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复习.ppt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复习.ppt
“泡”开诗意 • “品”出诗情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攻略
考纲考情的解读
★《考试说明》中考纲的核心考点: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的考 情纵览表格:
年份 卷别
题型 数 分 量值
2.唐诗宋词仍将是考查的重点。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 试题中都为唐宋诗歌(北京卷考辛弃疾的词《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这种趋势在2019年高考古代 诗歌鉴赏题中仍会延续,也会以唐宋时代的诗词为主。
★ 全国卷Ⅰ侧重考唐宋诗歌。
3.在诗词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既不避“热”也 不避“冷”,“冷”中有“热”、“热”中有“冷” 的态势。“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词人的作 品,如2016年全国Ⅰ的李白、卷Ⅱ的杜甫,2017年全 国卷Ⅰ的欧阳修、卷Ⅱ的苏轼、卷Ⅲ的白居易,2018 年全国卷Ⅰ的李贺、卷Ⅱ的陆游。“冷”是一方面指 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如2016年全 国卷Ⅲ的曹翰,2018年全国卷Ⅲ的王建;“冷”的另 一方面是指考“热”作家的“冷”作品。
鉴赏技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读懂诗歌:“泡”开诗歌的五大关键点。 古代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意象错落,情感丰富,就像 茶叶一样,不泡是无法品的。读诗歌要关注诗歌的题 目、作者、诗序和注释;准确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整 合诗歌意象;调动联想和想象,在思维里还原诗歌的 情境。具体到“泡”就有五大关键点:“泡”题目, “泡”作者,“泡”注释,“泡”诗句,“泡”情感。 (当然,不同诗歌其“泡”的环节也不近相同,五个 环节不一定全部包括,视诗歌具体情况而定。)
2018 全国卷Ⅰ
考查内 容 李贺《野歌》
体裁
考查角度
形语表 象言达
技 巧
思想内 容 观点态 度
唐诗 ★ ★ ★
★
2018 全国卷Ⅱ
9 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 宋诗 ★ ★ ★
★
后(节选)》
2018 全国卷Ⅲ
选择 题
王建《精卫词》
唐诗 ★ ★ ★
★
+
2017 全国卷Ⅰ 主观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 宋诗 ★ ★ ★
③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病情随着天气转凉 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间写成了这首诗。(颈联点 明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写作这首诗的情形。“病减”也 为后文“炬火驿前迎”做了铺垫。)(转) ④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依然想着当年大散 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尾联,作者走笔 抒怀,虽是卧病,然病中所思,诗中所吟,仍是难以 忘怀的大散关边防重地,是抗金作战的前线。)(合)
★★ 全国卷Ⅰ基本上是考“热”作家的“冷”作品。
4.在具体鉴赏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 巧及作者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考查。从全国卷的考情 看,尤其侧重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的考 查,从全国卷Ⅰ近三年的趋势看,越来越注重覆盖四 个小考点的综合鉴赏性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上就 是对诗句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第一步,如 果读不懂诗歌,鉴赏也就无从谈起。
宋诗
★
★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
全国
亭留别》(与《白
2015 卷Ⅰ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对比鉴赏)
诗
主 2 11
观
题
全国
韩偓《残春旅舍》 唐
2015 卷Ⅱ
诗
★★
★
★
二.纵观高考试题中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呈现以下趋 势:
1.诗歌鉴赏是每年的必考内容。根据最新考试大纲, 诗歌鉴赏的题型由选择题加主观题组成,题量不变。 ★ 2018年的变化:双项选择变为单项选择,分值相 应地降为9分。
“泡开”此诗的关键:
关键一:“泡”题目----初判题材。题目“秋夜纪怀” 意为“在秋夜记述自己的心情”。可见,这是一首借 景抒怀的诗。
“泡开”此诗的关键:
关键二:“泡”作者----知人论世。陆游,南宋文学 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 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一生笔耕不辍,其 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特点,尤 以饱含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泡开”此诗的关键:
关键三:“泡”注释----提取信息。散关,即大散关。 课联系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 大散关”的诗句来理解。大散关位于当时宋与金的西 部边界,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泡开”此诗的关键:
关键四:“泡”诗句----翻译诗句。(起承转合) ①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北斗星高悬在苍茫 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北斗”指天上 的星宿,“明河”指银河,“莽苍”“太清”指夜空。 “垂”“浮”二字生动地表现了秋夜星空高远的特 点。)(起) 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微风穿过树林,叶 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这两句诗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风 林”“叶子”“露草”“百虫”等深秋景物,营造了 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承)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释】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 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 整体读懂诗歌在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5.比较鉴赏题也曾出现过,且都是与考纲要求背诵的 诗词进行对比鉴赏。 如:2015年全国卷Ⅰ、2016年全国卷Ⅲ、2018年的全 国卷Ⅰ。这一点在备考中也要适当重视,不能让学生 换了题型就不知所措。
★ 对比鉴赏也要适当复习(找准对比点并辨析异 同)。
★
题2
就试》
2017 全国卷Ⅱ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宋诗 ★
★
★
2017 全国卷Ⅲ
↑ 2016 全国卷Ⅰ
2016 全国卷Ⅱ 2016 全国卷Ⅲ
主 观题
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
11 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 元九、李二十》
唐诗
李白《金陵望汉江》
唐诗பைடு நூலகம்★
★
★
★
★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唐诗 ★
★
(节选)》
曹翰《内宴奉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