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性机制PPT课件

毒性机制PPT课件

毒性机制
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
① 化学毒物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与靶分子相互作用


性 细胞功能失调、损伤
③ 细胞修复功能失调
17 January 2021
2
毒性机制
第一节一般毒作用机制 第二节外源化学物的增毒与终毒物的形成 第三节 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 第四节 细胞功能障碍与毒性
17 January 2021
17 January 2021
8
(1)脂质过氧化损害:
☆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指主要由自由基 引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对生物膜具有 强烈的破坏作用。
17 January 2021
9
脂质过氧化
A.自由基的形成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①启动阶段:脂质过氧化是由一些脂链侧链甲叉碳上除去一个氢的 化合物所启动。OH·是最重要的脂质过氧化的诱导物。
17 January 2021
16
(3)核酸的氧化损伤:
DNA链断裂在基因突变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DNA链断 裂后,有下列途径产生突变: ①DNA链断裂造成部分碱基的缺失; ②DNA链断裂后,正常的细胞将启动修复过程,多种酶可 以辨别DNA内异常,并通过切割、再合成、重合等途径使 之修复。如酶也受自由基破坏或功能难以达到修复的要求, 可能造成被修复的DNA碱基的错误掺入和错误编码; ③可能引起癌基因的活化,或抑癌基因的失活。
正常机体内存在DNA的修复机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修复能力下降导致DNA的错误累积,最终细胞衰老死 亡。
17 January 2021
14
(3)核酸的氧化损伤:
A.碱基损伤
活性氧攻击DNA的靶位点是腺嘌呤与鸟嘌呤的C8,嘧啶 的C5与C6双键。其可能的机制为: ①氧自由基直接作用于双键部位,使之获得一个加合基 而改变其结构。 ②·OH使脱氧核苷脱嘌呤,即自由基可使DNA链上出现无 嘌呤或无嘧啶部位。 ③·OH可以自动从胸嘧啶的甲基中除去H原子。
17 January 2021
11
(2)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A.机制:
①对脂肪族氨基酸氧化损伤,形成C-中心自由基 ②芳香族氨基酸常形成羟基衍生物,即在苯环或在酪氨
酸处交联成二聚体
③由过渡金属介导出现氧化损伤,主要通过Fenton反 应。脂质过氧化的自由基中间产物作用,如烷氧自由基 (LO·)和过氧自由基(LOO·),可与过氧化脂质紧密联系的 蛋白质反应。
17 January 2021
15
(3)核酸的氧化损伤:
B.DNA链断裂: ①·OH对DNA的攻击,主要针对DNA分子中的核糖部分, 可能的位置在DNA分子中核糖的3’和4’碳位上,造 成DNA链的断裂。 ②自由基对胸腺嘧啶碱基作用,造成的损害经修复酶 切除,可产生类似的单链断裂。 ③氧化应激可启动细胞内的一系列代谢过程,激活核 酸酶,导致DNA链的断裂。
17 January 2021
12
(3)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B.后果
氧化的后果是凝集与交联,或是蛋白质的降解与 断裂,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成分的特征及自由基的 种类。
对蛋白质影响表现在二个方面: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17 January 2021
13
(3)核酸的氧化损伤:
自由基对DNA氧化损伤的机理是可以使DNA的 碱基和脱氧核糖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碱基改变、破 坏或脱落和DNA核酸链中的单链和双链断裂。
17 January 2021
10
B.脂质过氧化的后果:
①细胞器和细胞膜结构的改变和功能障碍。 ②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具有细胞毒性,其中特别有害
的是一些不饱和醛类。 ③对DNA影响:
一是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和烷基自由基可引起DNA碱基, 特别是鸟嘌呤碱基的氧化;
一是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丙二醛可以共价结合 方式导致DNA链断裂和交联。 ④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作用。
19
概念
&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外源化学物可直接与内
源性靶分子反应并造成机体损害时的化学形态。
(1)原化学物
(2)代谢物
(3)活性氧、活性氮 (4)内源性分子
间接毒物 是指需要经过代谢转化才能发挥毒性作用的
物质,经活化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特性,从而改 变机体的微环境结构,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17 January 2021
17
三、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
非共价结合与共价结合 1.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2.与核酸分子共价结合 3.与谷胱甘肽结合
17 January 2021
18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的增毒与终毒物的形成
毒效应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 位点的浓度及持续时间。
17 January 2021
1.化学物质对生物膜的损害: (1)化学物质对生物膜通透性的影响:
膜蛋白质
(2)化学物质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
(3)化学物质对生物膜上蛋白质的影响:
17 January 2021
7
二、化学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2.化学物质对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 (1)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损害: (2)蛋白质的氧化损害: (3)DNA的氧化损害:
②发展阶段:已形成的自由基将作为启动子而产生新的自由基,使 反应发展下去。在发展阶段中,形成的自由基总数保持不变,一 种自由基团可经多种反应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自由基团。去氢后 的碳原子形成中心自由基(L·)。与脂质过氧化反应关系最重要的 是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
③终止阶段:只有二个自由基相互作用,才能使自由基反应链终止, 消除自由基。
3
第一节 一般毒物转
运和生物转化,化学物质本身或其代谢产 物与生物大分子或者靶部位相互作用,产 生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效应,超过机体自 身的解毒、修复功能。
17 January 2021
4
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主要取决于化学 物质与机体的接触途径、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和 机体对损害作用的反应。
中毒表现:直接与靶分子反应; 对生物学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
使得分子、细胞器、细胞或器官等功能失调, 从而导致毒效应。
17 January 2021
5
一、直接损伤
直接毒物 某些毒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者进入机体后, 直接与机体的重要部位接触,产生毒性作用。
17 January 2021
6
二、化学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