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CRH380B型动车组空调系统资料
CRH380B型动车组空调系统资料
信号输入
信号处理
信号输出
动作执行
设备状态
压力波信号
3 空调系统的结构组成
端车空调系统由12个子模块构成,其余车由10个模块构成
1供风风道 5客室空调 9混合空气箱
10 5
2废排风道 6加热器 10新风格栅
8
3司机室风道(仅端车) 4底架废排风道 7司机室空调(仅端车) 8中顶孔板 11温度传感器 12空调排水管
空调机组采用R407C制冷剂 • R407C制冷剂为环保制冷剂。 • 选择R407C制冷剂,压缩机尺寸减小,有利于空
调机组的减重,并为高速运行的空调机组内部提供
导流空间。 • CRH1 、CRH5动车组均采用R407C制冷剂,方便 用户维修。
压力波保护系统原理示意图
模块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
夏季
冬季
人性化设计
客室送风道结构
送风道主体
支风道 末端与侧墙连接
客室送风道断面
支风道 末端与侧墙连接
两侧风腔
中间风腔
两侧风腔
降低重心,有利于动车高速运行 客室废排风道贴近车内铝地板安装 底架废排风道置于车下
客室废排风道 司机室空调蒸发单元
底架 废排风道
底架废排风道
• 客室废排风道采用现车配钻钉孔和连接卡带固定的设计结构,风 道间留有连接缝隙,安装定位容易,方便可靠。
客室废排风道 现车配钻 安装 更容易
客室废 排风道
连接卡自 锁结构
密封处理
10mm缝隙 适应热胀冷缩 调整安装误差
粘接密封条 的连接卡
• 顶板主送风道之间留装配间隙的设计结构,既给安装留有余量又 可缓解风道冷热变化的伸缩量。
二级骨架
设计结构和装配关系的整体概念 设计结构和装配关系的具体细节
中顶板吊装
中顶板接缝
主风道与支风道连接吊装
接地线、风道 吊装和连接
5 设计特点与结构工艺性
模块化设计
客室空调机组模块→16辆车相同 司机室蒸发单元模块→2个端车相同 底架废排风道模块→2个端车相同; 14个中间车相同 底架废排单元模块→2个端车相同; 14个中间车相同
CRH3为设计平台,充分利用了Velaro E及
CRH3的空调模块,实现了为车厢提供新风、制 冷、加热、压力保护、紧急通风等功能;
通过对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参
数的控制,满足车内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 人性化的设计,断面均匀性好; 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工艺性好、装配简单。
2 空调系统设计原理
7 3
1
12 6 12 9
2 1
4 2 11 6 7 3
4
11
9
11
6
11
安装结构遍布 整车散而不乱
空调机组安装结构
距离车体中心
距木地板面2145
送风道安装结构
废排风道安装结构
司机室空调的安装结构
4 基于INTRALINK平台的设计流程
空调系统设计流程
三级模型 系统组成
CRH380B/BG型动车组空调系统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 录
1 设计目标和理念 2 空调系统设计原理 3 系统的结构组成 4 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 5 设计特点与结构工艺性 6 提速的工程优化内容
1 设计目标与理念
CRH3以Velaro E为设计平台,CRH3-380(A)以
司机室空调 冷凝单元
客室废排风道
工艺性、功能性与美观的综合考虑
中顶孔板接缝
接缝不对齐的设计,装配误差不影响美观效果。
侧墙板接缝
用锁连接固定的结构,方便检修
固定锁
旋转轴
工艺性、功能性与美观的综合考虑
锁孔
检查车顶 内部设备
细节的冗余设计与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排风道间隙 10mm
送风道间隙 8mm
8mm间隙
• 顶板主送风道两侧的支风道采用软连接的设计结构,为装配 留有足够的调整余量。
顶板送风道
软连接 支风道
主风道与 支风道连接
支风道与 侧墙连接
• 空调排水管采用现车钻孔定位和柔性连接的设计,为结构安装留 有足够的工艺余量。
现车钻孔
柔性连接 方便安装
6提速的工程优化内容
优化空气动力学外形
速度提高,需要对空调机组的车顶导流罩进行优化设计, 以减小阻力。
CRH3客室空调机组
CRH380BL客室空调机组
优化空调机组内部冷凝设备的参数和结构
增加冷凝风 机的压头和 风量
CRH3客室空调机组 冷凝风机和冷凝器结构
增大冷凝器 换热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