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及方案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9
病机:邪入阳明,热盛动风
治法:通腑泄热,急下救阴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 (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煑二物,取五升,去滓,內 大黃,煑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 ,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关系。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3
湿病: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痛为为主症
的病证。
本篇主要讨论湿病重点是外湿及其兼证 (有风湿、寒湿、风重于湿、湿甚于风 等证型)。内湿主要在本书痰饮、水气 病论及。内外湿可相互影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4
暍病:即伤暑,又称中暑、中热。指伤于
暑邪,以发热、自汗、少气、脉虚、口渴尿 赤,每易兼寒夹湿为主症的病证。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煑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4
表实郁闭刚痉证治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 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12)
提要:论述欲作刚痉的证治
提要:痉病的预后及转归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2
湿病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3
湿病证候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 (15)
提要:论述湿邪内外并重,导致湿郁发黄的证候 分析:湿家:素有湿病之人;一身尽疼:感受外 湿;发热,身色如熏黄:尤怡:“湿外盛者,其 阳必内郁。湿外盛为身疼,阳内郁则发热”,湿 郁化热,湿热由脾胃气分波及肝胆血分,胆液外 泄发黄,因湿胜于热,故其黄色晦黯如烟熏。
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证。以其“筋脉”强劲拘 急,故名曰:“痉”。
与温病痉病的异同:相同之处:症状均有热证与抽风证;
病机均与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有关;治则着眼于解热益
阴。不同之处:本篇所论主要与外感风寒(或发热)所
致,病在太阳、阳明筋脉为主。与温病热盛津伤引起的
痉厥以及破伤风、产后痉厥有所不同。两者有源与流的
17
根据条文11、12,可归纳出太阳痉病有 如下特点: 脉不浮数而弦迟; 项背强急; 津液不足; 治法除解表外,必须照顾津液。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8
阳明痉病
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着席,脚攣急,必 齘齒,可與大承氣湯。(13)
提要:本条论述阳明热盛致痉证治
分析:邪热内传,充斥阳明经络筋脉和胃肠之 府,胃气不得下行,壅塞上逆,故见胸满;热 盛煎灼津液,手足阳明经络失去津血营贯濡养 ,筋脉拘急,则口噤;热盛化风,经脉劲急, 则齘齒。
夫痙脉,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9) 提要:论述痉病的主要脉证 条文中“时”、“卒”突出痉病具有发作性特点。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1
痉病脉象:从“按之”两字,可知痉病 脉象应是沉紧有力,重按不减,与里 虚寒病的虚弦少力脉以及太阳伤寒的 浮紧脉不同。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2
痉病证治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5
合篇意义
1、病因相同:感受外邪为主因 2、病位相近:病初具有太阳表证 3、症状:初起皆有发热恶寒等症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6
痉病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7
刚痉与柔痉鉴别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1)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2)
提要:论述外感风寒入于经腧成痉,有(表实无汗之 )刚痉和(表虚有汗之)柔痉的区别。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
目的与要求
【掌握】湿病的治则和分类治疗。
【背诵】11、12、18(下段)、20、 21、26。
【熟悉】痉病和暍病证治。
【了解】痉湿暍病三病的概念、合篇的 意义。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
病名解释
一、病名含义
痉病: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两目直视或上视,四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9
成因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4) 夫風病,下之則痙,復發汗,必拘急。(5)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6)
提要:论述误汗误下致损伤津液,筋脉失养形成痉病
痉湿暍要脉症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 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 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 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脉如蛇。(7)
(一)表虚津伤柔痉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脉反沈遲, 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11)
提要:论述柔痉的证治。
分析: 表虚: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太阳中
风) 津虚筋脉失养:身体强,几几然
津液不足:脉沉迟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3
病机:外感风邪,内伤津液
治法:解肌祛邪,生津养筋
发热无汗(反)恶寒——刚痉
发热汗出(不)恶寒——柔痉
两者皆由发热伤阴耗津,使筋脉失养致拘急成痉。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8
刚柔痉的鉴别
相同点:病邪均始自太阳经腧,外感风 邪所致;病位在太阳筋脉之表;有太阳 病症状和痉病症状;病机:筋脉失养。
不同点:刚痉无汗恶寒,柔痉汗出恶风 ;病性,刚痉属实,柔痉属虚。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6
葛根汤临床应用
国内外医家用治鼻塞、鼻窦炎、急性牙 痛、肩凝症、神经痛、扁桃体炎、睑腺 炎、结膜炎、荨麻疹、麻疹、齿周炎、 三叉神经痛、筋肉风湿、颈肌风湿、胃 肠型感冒、偏头痛等急性热病或炎症初 期,流脑有外感表实证者。单味葛根治 高血压、冠心病。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0
临床应用
本条当与第7条互参,尚有面赤、唇红、 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甚至高热 、神志昏迷、谵语者,脉多弦劲有力。
大承气汤并非治痉病正治方,乃泻亢盛 之阳以救胃、肾之阴,一旦腑气通后, 当和其筋脉为法。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1
痉病预后
太陽病,發熱,脉沈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3) 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痙。(8) 痙病有灸瘡,難治。(10)
分析:
表实:发热,恶寒,无汗
津液已伤:小便反少
邪不外达、下行则上冲:气上冲胸
邪阻经脉,筋脉拘挛:口噤不得语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5
病机:邪气内郁,阻滞筋脉,津液内伤
治法:发汗祛邪,升津舒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 棗十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