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202005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202005

附件)
二、术语和定义
➢ 承灾体:对一个地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各种对象的统称,包括人 口、财产、经济活动、公共设施、土地、资源和环境等。 ➢ 地质灾害易发性:一定区域内由孕灾条件决定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 能性。 ➢ 地质灾害危险性:在某种诱发因素作用下,一定区域内某一时间段 发生特定规模和类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 地质灾害易损性: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承灾体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破坏 的程度。 ➢ 地质灾害风险:一定时期内,各类承灾体所可能受到地质灾害袭击 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风险等于危险 性、易损性、承灾体价值三者的乘积。
六、主要调查方法—遥感调查
7.2.2.1 针对不同调查、评价精度,选用中、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或航空遥 感等信息源。其中:
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调查
• 相关内容参照DD 2019-08,按附录B.1要求填写调查表。 • 重点对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变化发展情况、防治现状进行调查。
承灾体调查
• 以资料收集为主,遥感调查、补充地面调查与野外核查为辅的 方法进行调查。
• 调查对象包括区内所有人员,可用经济价值衡量的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调查内容—承灾体调查内容
一、编制背景
编制情况说明
与以往标准的关系:继承-部分补充深化;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等相关工作要求均延续以往标 准执行。 本技术要求的特点重点突出承灾体和易损性调查、易损性和风险评 价(新形势新需求)。
一、编制背景
技术要求框架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
术语和定义

总则
调查区及评价层次划分
湖北省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技术要求(试行)
涂婧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二〇二〇年五月
目录
1 编制背景
5 调查内容
2 术语和定义
6 主要调查方法
3 目的与任务
7 风险评价与区划
4 调查区及评价层次划分 8 成果编制
一、编制背景
(一)落实贯彻国家政策、支撑政府风险管控的需要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 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陆昊部长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全力防”、“配合救”、“四 步走”方针。 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更有效地防范地质灾害,减 缓灾害风险,支撑政府风险管控,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服务当 地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
一、编制背景
(二)重点省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
湖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申报成功,《湖北省地质灾害综 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2018-2022年)》,其调查评价工程中涉及地质灾 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 规范和指导我省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支撑 湖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一、编制背景
(三)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的需要
我省逐步完成1:5万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省“四位一体”网格化 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及数据更新等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发挥了 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引发的风险不断积累,当前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难以满足我省新形势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的新要 求,应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风险管理角度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
三、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并建立空间数据库,为防范化
解全区地质灾害重大风险、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定减灾规划 、部署防治工程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立体工程规划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 依据,支撑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 (二)任务 ➢通过收集资料和补充调查,开展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 ➢开展承灾对象及易损性调查;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价; ➢建立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空间数据库; ➢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建议(应用)。
5
设计书编写与审查
个 附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地质环境条 件调查
地质灾害及 隐患点调查
承灾体调查
风险评价
资料收集
遥感调查 地面调查 县市行政区 重点区段 地质灾害及 隐患点
5点目的任务 3个评价层次
划分 3项调查内容 3类调查方法 3类成果(报 告、图件、
四、调查区及评价层次划分
县(市)域行政区 1:50000
成果及应用 区划-国土空间规划
重点区段 1:10000



区段-风险管控建议

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所有) 半定量半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三个层次、四种方法
单体-综合治理手段
五、调查内容
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 主要通过收集详查资料获得,以往资料无法达到评价要求时, 需要补充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参照DD 2019-08。
六、主要调查方法—资料收集
➢地质灾害条件与诱发因素资料; ➢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资料; ➢有关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与经济现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地理国情普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不动产登记等基本 数据,城镇、水利水电、交通、矿山、耕地等工农业建设工程分布状 况、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各类自 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与规划等; ➢地质灾害防治规章制度、规划和群测群防体系等减灾防灾资料。
7.1.3.2 人员调查内容为人员分布情况、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地方 防治力度等。 7.1.3.5 经济类承灾体的具体调查内容为:
a) 居民建筑物调查内容:建筑物空间分布、结构类型、建筑尺寸、楼 层数、建造时间、变形情况等。 b) 公共设施调查内容:空间分布、结构类型、建筑尺寸、楼层数、建 造时间、用途、年均收益、开放时间段、日均人口流量、变形情况等。 c) 土地资源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受威胁面积、单位 价值、变形情况等。 d) 道桥调查内容:类型、空间分布、等级、建造时间、受威胁长度、 单位造价、行人流量、行车流量、变形情况等。 e) 生命线工程调查内容:工程类型、空间分布、单位造价、受威胁长 度、变形情况等。 f) 水利工程调查内容:类型、规模、工程概况、受威胁范围或长度、 变形情况等。 g) 矿山调查内容:矿种类型、采矿方式、生产现状、生产能力、剩余 服务年限、受威胁面积、变形情况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