校审核人:李国宏2015.12.16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班级、姓名、考场和座位号,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Ba:137 ;全卷g=10N/kg )一、选择题(每题3分,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2.在某次比赛中,足球运动员踢出了一记神奇的“香蕉球”,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如右图所示。

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 )A.左侧空气流速快B.两侧空气流速相同C.左侧空气流速慢D.不断改变旋转方向3.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

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右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 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4.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HCl滴到NaOH溶液中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5.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

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 J B.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 W 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10³ J D.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10³W6.如图是某科技馆的一台“永动机”,由5根轻杆和转轴构成,轻杆的末端装有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叶片。

进入热水因叶片伸展“划水”而转动,离开热水后叶片形状迅速复原。

关于该“永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制造出了永动机B.转动会使水温升得更高C.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化合物D.水的内能转化为转轮的机械能7.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

“保险粉” 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

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a 2S 2O 3中S 的化合价为+3价B .X 的化学式为SO 2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Na 2S 2O 4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8.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Cu 2+、SO 42-、Cl -、Na +B .OH -、K +、NO 3-、Ba 2+C .Mg 2+、SO 42-、Al 3+、NO 3-D .Na +、CO 32-、Ca 2+、Cl -910不到鱼。

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11.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不考虑反应中水分挥发,不考虑空气成分参加反应),请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没有剩余B .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C .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轻了D .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12.如右图所示是一种游戏,叫蹦极。

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

图中a 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的位置,c 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

对于游戏者由跳台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B .游戏者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 .游戏者通过a 点时,绳子具有弹性势能D .游戏者到c 点时,他的动能为零13.某学生设计的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H 2O −−→−通电O 2−→−Mg MgOB .CaCO 3−−→−高温CaO −−→−O H 2Ca(OH)2溶液−−−→−32CONa NaOH 溶液 C .Cu −−→−稀硫酸CuCl 2−−−→−溶液NaOH Cu(OH)2 D .MgCl 2−−−→−溶液NaOH Mg(OH)2−−→−电解Mg14.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用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四组物质,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 和固体N 可能是( ▲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5.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l0g16%的CuS0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

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A.产生蓝色沉淀0.98g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C.所得溶液的Na2S04质量分数大于9.5%D.所得的Na2S04溶液质量与原CuS04溶液质量相等16.由C2H2和C2H4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2%B、22.65%C、19.56% D、2.14%17.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乙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丁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8.小明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他设计了如图(甲)、(乙)实验:(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再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根据如图(甲)、(乙)实验判断小球刚到水平面时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A. 只与小球起始点的高度有关B. 与小球质量和起始点的高度有关C. 与纸盒质量和小球起始点的高度有关D. 与小球质量、纸盒质量、小球起始点的高度三者都有关19.如下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20.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当物体匀速移动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30N ;若物体重100N ,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 )A.30NB.60NC.90ND.100N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4分)21.(6分)生活无处不化学,在稀硫酸、石灰石、生石灰、食盐、纯碱、无水硫酸铜、硝酸钾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下列空格中:可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可做复合肥的是 ▲ ;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的是 ▲ ;能和某些金属反应产生气体的是 ▲ ;上述物质中,生石灰在分类上属于 ▲ ,纯碱属于 ▲ 。

(填酸、碱、盐、氧化物或单质)22.(4分)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关系和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第4秒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 ,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 的功率为 ▲ 。

23.(4分)某溶液中含有H +、Na +、Cl -、SO 42-,欲证明两种阴离子确实存在,选用的最佳方案是:先向溶液中滴加过量 ▲ 溶液,至沉淀完全,再取上层清液滴加 ▲ 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即可得出结论。

24.(6分) 小云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

(1)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同学们猜想草木灰中含有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盐类物质,于是,设计并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观察到锥形瓶A 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试管B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试管B 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小云通过查找资料知道: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其余成分不参加反应),醋酸的化学式为CH 3COOH (电离方程式为++=H COO CH COOH CH -33),据此写出醋酸与草木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5.(8分)杭州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点燃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利用铝热剂燃烧释放大量的热来焊接铁轨。

(1)高温可以使铁轨接口处的铁 ▲ (选填“熔化”或“汽化”),冷却后达到焊接的目的。

(2)点燃铝热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某同学回忆起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时,氢气也是还原剂,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结束后需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其目的是▲。

26.(6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上每格等距:(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旋一些(选填“左”,“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试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

这主要是因为▲。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如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然可以平衡。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8分)27.(8分)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

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填“C”或“D”)(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