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公司目前经营产品的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5.2.3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目前国内仅贝朗医疗(苏州)有限公司1家进口企业。
全国共有9家制药厂生产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正在申请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6类仿制药生产的企业有: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市场上主要国产竞争厂家包括:华瑞制药,广州百特侨光,侨光制药是国内最先生产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企业,结束了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6年,全国100家三甲医院的脂肪乳输液销售额合计约达3.4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其它医院的脂肪乳输液,估计全国脂肪乳输液总销售额大约有5亿~6亿元人民币。
由于脂肪乳大输液的单价较贵,平均每瓶脂肪乳大输液零售价在80元人民币左右,约为基础型大输液的几十倍,故而限制了它在普通百姓中的大量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逐年增长,今后无论营养性脂肪乳输液或治疗性脂肪乳输液的临床用量将会越来越多。
5.2.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国家局已批德国贝朗医疗有限公司进口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费森尤斯卡比(奥地利)公司(分包装企业:华瑞制药)进口的两种规格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
国产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生产企业共7家,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生产企业仅四川科伦1家。
自2008年,广东利泰占据氨基酸输液市场份额第一位,其它主要生产厂家有四川科伦、华瑞制药、辰欣药业、山东齐都药业、北京费森尤斯卡比等,以上这些厂家瓜分了超过50%的氨基酸输液市场份额。
5.2.5罗库溴铵注射液罗库溴铵近几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目前市场规模超过1亿。
欧加农的产品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华北制药和仙琚制药瓜分余下市场。
2013年罗库溴铵市场份额情况:欧加农67%、华北制药20%、仙琚制药13%。
目前申请罗库溴铵注射液进口注册的企业有: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申请罗库溴铵注射液6类仿制药生产的企业有: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峨眉山通惠制药有限公司、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未来竞争可能趋于激烈,格局可能类似于目前的维库溴铵。
目前华北制药和仙琚制药的罗库溴铵的招标价格约为60 元/支(50mg),原研产品欧加农招标价格略高约为80元/支(5mg),单个患者用药费用约为维库溴铵的2.5倍,较顺阿曲库铵略低。
5.2.6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目前,肌松药物市场规模约10亿元,与手术量增速基本相当。
阿曲库铵和顺阿曲库铵合计占据超过50%的市场,恒瑞医药是当仁不让的老大。
目前,国内制剂上市有4家,分别是:葛兰素史克、浙江仙琚制药、江苏恒瑞医药和东英(江苏)药业,其中仙琚制药产品几无销售,恒瑞持续占据顺阿曲库铵一半以上市场。
2013年顺阿曲库铵市场份额情况:恒瑞医药56%、GSK 10%、东英药业34%。
法默森公司正在申请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进口注册;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申请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6类仿制药生产。
5.2.7替尼类抗肿瘤药替尼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类新型生物靶向治疗肿瘤药物,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包括:吉非替尼,伊马替尼,甲磺酸伊马替尼,尼罗替尼,舒尼替尼,拉帕替尼。
吉非替尼是由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是第一个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国内所有吉非替尼均来自进口。
2005年,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进入我国市场。
2012年国内样本医院吉非替尼用药金额为1.27亿元,比上一年下滑41%。
在国内样本医院市场,吉非替尼不温不火,并表现出跌宕起伏的态势。
一方面原因是吉非替尼在国外受到临床有效性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多重挑战;另一方面是受原研药价格较高的影响,并缺少同类品种及国内多品牌的竞争。
目前,该药已从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药物转为一线。
伊马替尼是一种治疗普通种类癌症的药物。
其甲磺酸盐目前由诺华公司在市面上销售,在中国商品名称“格列卫”。
到2011年,该药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10个不同的癌症。
2013年6月,豪森药业抗肿瘤新药昕维和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获得生产批文,打破了长期以来甲磺酸伊马替尼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伊马替尼于2002年4月17日进入中国市场。
2012年,国内16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伊马替尼用药金额为2.5亿元,同比增长44.45%。
据悉,伊马替尼在国内市场规模可达4亿元。
苹果酸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商品名为索坦,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于2006年2月在美国上市。
国内目前有进口分包装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上市。
索拉非尼是德国拜耳和ONYX制药公司共同研制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多靶点生物靶向药,2005年获批,商品名为多吉美,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
目前,索拉非尼已扩大适用于肺癌、肝癌或其他实体癌的治疗,显示出了广泛的抗肿瘤活性。
2006年11月30日,该药在中国获得进口注册。
据IMS数据,2012年,索拉菲尼全球销售额为10.5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06%。
国内样本医院用药金额为1.6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7.43%。
2013年11月21日,辉瑞的克唑替尼胶囊(Xalkori)获得FDA批准上市,为替尼市场再添新鲜血液。
在学术推广与临床适应症拓宽的带动下,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伊马替尼显示了抗肿瘤化药的治疗优势;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埃罗替尼等新药也渐成气候。
在国内抗肿瘤小分子新药研发中,众多研发机构及厂家纷纷进军靶向制剂领域。
据悉,已有不同作用靶点和适应症的抗肿瘤药物处于临床阶段或临床申请阶段,目前共有14个厂家申报23种不同通用名替尼类产品。
目前正在申报临床或生产批件的企业中,齐鲁制药、江苏豪森、和记黄埔、先声药业和正大天晴是在研产品相对较多的企业,并且各自研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5.3.请说明公司是根据什么,如何设定目标市场的?5.3.3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肠外营养产品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向患者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治疗和维护肌体功能的作用。
主要在医院使用,例如在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肿瘤病房,以及重点护理病房等。
肠外营养产品最高端的是脂肪乳。
我国临床营养市场起步于上世纪60~70年代,1982年,中德合资的华瑞制药进入中国后,率先上市了脂肪乳、氨基酸等系列产品。
2006年,国内的大输液临床用药需求不到人均10元,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人均达到40~70美元。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观念的普及和深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这个领域。
据IMS的数据统计,近年来临床营养市场年增速保持在18%左右,2011年国内临床营养市场规模达到70亿元,其中超过80%是肠外营养,达60亿元。
作为肠外营养产品中的高端品种,中长链脂肪乳不仅具有长链脂肪乳的优点,更克服了长链脂肪乳存在的例如脂质过氧化、免疫抑制、诱发炎症和损伤内皮系统等潜在风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几年,我国氨基酸输液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规模,还形成了一些优势产品,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随着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得到进一步改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同时我国也是人口老年化发展进程非常迅速的国家,这些都极有可能提高氨基酸消耗量,因此我国氨基酸输液市场前景乐观。
5.3.4罗库溴铵注射液IMS数据显示,麻醉肌松药物目前市场规模约为10亿,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
罗库溴铵作为新一代肌松药,在非极化肌松药物中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最短,易于控制剂量,对心血管影响较小,最符合临床麻醉的需求。
自从2000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凭借其起效快、持续时间较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每年的医院市场用药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0年进入我国市场当年,医院用药金额仅为同类药物金额份额的0.7%,但是到了2007年,其医院用药金额份额已高达19%,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罗库溴铵近几年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目前市场规模超过一亿。
欧加农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华北制药和仙琚制药瓜分余下市场。
我们预计未来罗库溴铵将逐渐实现对维库溴铵的替代,在高级别医院中罗库溴铵如能实现对维库溴铵的部分替代,即使不考虑市场本身增长,其销售额至少还可以增长一倍,如能抢占部分顺阿曲库铵市场,则市场空间更大。
考虑到后续可能有更多公司上市这个产品,价格的维护是一个需要考虑重点关注的因素。
5.2.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2008年上半年,在抽样医院金额份额用药排名前四位的肌松药分别为:维库溴铵、阿曲库铵苯磺酸盐、罗库溴铵、盐酸乙哌立松。
而到了2013年,肌松药物市场份额发生了明显变化:顺阿曲库铵46%、维库溴铵31%、罗库溴铵13%、琥珀胆碱1%、哌库溴铵1%。
顺式阿曲库铵既具有阿曲库铵非器官依赖性的代谢特点,又具有维库溴铵对心血管影响小的优点,持续占据肌松药物市场的第一位。
2007年顺苯磺阿曲库铵的销售额已达2000多万,2008年的样本医院销量已突破1.4亿元,2009年增至2.9亿元,近几年稳步增长。
成为目前较理想的肌松药,极有发展前途。
5.2.6替尼类抗肿瘤药据IMS数据,2012年,全球七大医药市场500强药品中,抗肿瘤生物工程和小分子靶向化药市场规模达35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06%。
其中,抗肿瘤靶向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替尼类药物)份额占据三分之一左右。
受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全球市场低落,而在刚性需求和惯性发展的推动下,靶向小分子化药仍以7.34%的增长率高于抗肿瘤药物总体市场2.33%的增长率。
国外市场分析家曾预测,到2015年,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1%。
目前,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细胞凋亡诱导药物。
尽管抗肿瘤靶向药物与普通抗肿瘤药物一样,会面临专利到期的压力及较高经营费用的威胁,但由于抗肿瘤药物远未满足差异化治疗的市场需求,从而成为药品市场上不可小觑的重要推动力。
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具有高靶向性、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已成为临床用药的未来趋势。
辉瑞的克唑替尼胶囊获批后,全球上市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共14个品种,已上市品种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白血病、肾癌、甲状腺癌。
据IMS数据,在2012年全球500强畅销药物市场上,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销售额为121.9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7.34%,占抗肿瘤药总体市场五分之一左右。
据悉,2012年,国内16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使用的抗肿瘤小分子靶向制剂中,索拉非尼、吉非替尼、伊马替尼、厄洛替尼、舒尼替尼、埃克替尼6个品种用药金额为5.29亿元,同比上年略有下滑。
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