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城区及近郊自然山体和水系组成特点研究作者:姚珊王海洋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4年第03期摘要随着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的山体水体的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点。
从水系与地表径流汇水的角度,介绍了山地城市近郊自然山体应予以重视的范围,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与径流分析技术,探讨了基于山水保护的永川区城乡绿地系统应研究或规划的范围,分析永川区城市及其周边水体与水系绿地的组成与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保护策略。
关键词山水城市;城乡绿地系统;山体保护;水系保护;重庆市永川区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7-001-05知网出版网址:/kcms/detail/50.1186.S.20140506.2223.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2014-5-6 22:23:00我国是一个山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许多城市都存在于山水之间,拥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
1990年,钱学森首次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开启了城市规划结合人工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先河。
在我国西南山地城市,地形地貌是影响城市形态的要素之一,一方面山体直接影响城市的拓展建设,另一方面,山体的生态属性逐步得到重视,成为城市生态安全和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目前,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建成区范围,与周边郊区自然山水要素的联系不足[2],因此已有学者提出,在城市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必须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区域,实现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统筹规划[3],把乡村山水基质纳入绿地系统规划中来。
但由于城乡一体化范围过大,应重新根据城乡的山水资源现状,划定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将城市近郊周围良好的自然条件纳入绿地系统中,逐步将自然引入城市,保持城市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连续性。
本文尝试通过从水系与地表径流汇水的角度,探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应考虑的空间范围,分析山体、水系绿地的组成与分布特点,为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绿地系统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永川区地处重庆西南部、川渝黔三区汇点,东距重庆市区55 km。
永川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约50 km2,常住人口达到53万人,北临箕山风景区茶山竹海,南接国家级农业生态园黄瓜山,东靠观音岩山体,拥有良好的城市山体绿化资源。
永川城区的上游建有4个中型水库,城市内部存在6条河流,城市水资源充足。
1.2 永川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范围划定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对城市周边现状山体的资源进行调研,主要包括山体的面积、植被、功能、形态及周边土地的使用情况,并借助ArcGIS进行山体地形的高程和景观视线的分析,以此作为山体规划保护的理论依据。
根据周边山体的调研结果,深入了解城市山体的整体结构,从山体的生态、景观和游憩角度来划定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范围。
这样的划分方法不仅保证了城市的景观的视觉效果,提高城市的绿视率,还可对城市的水源(即城市主要一级径流)所在的山体关键区域进行重点划分,在保证城市水系的完整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永川城市及周围地区绿地系统范围的确定根据永川5 m等高线CAD图导入ArcGIS 9.3来进行高程水系分析,得到分析图1,再根据永川区山水的特点,结合上文的划分原则来划定整个永川区山水保护的具体范围[4]。
经实际调研和后期分析,重制整个保护规划区域范围如图1中红线所视,面积约7089.2 hm2。
这样,永川区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保护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建成区,而是扩展到北面的箕山——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南面的黄瓜山风景区临近城市郊区的部分,东面的靠近永川新城的部分观音岩山体以及城市上游的4个水库。
1.4 永川区山体、水系调查研究方法此次山体水系的调查研究,前期主要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形水系分析,划出研究范围,拟定山水研究关键点;中期对永川区实地进行调研,内容包括山水关键点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周边环境条件等;最后对前期及中期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规划后的红线范围内山体面积大小如图2所示,通过调查数据以及卫星图片勾勒可以得到,整个规划保护区内山体面积为1867.92 hm2,占整个规划区面积的26.35%,可见整个永川区是一个山体资源丰富的城市。
对永川区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主要分为建成区内、建成区外两部分进行分析。
2.1.1 建成区外部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从城市景观视觉效果方面来看,建成区周边外围山体——箕山、黄瓜山以及观音山构成了城市的“屏障”,为城市内部的开放空间(公园绿地、城市广场、主要道路节点及城市内山体公园等)提供了眺望该山体的视线廊道[5]。
城市生态景观方面,建成区周边的山体是规划区内水系的源头,整个建成区外部山体占地面积较大,其中箕山所占面积为908.88 hm2,且这部分山体是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频率最高的地块——茶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黄瓜山、观音山分别为518.38 hm2、292.66 hm2,也占据了较大的面积,应当重点保护。
从表1对建成区外部山体绿地组成特点的分析来看,3座山的林地分布率都很高,其中自然林的面积最大,自然林中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马尾松为其主要优势树种,集中分布在山体范围内地势较高的区域;针阔混交林是分布范围仅次于针叶林的植被类型,分布的范围比较集中,在箕山上主要分布于老鹰岩生态园山脉两侧的针叶林之间,呈带状分布;规划区西南部的黄瓜山及东侧的观音山内针阔混交林也有分布,但是面积都不大。
半自然林在3座山体上的分布面积比自然林小,且布局较为零散。
在规划区范围北面的箕山上分布着小面积的茶园,西南面黄瓜山上分布着部分梨园,这些经果林构成了整个永川区“茶山竹海”和“黄瓜山梨花海”的特色景观。
黄瓜山和观音山上农田的分布过多,作为城市一级水源保护地段,应当采取退耕还林措施,保护好整个城市水系的源头。
2.1.2 建成区内部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建成区内部山体主要分为2大部分,一部分为城市内的山体公园,另一部分为城市非公园类未被开发的自然山体。
从表2可见,建成区内部山体公园的绿地率都比较高,从城市对山体的干扰类型来看自然林和半自然林所占的面积最大,表明城市山体公园的建设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植被,其中望城公园建成范围内主要以自然林为主,桃花山公园比较小型,现开发的面积也较小,以人工阔叶林为主。
在城市内部这些公园山体上分布的自然林的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是一些小型苗圃基地。
从建成区内非公园山体来看,以自然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达90.35%,有少量的区域被用作农田耕种,开发程度较小,保留的自然程度较高。
对于非公园类山体的保护,建议加强山体自然程度的保留,防止城市扩建对山体的破坏,建设更多城市内部山体公园,更好地发挥山体对城市的景观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植被,为城市内部增添更多的自然景观元素。
2.1.3 建成区内、外山体绿地组成特点与分布的比较结合表1、表2,可以看到建成区内、外山体大小分别为1719.92 hm2、148.2 hm2,分别占研究区域的24.26%、2.09%。
可见,建成区外部的山体在研究区内所占面积较大,整个建成区外部的山体绿化已经形成了规划区外围面状绿化空间,所以要严格保护山体绿化,禁止山体绿线内的不必要的开发建设活动,尤其是山体边缘与城市边缘斑块的结合必须进行限定,保护好城市山体的生态资源,使得外围成为真正的城市景观背景[6]。
建成区内部的山体虽然面积不大,但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形态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护好山体周边区域与山体的观山视点之间的视线廊道,控制好山体周边区域的城市建设高度,防止城市内山体被高层建筑遮挡[5]。
2.2 永川区河流水系组成与分布特点从永川规划区的ArcGIS水系分析结果来看(图1),整个规划保护范围由49条一级径流、9条二级径流、5条三级径流和2条四级径流组成。
其中一级径流大多数位于永川区四周山体以及城市内海拔较高的山头,而穿过市区的主要是三、四级水系[7]。
一级水系是山地城市水系的源头,在城市水系保护的规划中处于最关键的地位。
通过ArcGIS分析得到永川区一级径流区域(图3),主要位于建成区外围箕山,该区域绿地覆盖度比较高,有利于保证源头水量的大小及其稳定性,但“箕山—茶山竹海”区域为休闲游憩较为频繁的地段,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区域,防止人为对自然资源的干扰,破坏生态平衡。
另外在规划区域内的观音山及黄瓜山区域也存在着一级径流区域,对这些区域也应该加强管制,防止城市过度开发扩张而破坏城市水系的源头。
结合图1和图3可见,城市的二级水系主要分布于建成区与周边山体的过渡地带,是城市北面水系源头与城市河道的过渡地段,现修建了兴龙湖、勤俭、粽粑和山水林涧4个水库,通过实地考察,对水系的面积/长度之比和性质等进行总结(表3)。
可以看出,兴龙湖水库和勤俭水库保护得较好,水质清澈,水域两岸的绿化景观也较为优美,已修建成为市政级水体公园;山水林涧小区内部也存在一个较大的自然水库,水库的北面正对茶山竹海风景区,但是南部由于小区的扩建,导致部分区域水质较为浑浊,需加强保护,避免破坏水库下游水质;粽粑水库水质较差,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区,应加强水库边坡绿地以及周边保护林带的建设,通过生态条件改善水质。
建成区内的三、四级水系主要包含了城市内部的6条河道以及2个市政人工修建的水体公园——中央水体公园和凤凰湖公园。
通过将永川区1∶10000卫星影像图载入到Auto CAD中进行图斑勾绘及现场调查校准后,得到永川区6条主要河道数据(表3),可以看出,城市内6条河流总体水质并不理想,应对城市河道采取以下对应的整治措施。
(1)对跳蹬河的上游区域划定周边建设限定线,防止过度建设污染城市上游水源,同时对下游进行疏导调整,禁止城市污水排入河中。
(2)将现状由道路和建筑所覆盖的萱花河进行暗渠复明。
(3)在红旗河工厂段严格监控工厂排污情况,加强水质管理,防止水质过度富营养化,禁止城市污水排入河中,并且对水体进行全面的治理与保护。
(4)在非渠道化的临江河与红旗河段,建议扩宽河岸林带,修建湿地公园,以此来保护城市的生态水系绿地。
永川建成区周边以山地地形为主,故主要的汇水区、水源、河流都以山地地形为基础。
从水系整体流域角度分析,北侧汇水区域对城区上游多支一级径流进行汇聚且过滤后,流向城区形成河流或作为饮用水供给市民,所以整体水系保护的首要是在城市上游的一级径流区,即城市周边的山体地带及箕山下的4个集水水库;建成区内通过规范河岸带绿化、构建湿地公园,减少河流污染,维护城区内水系的生态环境;研究区南侧为河流下游,应适当进行规划保护,建立汇水区,对城市下游水系进行过滤,使得整个规划区域水系生态结构更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