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的_子_时,也就是现在的_前天晚上11点_时到第二天凌晨1点_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_金_ 、_木_、_水_、_火_ 、_土_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_吏_部、户_部、礼_部、兵_部、刑 _部、工 _部,各部的长官均为_尚书_。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_吏部_。

15.古代授官叫_拜_ 、_ 除_,降官贬官叫_谪_、_左迁_。

16.汉代郡的长官称_太守_,隋唐州的长官称_刺史_,宋代州的长官称_刺史_,明代府的长官称_知府_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_冀_州,"_冀_"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泰山_、_华山_、_衡山_、_恒山_、_嵩山_。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_南京_。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_北 _,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_北 _,陕西省的华阴位于_华山_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_儒教_、_佛教_、_道教。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_盘古_、_女娲_、_精卫。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_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_坐北朝南_,再次是_坐南朝北,最下位是_坐东朝西_。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_象形_、_指事_、_会意_、_形声_、_转注_、_假借_。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_经_、_史_、_子_、_集_。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_观灯,清明节_踏青扫墓_,重阳节_登高赏菊_。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_琴_、_棋_、_书_、_画_。

28."岁寒三友"指的是_松_、_竹_、_梅_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宫_、_商_、_角_、_徵_、_羽。

30."入则孝,出则悌。

""孝"指善事_父母_,"悌"指善事_兄长_。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高山流水_、_广陵散_、_平沙落雁_、_梅花三弄_、_十面埋伏_、_夕阳箫鼓_、_渔樵问答_、_胡茄十八拍_、_汉宫秋月_、_阳春白雪。

2016届高考导向标--古代文化常识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⑦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荀)彧荐嘉。

”⑧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⑨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⑩提:提拔。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⑪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⑫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⑬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⑭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⑮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关于提升职务的: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擢为后将军。

”②进:用于较高职务。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③起复:恢复原职务。

“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

”④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3.关于调动职务的:①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尉。

”“徙齐王信为楚王。

”②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方进转为博士。

数年,迁朔方刺史。

”③出:指出京受任。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④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⑤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4.关于兼职的:①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范晔)服终,领新蔡太守。

”②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羊舌鲋摄司马。

”③权:临时代职。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④假:暂时代理。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⑤行:代理官职。

“太祖行备武将军。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⑥署: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⑦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之意。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5.关于降级免职的:①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免官削爵。

”②放:委任委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③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贬连州刺史。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④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

“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⑤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⑥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⑦致仕:带职退休。

【例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答案】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例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合”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它指曲意逢迎。

B.“舅姑”指丈夫或妻子的父母,在本文指的是丈夫的父母。

C.“国家”在古代有国家和帝王别称两个意思,在本文中是前一种。

D.“易”指的是《周易》,它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六经之一。

【答案】C从文章来看,此处的“国家”应是帝王别称,指皇上。

2015年高考模拟题文学常识归纳1.(15’沈阳一监)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

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

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事务。

D.“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

【解析】D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

2.(15’贵阳监测)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代,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书人,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解析】D宿儒是年老博学的读书人,宿指年老的,长期从事某种工作的。

3.(15’唐山一模)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解析】A内艰指遭遇母亲丧事。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