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讲评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讲评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讲评
同学们好:
我将批改作业情况反馈给您,请阅读。

本次作业的知识点见于教材的第五章至第六章,下面我逐项地讲评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习之后,大家还有哪些问题,就请在互动平台上提出来,我会尽快给大家解答。

一、填空。

1、(实词,虚词)
2、(系数词位数词)
3、(性质状态)
4、(人称;指示;疑问)
5、(连词介词关系词)
6、(提示独立)
7、(并列连贯递进选择)
8、(因果转折条件)
9、(陈述疑问祈使感叹)10(口头,书面)11、(文艺;公文;科技;政论)12、(明喻;暗喻;借喻)13、(拟人拟物)14、(扩大、缩小超前)15、(谐音语义)16、(正对反对串对)17、(句子句子成分)18、(全式略式)
二、简述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答:1、语法上给词分类,可以采取不完全相同的标准。

有从词表现出来的类别意义这一点出发给词分类的,也有从词的外部形态变化这一点出发给词分类的,而我们认为应该以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分类标准。

2、从意义出发给词分类,并不是没有一点理由。

语法性质相同的词,意义上往往有共同之处。

但是,以意义作为标准区别出来的类别,不是词的语法上的分类,而是一种逻辑上的分类。

如“红”从意义上分类是名词,但从语法上看它是形容词。

所以从意义出发给词分类,是不能达到语法类别的要求的,也是行不通的。

从词的外部形态出发给词进行分类,也有缺陷。

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已就是说词的形态变化很少或者很不完全。

因此,以形态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在汉语的词类划分上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3、所以,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类的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了。

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

三、以“突然”和“忽然”为例说明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答:“突然”除了可以作状语外,还可以作定语和谓语。

如:这是一起突然事件。

这件事很突然。

而“忽然”只能作状语。

所以“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就在于,形容词除了在句子中作状语外,还可以其他成分,而副词只能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

四、举例说明词的兼类同词的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答:兼类词是指那些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词。

如:“端正”就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说“端正态度”也可以说“态度端正”。

同音同形词不是兼类,因为它们意义上没有联系。

如:“打门”“打今天起”中的两个“打”就不是兼
类词。

词的活用现象和词的兼类也不同。

因为词的活用现象,是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

如:“作家的脑子里又意识流了一下。

”“意识流”是名词,在这个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动词,是词的活用。

五、注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

1、介词,连词。

2、介词,连词。

3、介词,连词。

4、介词,连词。

5、介词,动词。

6、形容词,副词。

7、动词,副词。

8、动词,副词。

9、动词,介词。

10、名词,形容词。

七、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1、我们提倡的事情,即使完全正确,////大量成功,//如果不经过群众认真的讨论并做出决
并列让步
定,/// 群众也会有不满,/而事实上总会有一部分失败或效果不好,//所以没有经过群众讨
假设转折因果
论,///就更难免遭到群众的埋怨。

假设
2、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并列条件并列并列条件
绳,///线就会打结。

并列
3、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从不低
并列因果让步并列让步
头,/所以,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因果并列
4、只有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物力资源,//尽快缩短我国生产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并列
的差距,/才能最迅速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四个现代化的进程。

条件并列
八、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

1、暗喻,回环。

2、回环。

3、拟人。

4、排比。

5、对偶,顶真。

6、仿词。

7、仿词。

8、拈连,比拟。

9、夸张,比喻。

10、比喻,拟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