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饮食
第三讲
筷子与刀叉:中国饮食文化
主讲人:江西师范大学谢宏维
饮食是本能,如何吃却是文化。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 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 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 不可言喻;西方饮食则精巧专维,自成体系。主 要讲以下四个问题:
一 二 三 四
饮食观念的差异 饮食方式的差异 饮食对象的差异 饮食礼仪的差异
一日三餐比较
早餐 午餐
正餐、快餐
晚餐
正餐:团聚
中国
稀饭、泡饭、咸菜; 大饼、油条; 肉包,豆浆; 早老酒,等等
谷类食品(百吉 卷)、牛奶、 鸡蛋、香肠、 咖啡、茶
美国
墨西哥炸玉米卷 (Heavy meal), 和新鲜莴苣, 中国餐; 甜食、 (light 汤、沙拉、肉、 meal),fast 鱼、蔬菜、米 food,burgers, 饭、面条;饭 hot dogs, 后咖啡或者茶 三明治(从家里 带去) 通常有两道菜- 肉或鱼加蔬菜, 之后有甜点, 茶
英国
一碗玉米片加牛奶; 新鲜水果;土 司涂果酱;茶、 鸡 丁
一 扣 三 丝
干 煸 四 季 豆
水 煮 牛 肉
剁 椒 鱼 头
东坡肉
牛肉小煎包
泡椒凤爪
芙蓉蛤蜊 虾肉棒串
鸳鸯戏水
八花火锅
朝鲜冷面
吉士汉堡
火腿奶酪串
青 酱 三 明 治
多味鱼汤
沙司三文鱼串
——《诗经· 小雅· 楚茨》
二
饮食方式的差异
“和”这个范畴的影响 。
1、“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哲学中
2、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 。自助餐 。
3、餐具:筷子与刀叉。
4、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
男女的交谊舞。
三
饮食对象的差异
1、西方人认为菜肴只是充饥,所以专吃大 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 味”,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显出极大的随意性 与多样性。 2、菜食在中国人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 地位。但在不同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尽相 同。因此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中国人 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也有关系。以热食、熟食 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3、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 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 物性格。
一
饮食观念的差异:营养与美味
1、“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2、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注重色、香、味、形的统一。 3、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在于它的味。 4、中国烹饪讲究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 处。 5、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吻合的。 6、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 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 7、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
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
魂兮归来!何远为些?室家遂宗, 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 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鄨砲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 煎鸿鸧些。露鸡臛蠵,历而不爽些。 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瑶浆蜜勺, 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归反故室, 敬而无妨些。 ——《楚辞· 招魂》
四
饮食礼仪的差异
1、宴请礼仪。
2、上菜顺序。
3、交谈方式。 4、进食礼节。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 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 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 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 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 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 寿攸酢!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 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 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 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 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肴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 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 替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