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简评《命运的嘲弄》
阿拉伯人善于辞令,自古就传下许多雄辩的演说辞和优美的散文。

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报刊的出现、普及,以及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从埃及开展的文化启蒙运动的进行,阿拉伯近现代的散文逐渐发展、繁荣起来。

这些短文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在20世纪头30年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旅美派”和“埃及现代派”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学流派。

“旅美派”融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与一体,在小说方面起了先驱作用。

纪伯伦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努埃曼创作有短篇小说集《往事已矣》、《粗腿肚》、《豪绅》,中篇小说《相会》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在宗教、恋爱、婚姻、道德观念等问题上反映了反封建思想,同时也抨击了西方文明的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等丑恶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世界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广,揭示的问题更深刻。

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

另外还有塔哈.侯赛因。

此外,在埃及,阿卜杜.拉赫曼.哈米西、尤素福.伊德里斯、阿卜杜.拉赫曼.舍尔卡维等写的小说,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深刻地反映
了城乡下层人民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尤素福.西巴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等则多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民族政治和社会问题。

而当代文坛新秀当属杰马勒.黑塔尼、尤素福.盖伊德、萨布里.穆萨等一群被称为“六十年代辈”的作家。

他们充满忧患意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正为埃及小说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探求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老一代作家继续笔耕不辍,如陶菲格.阿瓦德发表于1972年的《贝鲁特磨房》,以1968年的贝鲁特为背景,从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宗教等方面揭示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了黎巴嫩内战原因的作品。

其他著名的作家还有苏海勒.伊德里斯,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深沟》、《我们燃烧的手指》等。

叙利亚当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哈纳.米纳,他以长篇小说《蓝灯》蜚声于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文坛,此后,发表于60年代的《帆与风》,70年代的《阴天的太阳》、《残留的影像》、80年代的三部曲 ------ 《水手的故事》、《主桅》、《遥远的港口》都是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力作。

二战后,伊拉克老作家祖.努.阿尤布陆续发表了中长篇小说《手、土地与水》、《被遗忘的信》,并写有多部杜阿篇小说集。

他善于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犀利、明快的笔调,揭露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种种社会黑暗面。

鲁拜伊著有《江河》、《月亮与围墙》《巢》等,作品多表现现实政治、社会题材。

苏丹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塔伊布.萨利赫,代表作《移居北方的季节》写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阿拉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上引起的
矛盾。

巴勒斯坦最著名的作家是格桑.卡纳法尼,代表作有《重返海法》、《阳光下的人们》。

、其他作家还有杰布拉.易卜拉欣.杰布拉,代表作是《船》、《找寻瓦利德.迈斯欧德》;伊米勒.哈比比,代表作《六天的六重奏》。

他们用新颖的现代主义手法反映巴勒斯坦民族问题。

约旦的长篇小说起步较晚。

台伊希尔.苏布勒发表于1969年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今后的你》被认为是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约旦长篇小说。

也门现当代小说界首屈一指的作家是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利。

其创作被认为是也门小说走上成熟的标志,他因此被誉为“也门小说之父”,代表作有《客死异乡》、《萨那--------开放的城市》。

其他著名小说家还有宰德.穆忒.戴马志,代表作是长篇小说《人质》。

马格里布地区的著名作家有阿尔及利亚作家穆罕默德.狄布,代表作《阿尔及利亚三部曲》;摩洛哥作家塔希尔.本.加伦,代表作长篇小说《圣夜》;女作家祖胡尔.瓦妮茜,代表作《龙杰与妖怪》。

突尼斯作家阿里.杜阿吉被认为是“现代突尼斯小说之父”,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迈哈穆德.迈斯阿迪,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艾布.胡赖伊赖的传说》。

海湾地区的文坛长期以诗歌为主,小说起步较晚。

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较快。

其中有沙特著名作家阿卜杜.拉赫曼.穆尼夫,代表作《盐城》五部曲;科威特作家伊斯梅尔.法赫德时海湾地区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天空原是蓝的》、《发光的沼泽》等。

女作家莱伊拉.奥斯曼是阿拉伯文坛颇有声誉、影响的女作家,具有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瓦茜米娅将从海中出来》。

此外还有阿联酋小说家阿里.艾布.雷什、阿曼小说家苏欧德.本.赛阿德.穆扎法尔、卡塔尔著名女作家库勒苏姆.杰布尔和巴林作家阿卜杜拉.哈里法等。

纵观历史的发展不难看出,现当代阿拉伯文学的特点是:
过去是诗歌占据文学的中心地位,散文、叙事文学则处于边缘位置;现在,小说、戏剧文学走向了中心,至少是与诗歌平分秋色。

过去是埃及、黎巴嫩在小说领域处于中心,马格里布、海湾地区则处于边缘;现在这些原为边缘的地区正向中心靠拢。

过去的文坛往往只是男人的天下,女作家是凤毛麟角,如今在文坛逐渐出现一批为数不少的女作家,她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为求妇女的真正解放,为争取自身的权利,而拿起笔同封建礼教、陈规陋习作斗争。

当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六十年代辈”不同凡响,他们面对祖国、民族、人类,有政治理想,有历史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不畏权势,不趋时媚俗,既重视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又善于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将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技巧融为一体。

在内容方面,反帝、反封建,反映政治、社会现实,反映维护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利益的斗争是主旋律;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阿拉伯文学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文学,形成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并行发展、相互辉映的多元多彩状态。

说到阿拉伯当代文坛小说界,就不得不提到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他的作品有《梅达格胡同》、《始与终》、《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历史三部曲”和“开罗三部曲”。

他的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特点是:紧随着时代脉搏跳动,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艺术手法方面,他既继承、发扬了埃及、阿拉伯民族古典文学传统的各种表现手法,又借鉴了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包括诸如表现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荒诞派乃至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的表现手法。

他的创作道路实质上体现了阿拉伯小说发展的历程。

他的得奖,标志着阿拉伯当代文学已登上世界文学的高峰,并占有一席不可忽视的地位。

我在大一曾经读过他的《命运的嘲弄》,接下来将就此书略作点评。

历史三部曲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哈福兹早期的重要作品,而《命运的嘲弄》是历史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埃及文学历史上民族历史小说的真正开篇之作。

该书围绕着主人公达达夫的故事所展开。

主人公达达夫是个英俊的青年,在军事院校毕业典礼上被王储选为禁卫军官。

以后,在狩猎场上,达达夫挺身从猛狮口中救出了王储,并在统率大军讨伐贝都因部落的战斗中获得了全胜。

于是国王把心爱的公主许配给了他。

以后,达达夫登上了王位。

然而,最终令国王感到意外的是,达达夫竟然就是他在二十几年前率兵追杀的那个被预言将是王位继承人的婴儿达达夫。

命运无情地嘲弄了统治者。

《命运的嘲弄》以埃及古代最著名的法老之一的胡福时代为背景,借此历史背景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时代埃及的古文明,并描绘了这个时代埃及在政治、军事、思想、艺术、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古代埃及法老胡福是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约公元前2670年引自《曲线上的历史文明》),他花了约三十年的时间,用每块重约两吨半的二百三十万块巨石砌成了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在《命运的嘲弄》中,除了建造金字塔、征讨西奈等重大历史事件外,其余情节均是虚构的。

历史上的胡福并没有像书中所说的希望王位由普通人来继承,而是传位于他的儿子哈佛拉。

而至今矗立在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的,它的面部便是哈佛拉的脸型。

该书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以及封建王位的继承制。

但是,《命运的嘲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采用通常的那种无情揭露、鞭挞统治者的手法,而是用一个曲折的、引人入胜故事,表达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整个故事中,前后始终贯穿了达达夫执著追求爱情的动人情节,这使达达夫的形象读来十分鲜明和立体化。

历史三部曲除了《命运的嘲弄》外还有《拉杜比丝》与《底比斯之战》,这三部曲虽是历史小说,但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便可知道这是作者用借古喻今的手法,通过描写埃及民族史上反抗异族侵略的光辉业绩,利用古代埃及法老时期的传说,经过艺术加工,表达了埃及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埃及人民反对土耳其和英国统治的迫切愿望。

历史三部曲使马哈福兹在文坛崭露头角,
奠定了他创作的基础,开辟了他通往埃及著名作家的道路。

在之后马哈福兹发现创作历史小说无法改变现状,便转向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

马哈福兹是个有着非常强烈民族感和责任感的作家。

他用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历史三部曲的创作,对埃及历史进行了回顾,以达到增强民族自信心、摆脱异国控制、实现国家真正独立这样一个目标。

十几年后马哈福兹的这个愿望最终实现了。

一个独立的埃及屹立在阿拉伯世界中。

书是反映作家内心世界的媒介,通过阅读马哈福兹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使命感。

通过笔杆子来关心国家的发展,表达自己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也说明了马哈福兹无愧于阿拉伯国家的文学大师。

参考资料
《阿拉伯现当代文学史》仲跻昆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