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树
三、教材的知识结构
新中国的成立 及 巩 固 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新政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 的 探 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五”计划、宪法的颁布、三大改 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先进人物的涌现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的展开 民主与法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与法制意识。
培养学生面 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国际 意识 增强国防意 识
抓住言行体 教师补充资料 会人物内心
或利用多媒体
师生探讨归纳
引导学生 进行分析比较
让学生参观访问 搜集资料
教学策略一:
教学策略二:
教师讲解
独立思考的过 指导学生阅读 程体验
课文和插图地 图
教学策略三:
教 学 方 法
教学策略四:
单元复习、
讲解流程
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
认识坚持共产党的 重要性、坚定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信念
教学目标
在中国历史 上占重要地 位
教材编写体例
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现代化的中国
地位
教 材
教材主线
教材整体框架结构
教材说明
1、课程计划 2、教材突出特点 3、课时 4、对学生的要求 5、本书的特色
教材的目录
知识体系一
时间: 1949、10、1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为新中国成立 而准备
的中 成华 立人 和民 巩共 固国
新政权的巩固
创举:实行 赎买政策
时间
主要任务
时间
三大改造
性质
民主与法制建设
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基本任务
成就和意义
工业化的起步
起止时间
文化大革命
知识体系二
道社 路会 的 探主 索义
二、教材逻辑线索、编者意图及体例
逻辑线索:本册教材讲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
容。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 展线索,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 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 史发展过程。围绕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巩固新中 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如何走上社会主义和开 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这条线索而编写的。
国防建设 与外交成 就
科技教育 与文化
•知道两弹一星研制成 功、籼型杂交水稻的 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 果,及863计划的制定;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 应用为例,说明信息 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 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 速发展的史实,认识 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 中的地位;了解我国 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 的主要成就。
凭布票、数量有限 衣的变迁 色彩和样式单调
交通条件差 行的变迁
衣食住行的变迁
社会保障体系 的完善
交通发达
自主就业
就业制度的变化
“铁饭碗”
城市公费医疗
社 会 生 活
养老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保险制度医疗等
归纳、概括、 列举能力
观察、分析 能力
读图、识图、 阅读 与叙述 能力
比较能力
能 力 体 系
综合分析、 整理信息 的能力
有中国特色的 社 会 主 义
社会主义建设 取 得 的 成 就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教材地位教学目标、 体例和主线
能力体系 情感与价值体系 教学重点及策略 教学重点及策略 教学难点及策略 考试及策略 考试及策略 知识结构 能力体系
教材整体框架结构 知识结构 内容标准 知识结构 知识体系
本教材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 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 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 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 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 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 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材体例
本教材以专题主题体例进行编写,共有 6个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就是它 的标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 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另外,本册书 设置3个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活动中培 养兴趣、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内容和意义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
特建 色设 社有 会中 主国 义
知识体系四
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 制度
大陆与台湾 交往日益密 切,祖国统 一是必然趋 势
方针: 和平统 一,一 国两制
“一国 两制” 构想
台湾问 题
港澳回归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与 祖 国 统 一
民 族 团 结
知识体系五
成功爆炸了原子 弹、氢弹和导弹
成功发射了人造 地球卫星和神舟 系列飞船
文学艺术形 式多样风格 各异
科技成就 科 技 教 育 文 化
教育文化成就
成功培育出 了籼型杂交 水稻
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知识体系七
食物单调 匮乏、吃不饱
能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
居住条件差
居住面积扩大 环境改善
丰富多彩
八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知 识 树
一、教材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 程 标 准
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 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 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 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 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人 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 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新中国成 立和巩固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 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述西藏和平 解放的基本史实;讲述黄继光、 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 战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意义。
内 容 标 准
社会生活
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就业制度的变化,就业观念 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的变 化。
编者意图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 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 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 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 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 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 念。
知识体系三
十二大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通则》 等一系列法律
十三大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十四大确立 邓小平理论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确立 邓小平理论 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民主与法制 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对内改革
城市: 国有企业 改革的主要 内容
课 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元标题和 单元主要内容
课文
活动课
1、正文 2、导入框 3、补充材料 4、文献资料 5、插图 6、脚注 7、动脑筋 8、练一练 9、活动与探究 10、自由阅读卡
附录和 历史大事年表
1、活动内容 2、活动目标 3、活动步骤 4、活动拓展 5、活动建议
民族团结与 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基本任务;《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的颁 布;三大改造的意义;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英雄 模范的事迹;文化大 革命中民主与法制和 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 坏的史实。
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
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民族团结 与祖国统 一
专题复习、 让学生动手制 作知识树,融 会贯通,活学 活用
策略五: 加强练习 策略二:
学科间综合复习
该记的要求 学生记:
重要的年代 标志性事件 基础知识点
拓展思路 策略一: 夯实基础
考 试 应 对 策 略
策略三:搞好 全方位复习
审题、注意
策略四: 要求学生掌 握答题技巧
时间分配、
使用历史术语 注意分值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 来的巨大进步,逐步形 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创 新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 集体主义精神;认识祖 国统一是必然趋势,民 族区域自治对加强民族 团结有重要意义。
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 的进程,不断强化 学生的民主
了解中国国情,树 立对国家、民族的 历史责任感和历史 使命感
情 感 与 价 值 体 系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 实;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简述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说明 “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 本方针;了解台 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 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 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 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 导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为例, 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知 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 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 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 交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