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树
知识体系一
时间: 1949、10、1
新中国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为新中国成立 而准备
新政权的巩固
的中 成华 立人 和民 巩共 固国
时间 性质
民主与法制建设
主要任务
三大 改造
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基本任务
成就和意义
工业化的起步
起止时间
知识体系二
道社
路 的 探 索
会 主 义
文化大 革命
知识体系三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1966年)
探
索
文革十年 (1966--1976年)
国民经济------一五计划 民主政治-----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生产关系变革------三大改造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 开
主要失误及原因 经济建设的成就
模范人物及时代精 神 原因、表现
人民群众的抵制
结束、影响
践踏民主法制
建
要遵循客观 经济规律; 要调动农民 的劳动积极 性;
同时要靠党 的好政策和 科技。
民族团结
民族区 域自治 政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新 中
祖国统一
一国两 制方针
港、澳回归 海峡两岸交 往推动祖国
国
统一
成
国防建
人民海军、空军、导弹
科技强军
立
设
部队组建
以 来
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 独立自 项原则政策 主外交
成就见教 材P81-83
民法通则》 等一系列法律
十二大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 建设
十三大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十四大确立 邓小平理论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确立 邓小平理论 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对内改革
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
城市: 国有企业 改革的主要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内容和意义
1953-1956年,把 土地私有制转变为 公有制。
1958年,提高公有 化程度和规模。
1978年开始,实行 包产到户。
解放生产力, 为工业化准备 条件。
引导农民走集 体化道路,提 高了生产力。
严重挫伤农民 生产积极性, 经济遭到破坏。
极大调动农民积 极性,推动农业 大民展。
启示:
农业经济的 发展,要立 足国情,实 事求是;
对内改革:先农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后城市, 对国企改革。衣食 住行的巨变。
体育:1990年成 功举办亚运会。 2008年成功举办 奥运会。
对外开放:由 沿海到内地全 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 格局。
改革开 放政策 1978.1 2
民主法治:颁布第 四部《宪法》、 《义务教育法》等, 依法治国。
的
方针
重 大
科学技 术
两弹一星、 农业科技
八六三计划
科教兴 国
成 就
文化教育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体育强 国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用 方面的巨变
就业、社会 整体进
保障制度
入小康
20世纪以来的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事件、人物、伟大功绩 及思想理论。
中国人民醒过来
孙中山: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 与外交成 就
科技教育 与文化
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 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及863计划的制定;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 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列举九年义 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 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 认识教育在科教兴国战 略中的地位;了解我国 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 主要成就。
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设立经济特区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我国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重要
了解台 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 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 事实;
法律、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建设
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民族团结与
•知道两弹一星研制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基本任务;《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三大改造 的意义;探索建设 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中出现的失误, (大跃进运动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英雄模范的事迹;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
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
统一大业:提出 “一国两制”构 想,香港、澳门 回归。对台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
科技:制订863计划、 科教兴国战略,神舟 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等。
思想认识:改革开放使我 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 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推 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 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坚持 共产党领导不动摇,增强 建设中国特有限 衣的变迁
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食住行的变迁
交通条件差 行的变迁
交通发达
自主就业
就业制度的变化
“铁饭碗”
社 会 生 活
社会保障体系
的完善
城市公费医疗
养老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保险制度医疗等
社 会
过渡阶段 (1953--1956年)
主
义
道
路
全面建设十 年(1956—
设
伟大转折
有
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
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
特 色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及步骤
的
对外开放 及格局
民主法制 依法治国
社 会
主 义
邓小平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理论的
形成
提出
发展
确立地 位
指导思想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1950-1952年,废除 封建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成功爆炸了原子 弹、氢弹和导弹
成功发射了人造 地球卫星和神舟 系列飞船
文学 艺术
文学艺术形 式多样风格 各异
体育
成功举办了亚 运会和奥运会
科技成就
教育文化成就
成功培育出 了籼型杂交 水稻
科
技
教育
教 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文
化
知识体系七
能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
食物单调 匮乏、吃不饱
居住条件差
旧中国因落后挨打, 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如《南京条约》《辛 丑条约》等,外交上受欺 辱,如《凡尔赛和约》侵 犯中国主权。
近代的开放是在国 家主权不独立的情况下, 被迫开放的,是列强对 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新旧 国防
新旧 外交
新旧 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创 建人民海军、空军、导 弹部队,国防力量大加 强,走科技强军之路。
与法制和国民经济
遭受严重破坏的史
实。
新中国成立
和巩固
内
社会生活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讲述黄继光、邱少 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 主义精神;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理解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意义。
容 标 准
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就业制度的变化,就业观念 的转变;社会保障体系的变 化。
思想:提出三民主义。
中国人民站起 来 毛泽东:开国大典
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 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
思想:创立毛泽东思 想。
中国人民富起 来
邓小平:改革开放。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综 合国力大大提高。
思想:创立邓小平理 论。
旧中国是有国无 防,列强从海上发动 多次侵略战争,使中 国饱受屈辱,领土主 权遭到严重破坏。
特建 色设 社有 会中 主国 义
对外开放
五十年代
提出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促成 万隆会议圆满成 功
七十年代
中国重返联 合国、中日、 中美建交
知识体系五
成立了海军、空 军和导弹部队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21世纪中国加入WTO、
国 防
在上海举行 APEC会议
与 外
交
国防建设
走上科技强军路
知识体系六
外交上:承办 上海APEC会 议,加入WTO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意义、在农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内容、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简述香港、澳门 回归祖国的史实,说明 “一国两制” 的科 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 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 建设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 的重要性;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 位大大提高,主要原因是新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真正独立自主了,特 别是改革开放后,富强起来,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外交成 就举世瞩目。
现在实行的对外开放是为 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技和 管理经验而进行的。本质上是 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我国主 动采取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