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天地观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我们为什么把自己称为中国人,中国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称呼自己是中国人。
今天我们就要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天下的中心,我们的国度是天下的中心,其他国家都处于蛮荒之地。
试想一下,中国的古人一定很骄傲和自豪。
我们的祖国是天下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是宇宙的中心,自然也是文明的中心。
共工和颛顼两人为了争夺天下发生了争战。
共工失败后,一气之下跑到了大地的西北角,撞倒了那里的不周山。
不周山原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撞倒之后,西北方的天就塌了,东南方的地也陷了下去。
于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滑向西北方,地上的流水泥沙都流向了东南方。
当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成因不能理解时,他们往往会借助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揣测。
这则神话生动地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结构的推测。
为什么会有一个中心,这就和中国人另外一个对天地的认识有关系啦,这个观念就是天圆地方,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这可能是和我们抬头看天空有关系,我们到旷野之中,看看天的确是半圆的,大地呢好像也有点方一样,因为中国人确定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这样就有了天地六合之说。
这样大地就像一个方方正正的正方形。
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开始想象啦,把天地想象为一个大乌龟,天就是乌龟的背甲,而大地就是腹甲,天地相交的地方有四根大柱子顶着,这在《西游记》中有所反应。
我们生活在大乌龟的肚子里。
在中国还有一个词叫宇内,宇就是房檐,宇内就是龟盖能盖住的地方。
这样的想象,天肯定会有一些地区盖不上,但是中国古人就不管啦。
反正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大家都接受了。
既然大地是方的,而我们的伟大的祖国就在这个正方形的中心。
而正方形的中心在哪里?就是当时周王朝的首都——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一带,这就是中国人认为的天下的中心,世界的中心。
当然中国古代没有世界这个词,这个词是从佛教中来的。
那么世界,就是按照一个一个的正方形的形式向外扩展的。
首都是中心,在首都的周围地区叫做畿辅,就是离王城一百里的地方,畿辅之外是甸服,在这些地方有很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国君往往都是周围最亲密的亲戚关系,甸(dian)服之外是侯服,侯服也是五百里,周王朝分封了大量的异姓国,大多在这些地方,也有一些同姓之国,侯服之外是绥服,绥服也是五百里,绥就是绳子,用绳子系住的地方,绥服之后是要服,要就是合约,就是要通过一个条约向中原地区称臣就可以啦,就像朝鲜、越南这些地方,在外边就是荒服,就是蛮夷之地了,是流放囚犯的地方。
荒服之外就更是冰天雪地这样的苦寒之地了。
现在看来当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看法,就是九州,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并州。
河北、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其他地方都是蛮夷之地,所以当时在中国的四周都有一些少数民族,东边叫东夷,南边的是南蛮、西边叫西戎,北边的叫北狄。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五湖四海,五湖指的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丹阳湖、青草湖,四海是什么?东西南北四海,海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极为边远之地,也有人认为,乌龟在海上,所以四面都是海,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很有岛国意识,一个封闭的岛。
这是从地理上讲的中国是怎么一回事,当然我们认为我们不仅仅是天下的中心,更是文明的中心,为什么这要从我们中国人的另外一个名称说起,就是华夏民族。
现在我们世界上成为华人,华侨等等。
什么是“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作华。
《左传疏》载:“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就是衣服漂亮,衣服上有很多华美的纹饰,这种纹饰是什么?中国古代官员身上有很多服饰图案就代表了一种文明制度。
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就像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民众首先要从他的衣服样式和纹饰上判断。
看看少数民族,这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对于少数民族的描写就是断发纹身。
什么是“夏”就是雅,雅就是文雅,文雅就是文明。
刚才我们说过了,我们把自己当做是文明的中心,所以我认为我们不仅仅是在地理位置上是天下的中心而且在,文明程度上也是天下最高的。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是讲礼的,在服饰上是我们是穿着美丽的花纹,在行为上我们是有礼仪的,所以我们有称自己为礼仪之邦。
于是我们中国人很骄傲,这种骄傲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打破,我们是天朝大国的概念,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更不是文明的中心,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是在这长达两三千年的时间内我们其实有很多的机会认识到这个问题,一次是张骞出使西域,认识到中国西部还有很大的地区,中国并不是天下的中心,大地也不是四方形。
甘英甚至到了波斯湾,中国人的地理观念认识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观念没有得到改变。
第二次就是佛教的传入。
《列子·天瑞篇》记载了一个“杞人忧天”的故事。
传说春秋战国杞国有一个人听说天是由气体形成的,日月星辰就漂浮其中之后,他非常担心天体会掉下来,让他无处躲藏,于是整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朋友把他拉到一位智者那里,智者开导他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形成的会发光的物体,即使它们掉下来,也是气体落入气体中,不会造成任何损伤。
”佛教认为须弥山(印度佛教的神山)四方咸海之中有四洲。
即东胜身(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贺)洲,北俱芦洲。
吴承恩将“四大部洲”安排为玉皇大帝管辖下的世界,将佛祖如来封做西牛贺洲的总管,唐僧取经就向那里去取。
唐僧取经的出发地,是与西天相对应的东土,即南赡部洲的大唐帝国。
南赡部洲再往东,就是东胜神洲。
中国人接受了佛教,但是没有接受这种观念。
还有一次发生了中印僧侣的争议,就是谁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的问题。
印度人提出了一个让中国人无法反驳的理由:什么理由呢?太阳!太阳是在天的中心,拿一个竹竿把它放在地上,在中国只有一天竹竿的影子是很短的,就是在冬至那一天,而在印度基本上天天是。
所以印度学者说我们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学者无言以对。
虽然这样但是我们依旧坚持我们自己的观点。
虽然我们接受了佛教,但是这种佛教是经过了我们改造之后的佛教,不能说中国的佛教和印度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说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为我所用是我们文化的一种特点。
第三次是明末清初时期,利玛窦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
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
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
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对中国官员自称来自“天竺”,致使中国人以为他们是佛教徒。
利玛窦解释来中国的原因:“我们是从遥远的西方而来的教士,因为仰慕中国,希望可以留下,至死在这里侍奉天主。
”他不敢直接回答传教的目的,否则他可能会被驱逐。
为了传教,他们从西方带来了许多用品,比如圣母像、地图、星盘和三棱镜等。
其中还有欧几里德《几何原本》。
利玛窦带来的各种西方的新事物,吸引了众多好奇的中国人。
特别是他带来的地图,令中国人眼界大开。
在江户时代前期也被介绍到了日本。
该地图使得日本人传统的崇拜中国的“慕夏”观念因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皆出于此地图。
至今,日本仍称17世纪至18世纪的地图为利玛窦系地图。
为什么会在万历皇帝时期:比较好奇,比较懒,28年不上朝。
清初也是如此,西方学者络绎不绝,但是到了康熙年间礼仪之争1717年教皇重申禁令后宣布禁止传教,1720年,教皇特使嘉乐抵华。
在回答清廷的询问时,嘉乐坦率地说出了来华的目的:“教王使臣请皇上安,求皇上隆恩有两件事。
一件求中国大皇帝俯赐允准,着臣管在中国传教之众西洋人。
一件求中国大皇帝俯赐允准,着中国入教之人俱依前岁教王发来条约内禁止之事。
”康熙明确表示:“尔教王条约与中国道理大相悖戾。
尔天主教在中国行不得,务必禁止。
教既不行,在中国传教之西洋人亦属无用。
除会技艺之人留用,再年老有病不能回去之人仍准存留,其余在中国传教之人尔俱带回西洋去。
尔教王条约只可禁止尔西洋人,中国人非尔教王所可禁止。
其准留之西洋人着依尔教王条约自行修道,不许传教。
”康熙的坚定立场使嘉乐不得不考虑变通之法。
他听取多方意见,拟定了“八项准许”,准备对中国礼仪作出妥协和让步。
嘉乐的相对灵活的态度,使康熙一直将他当作贵宾对待,并多次接见他,与他进行说理与辩论。
由此可见,康熙对待礼仪之争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不愿意因此而造成中西方的决裂。
五十九年十二月(1721年1月),传教士将教皇的禁令译成中文,进呈御览。
康熙帝阅后,愤怒地批示:“览此告示,只可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
”“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 从此,康熙帝对天主教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941年开禁。
天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皇帝住的地方,这个区域在我国黄河流域恒星常年不灭的地区;太微垣,是西南地区,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大臣住的地方;天市垣,东南地区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市场。
,《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
”二十八星宿★东方苍龙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北方玄武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南方朱雀七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