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古代教育
一、填空题
1.________最先把“教育”二字连用。
(北京大学2012年研)
【答案】孟子
【解析】《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孟子最早将“教、育”两字连用,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2.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________(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案】数
【解析】大体来说,西周的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
以国学而论,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规章仪式)、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数学),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小学则以书、数为重点。
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清代唯一国家最高学府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自唐宋以来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为“________”。
(选择题,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2)在清代,________是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国子监
【解析】国子监最初只是管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后来在发展演变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
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4.今湖南大学所在地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________的旧址。
(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岳麓书院
【解析】岳麓书院是毫无争议的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是今湖南大学的校址。
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因在长沙岳麓山而得名,朱熹和南宋另一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5.旧时童蒙教材中由南朝周兴嗣所编的是《________》。
(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案】《千字文》
【解析】周兴嗣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撰有《皇帝实录》、《起居注》、《职仪》等专著百余卷,文集十卷传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是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
其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
6.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成书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颜氏家训
【解析】到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出了一位教育家颜之推,他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其中有“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慕贤”、“涉务”、“杂艺”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7.南宋理学大师________创立的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朱熹
【解析】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
宋明理学分作不同学派,书院中的“讲会”,就是不同学派的学术论争。
这种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判断题
1.现存北京的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高等学府。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正确
【解析】国子监后来在发展演变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东西。
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北京国子监,就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的最高学府。
2.在古代文献中,“庠”是指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是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如庠、序、学、瞽宗等。
从文献记载来看,大约“庠”、“序”属于教育平民子弟的乡学。
3.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与国子监、太学等没有很大的区别。
(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案】错误
【解析】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三、选择题
1.国子监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而非最高学府是在()统治时期。
(南开大学2012年研)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晋朝时,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北齐时,改国子学为“国子寺”,南朝的宋文帝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
隋唐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隋文帝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
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
唐代承袭隋代的制
度,但学校的体系更加完备,在中央设立“六学二馆”,六学由国子监统一领导,国子监在发展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到清代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惟一的最高学府,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2.从()朝起,国子监开始成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它本身又是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2010年研;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A.隋
B.唐
C.汉
D.宋
【答案】A
【解析】隋朝一统天下,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隋文帝为了振兴学校教育,以国子寺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
隋炀帝时又改国子寺为“国子监”。
这样,国子监的职能便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到清代时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
3.在以下办学形式中,类似今天私立大学的是()。
(厦门大学2010年研)
A.太学
B.国子监
C.书院
D.私塾
【答案】C
【解析】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
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其实,书院有点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
4.宋初兴起的书院教育中,最大特点是“讲会制度”的实行,它的创立者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
A.陆九渊
B.程颐
C.朱熹
D.周敦颐
【答案】C
【解析】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
宋明理学分作不同学派,书院中的“讲会”,就是不同学派的学术论争。
5.战国时期著名的“下学宫”是当时()的宫学。
(南开大学2010年研)
A.楚国
B.齐国
C.赵国
D.魏国
【答案】B
【解析】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
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