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矿名词解释

选矿名词解释

选矿之名词解释与概念总汇绪论选矿:就是利用矿物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分离,并达到使有用矿物相对富积的过程。

矿石:指能被利用的矿物资源,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有用矿物;可以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脉石:在矿石中,除了有用矿物外,还含有目前无法富积或尚不能利用的一些矿物,这些无用的矿物称为脉石。

品位:指产品中金属或有用成分的质量与该产品质量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通常用α表示原矿品位;β表示精矿品位;Θ表示尾矿品位。

产率:产品质量与原矿质量之比,叫该产品的产率,通常以γ表示。

回收率:精矿中有用成分的质量与原矿中该有用成分质量之比,称为回收率,常用Ξ表示。

选矿比:原矿质量与精矿质量的比值。

富矿比:精矿品位与原矿品位的比值,常用Ε表示。

第一篇筛分破碎与磨矿粒度;描述单一颗粒大小的尺寸称为粒度。

粒级:用某种方法(如筛分)将粒度范围宽的物料群分离成若干个粒度范围窄的级别,这些级别均称为粒级,各粒级均以其上限粒度(d1)及下限粒度(d2)表示,如d1~d2或d2~d1或—d1+d2。

粒度组成:上述各粒级按粗、细不同顺序排列,并指明各粒级站物料群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这种资料称为粒度组成。

平均粒度:描述物料的粒度称为平均粒度。

网目:单位长度的筛面上所具有的筛孔数称为网目数,简称网目。

筛分:碎散物料通过一层或数层筛面被分成不同粒级的过程称为筛分。

在实验室或试验场地为完成粒度分析而进行的筛分称为试验筛分。

在工厂或矿厂为完成生产任务而进行的筛分称为工业筛分。

筛分效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物量与入筛物料中所含粒度小于筛孔的物料量的比的百分数筛下产物:筛分过程一般是连续的,筛分原料给到筛分机械上以后,小于筛孔尺寸的物料透过筛孔,称为筛下产物。

筛上产物:大于筛孔尺寸的物料从筛面上不断排出,称为筛上产物。

筛分粒度:在一定条件下,筛上产物中的最小粒度与筛下产物中的最大粒度,都近似等于筛面的筛孔尺寸没,筛孔尺寸可简单地认为是筛分粒度。

准备筛分:当筛分是为分选作业提供不同粒级的入选矿物时,称为准备筛分,辅助筛分:当筛分作业和破碎作业配合进行时称为辅助筛分。

预先筛分:若用在破碎前把合格粒级预先筛出叫预先筛分。

检查筛分:若用在破碎后以控制破碎产品的粒度则叫检查筛分。

脱水筛分:将伴有大量水的碎散物料(如渣浆、泥浆、矿浆等作为筛分原料,以脱出其中液相为目的的筛分称为脱水筛分。

脱泥、介筛分:为达到一定的工艺目的,将碎散物料或伴水的碎散物料作为筛分原料,脱除其中细粒的筛分,称为脱泥筛分或脱介筛分。

选择性筛分:筛分是将碎散物料按几何尺寸(粒度)进行分离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筛分可将散料按质量分离,如选矿或选煤生产中按品位或灰分分离,这种筛分称为选择性筛分。

破碎:在外力作用下使大块物料变成小块物料的过程。

破碎比:在破碎过程中,入聊粒度与产物粒度的比值叫做破碎比。

磨矿作业:在磨矿过程中,磨矿机以一定转速旋转,处在桶体内的研磨介质由于旋转时产生离心力,致使它与桶体之间产生一定摩擦力。

摩擦力使研磨介质随桶体旋转,并到达一定的高度。

当研磨介质的自身重力(实际上是重力的向心分力大于离心力时,研磨介质就脱离桶体抛射下落,从而击碎矿石。

同时,在磨矿机转动过程中,,研磨介质还会有滑动现象,对矿石产生研磨作用。

第二篇重力选矿重力选矿:又称重选,就是根据矿粒间由于密度的差异,因而在运动介质中所受重力、流体动力和其他机械力的不同,从而实现按密度分选矿粒群的过程。

矿粒的密度:单位体积矿粒的质量。

密度用P表示,按国际单位制为kg/m3或g/cm3。

介质阻力:矿粒在介质中运动时,由于介质质点间内聚力的作用,最终表现为阻滞矿粒运动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叫介质阻力。

机械阻力:在重力选矿过程中,矿粒运动时所受阻力的来源,一是分选介质作用在矿粒上的阻力,称为介质阻力。

再一是矿粒与其它周围物体以及器壁间的摩擦、碰撞而产生的阻力,称机械阻力。

自由运动:矿粒在介质中运动时,若只受到介质阻力,矿粒的这种运动称做自由运动干扰运动:若既受介质阻力,又受机械阻力,则称矿粒作干扰运动。

自由沉降:若矿粒运动只限于在垂直方向,则自由运动称自由沉降。

指介质中除沉降的这个矿粒之外,其它物体的含量很少,整个沉降空间比沉降矿粒的断面积大很多,以致机械阻力可忽略不计。

等沉现象及等沉比:通过对各种密度、粘度、形状不同的众多颗粒,进行沉降速度的测定,发现有时其密度、粒度、形状都不相同的两种颗粒,却有相同的自由沉降速度,这种现象谓之“等沉现象”。

将具有相沉降速度的颗粒,称为“等沉粒”。

两个等沉粒的粒度之比值,叫做“等沉比”,以符号e0表示。

等沉比eo通常是以等沉粒中密度小的矿粒粒度作分子,以密度大的矿粒粒度作分母。

故等沉比e0是个永远是大于1的数值。

水力分级:根据矿粒在运动介质中沉降速度的不同,将粒度级别较宽的矿粒群,分成若干窄粒度级别产物的过程。

水力分析:借测定颗粒的沉降速度间接测量颗粒粒度组成的方法。

重介质: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介质称为重介质。

重介质选矿:在密度大于水的介质中选矿称为重介质选矿。

重液:重液是一些密度高的有机液体或无机盐类的水溶液。

重悬浮液:是又密度大的固体微粒分散在水中构成的非均质两相介质。

高密度固体微粒起着加大介质密度的作用,故称为加重质。

重介质分选机:矿粒借助悬浮液在重力场中按密度完成分选过程所用的设备称重介质分选机。

跳汰选矿:众多的矿粒混合物,在垂直升降的变速介质流中,技密度差异进行分层和分离的过程,谓之跳汰选矿。

跳汰选矿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空气。

以水作为分选介质时,称为水介质跳汰或水力跳汰;若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则称风力跳汰。

斜面流选矿:利用矿粒在斜面水流上运动状态的差异来进行分选的方法,叫做斜面流选矿。

它包括溜槽选矿与摇床选矿。

离心选矿:利用微细矿粒在离心力场中所受离心力大大超过重力,加速矿粒的沉降,扩大不同密度矿粒沉降速度的差别,从而强化分选的重选方法。

摇床选矿:在一个倾斜宽阔的床面上,借助床面的不对称往复运动和薄层斜面水流的作用,进行矿石分选的一种设备。

可选性:按所要求的质量指标,从原料中分选出产品的难易程度。

数量效率:数量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

它是指灰分相同时,精煤实际产率和理论产率的比值。

是生产、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是试验与计算工作量均较大,不能及时指导生产。

错配物总量:物料分选或分级时,混入各产品中非规定成分的物料称为错配物。

磁选:在不均匀磁场中利用矿物之间的磁性差异而使不同矿物实现分离的一种选矿方法。

电选:利用各种矿物及物料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选的一种物理选矿方法。

摩擦电选:利用两种矿物互相接触、碰撞和摩擦,或使之与某种材料做成的给矿槽摩擦,产生大小不同而符号相反的电荷,然后给入到高压电场中,由于矿粒带电符号不同,产生的运动轨迹也明显不同,从而使两种矿物分开。

介电分选:在液体介质或空气介质中进行的,通常大多在液体介质中进行。

高剃度电选:在介电液中放入介电体(非导体)纤维或小球,此种介电体受到电场极化后,其表面产生极不均匀的电场,从而增加了非均匀电场的作用力。

当其中一种矿粒的介电常数大于液体介电常数时,粒子被吸向电场强度及剃度最大区域,反之则被排斥而进入低的电场区域,两种矿粒的运动轨迹而不同,故能使之分开。

介电常数:指带有介电质的电容与不带介电质(指真空或空气)的电容相比,用Ξ表示。

第四篇浮游选矿浮选:浮游选矿,重要指泡沫浮选。

是按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各种细粒的方法。

泡沫浮选:以泡沫为载体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分选细粒物料的方法。

浮选过程:在气、液、固三相体系中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其实是疏水的有用矿物粘附在气泡上,亲水的脉石矿物留在水中,从而实现,从而实现彼此分离。

充气量:浮选机正常工作,单位时间、单位浮选槽面积所能吸入气体的数量。

充气均匀度:气泡在矿浆中分布的均匀性。

浮选段数:浮选中磨矿与浮选相结合的次数。

浮选循环:回路,经过一次浮选,得到一种产品称一个循环。

精矿产率:矿物浮选精矿产品在原矿中所占有的百分比。

润湿现象:润湿是自然界中常的现象,是由于液体固体表面排挤在固体表面所产生的一种界面作用。

易被润湿的表面称为亲液(水)表面,其矿物称为亲液(水)矿物;反之称为疏液(水)表面,疏液(水)矿物。

润湿性的度量用接触角测量法和润湿测定法,常用接触角θ。

三相润湿周边:当气泡附着浸入水中的矿物表面,达到润湿平衡时,气泡在矿物表面所形成三相接触点围成的周边。

(变化---平衡)润湿接触角:过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P作气液界面的切线δAW,与固液界面δSW之间所形成的包括液相的夹角θ。

接触角θ的大小与接触的三相界面所具有的各界面张力有关,当各界面张力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有接触角是三相界面张力的函数。

说明:不仅与矿物表面性质有关,而且与液相、气相的界面性质有关。

凡能引起改变任何两相界面张力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矿物表面的润湿性。

当θ>90o时,δSW >δAW 矿物表面不易被水润湿,具有疏水表面,其矿物具有疏水性,可浮性好。

当θ<90o时,δSW <δAW 矿物表面易被水润湿,具有新水表面,其矿物具有新水性,可浮性差。

因此,对矿物的润湿性与可浮性的度量可定义为:润湿性=cosθ。

可浮性=1-cosθ。

润湿阻滞: 润湿过程中,润湿周边展开或移动受到阻碍,使平衡接触角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润湿阻滞。

水化作用:水分子的定向排列,形成水化层。

疏水矿物表面:润湿性差、接触角大的疏水表面。

亲水矿物表面:润湿性好、接触角小的亲水表面。

疏水性矿物:矿物表面极性弱,对水分子的引力小,水化作用弱的矿物。

粘附功:矿粒与气泡附着只有单位面积时,附着前后体系的自由能的变化。

离子的水化作用:水分子在离子表面的定向排列。

定位离子:在双电层内层吸附的离子。

配衡离子:颗粒表面带电后,吸引溶液中的反号离子,即双电层外层吸附的反号离子。

总电位:指矿物表面与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也称表面电位。

.斯特恩电位:斯特恩层与溶液的电位差。

动电位:滑动面上的电位和溶液内部的电位差,也称Zate电位。

零电点:矿物表面的静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

等电点:矿物表面电动电位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的负对数值。

矿物表面的水化作用:水分子在矿物表面的定向排列。

扩散结构:水化层内水分子的定向排列程度实随着矿物表面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弱。

水化层是介于矿物表面和普通水之间的过渡区域,类似固体表面的延续。

吸附:是液体(或气体)中某种物质在相界面上产生浓度增高或降低的现象。

正吸附:当加入某种物质后,使溶液表面能降低,表面层溶质的浓度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浓度增高现象。

这种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