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一)
横膈
正常横膈
局限性膈膨升 ---正常变异
需掌握的问题
⒈肺纹理组成结构有哪些? ⒉什么是肺门角? ⒊气管隆突角度是多少? ⒋什么是肺实质、肺间质? ⒌斜裂起止点在哪里?
第三 胸部基本病变X线表现
一、支气管阻塞性病变 ㈠肺气肿 ㈡肺不张
(一)阻塞性肺气肿
⒈局限性:部分阻塞,局部透亮,纹理稀少,支 气管异物者可伴纵隔摆动。 ⒉弥漫性:多因慢支及哮喘,末梢细支气管炎症 痉挛致活瓣狭窄,肺泡过度充气。 X线表现: ⑴两肺透亮度增高,呼气与吸气相改变不明显; ⑵两肺纹理稀少,外带可消失,近肺门处增粗; 伴肺间质纤维化时,纹理呈网状或蜂窝状; ⑶肺大泡:壁薄,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 ⑷膈低平,活动受限,波浪膈; ⑸垂位心; ⑹桶状胸,肋骨平举、间隙增宽; ⑺侧位见胸骨后间隙增宽透亮。
胸部影像学诊断
第一 影像学检查方法
⒈X线检查:透视、摄片、CR、DR、体层摄影、 高千伏摄影和造影检查(支气管造影和血管造影)。 ⒉CT:平扫、增强、高分辨率扫描。 ⒊MRI:对纵隔大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 断价值。
正常胸部正侧位片 需掌握标准胸片要求有哪些? X线成像原理-组织的综合投影,首选方法
肺实质: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 气间隙结构,即呼吸性细支气 管、肺泡囊、肺泡与肺泡壁, 主要是透亮的肺泡。 肺间质:不具气体交换功能而 起支持和营养肺实质的组织结 构,即支气管、血管、淋巴管 及结缔组织、小叶间隔、肺泡 间隔、胸膜下的结缔组织,正 常胸片上,肺间质不能显示。
肺门: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综合投影, 动静脉为主。 肺门角:右肺门上下部夹角。 肺纹理: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由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成。 肺实质: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结构, 含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与肺泡壁,主要 是透亮的肺泡。 肺间质:不具气体交换功能而起支持和营养 肺实质的组织结构,即支气管、血管、淋巴 管及结缔组织、小叶间隔、肺泡间隔、胸膜 下的结缔组织,正常胸片不能显示间质。 气管分叉角:胸椎5-6水平气管分为左右主 支气管,夹角约60~85度<90度。
盘状肺不张
二、肺部基本病变
㈠肺泡实变 ㈡结节与肿块 ㈢空洞与空腔 ㈣增殖性病灶 ㈤纤维性病变 ㈥钙化病变
㈠肺泡实变
病理:肺泡被炎症、水肿、出血等病理组织充填。 X线表现: ⑴斑片状模糊阴影、磨玻璃样影; ⑵融合成片状、一段、一叶或一侧肺; 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⑷变化快,肺炎1-2周内吸收,肺结核周围渗出 影4周左右才明显吸收; ⑸病灶中心密度高,边缘淡。
水平裂正位:约第4前肋或肋间水平 侧位:斜裂中部前行至肺的前缘
肺叶
❖ 叶间裂分隔形成,左二右三; ❖ 副叶:副裂深入肺内形成,属先天变异; ❖ 常见副叶:①奇叶:奇静脉位置异常,与周围胸
膜反折处形成奇副裂,右上肺内侧部分隔为奇叶; ②下副叶(心后叶):自横膈内侧部向上内斜行 经下叶基底部达肺门,内基底段分隔为独立肺叶, 呈楔形,下叶内侧部,底位于膈面,尖端指向肺 门,右侧多见。
㈠肺泡实变 多为渗出病变如炎症、结核等所致
㈡结节与肿块
肿块>3cm,结节≤3cm,粟粒状结节<0.5cm。 良性病灶膨胀性生长慢,形态规则,边缘有包膜光滑, 恶性病灶浸润性生长快,多呈分叶状,边缘无包膜不光 整或毛刺,单发良性结节多见于结核球、错构瘤和炎性 病变,恶性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少数为肉瘤和单发转移 瘤,多发灶多见于转移瘤,肉瘤和转移瘤虽恶性,球形 肿块密度均匀,界清,肺癌尤是鳞癌可有空洞,非肿瘤 性病变也可形成块影,如结核球、炎性假瘤,结核球和 错构瘤可见钙化。
肿块>3cm,结节≤3cm,粟粒状结节<0.5cm
肺叶解剖划分
肺野
肺野人为划分 为了便于描述 病变部位所在
副叶-奇叶(先天变异) 奇静脉位置异常,与周 围胸膜反折处形成奇副 裂,右上肺内侧部分隔 为奇叶。
奇静脉裂
支气管 分叶分段
肺叶肺段
肺叶肺段
肺门:肺动静脉、支气管、淋 巴管的综合投影,动静脉为主。 肺门角:右肺门上下部夹角, 上由上肺静脉干、上肺动脉及 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构成; 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 肺纹理: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 布的树枝状影,由动静脉、支 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成。 气管分叉角:胸椎5-6水平气管 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夹角约 60~85度<90度。
体层摄影
支气管造影-支气管内注入造影剂形成人工对比
肺窗
纵隔窗
CT横断扫描
是重要手段
第二 胸部正常X线表现与变异
胸廓部分
锁骨上皮肤皱褶
正常变异-肋骨联合
胸大肌影
乳头影 乳房影
肋软骨钙化
肩胛骨内缘
胸骨
正常变异 叉状肋
颈肋 正常变异
叶间裂
右侧
左侧
斜裂:侧位显示 右侧:起于第5后肋端、止于膈面前缘2-3cm 左侧:起于第3-4后肋端,止于前肋膈角
面不清⑹对侧肺代偿性气肿⑺并可疝入患侧。 ⒉肺叶不张 ⑴体积缩小、均匀致密,界清; ⑵叶间裂、肺门及纵隔移位; ⑶邻近肺叶代偿性气肿; ⒊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朝肺门,基底朝外; ⒋小叶不张:斑点状致密影,周围绕以气肿透亮区。
右肺上叶不张
右肺上叶体积缩小, 呈扇形致密影,尖 端朝肺门,水平裂 上移,以下肺野代 偿性气肿,右肺门 上移。
正常水平裂位置
斜裂前移
左肺上叶不张
正位:左肺野片状密度增高影,左心缘不清,纵隔左移。 侧位:斜裂前移,下叶代偿性肺气肿达胸椎2水平。
右肺下叶不张
正位:右肺下叶体积缩小呈三角形致密影,底在 膈面尖指向肺门,肺门下移,以上肺代偿性气肿。 侧位:下肺呈片状模糊影。
右中叶肺不张
正位
侧位
前弓位
正位:右下肺野中内带见三角形模糊影,底位于右心缘。 侧位:三角形影底在前胸壁尖向肺门。 前弓位:三角形影底位于右心缘,边清,显示典型征象。
肺气肿
右侧肺气肿
双侧肺气肿
(二)阻塞性肺不张
⒈支气管完全阻塞致肺内气体减少(少 气或无气)伴肺体积缩小。
⒉一侧主支气管阻塞,致一侧肺不张; 肺叶支气管阻塞致肺叶不张; 肺段支气管阻塞致肺段不张; 末梢支气管阻塞致小叶不张。
(二)阻塞性肺不张
X线征象 ⒈一侧肺不张 ⑴患胸致密⑵膈升高⑶纵隔移位⑷肋间隙变窄⑸心缘、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