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租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恐惧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指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在胎儿出生的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在产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在产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危险的发生,降低产妇的病死率。
另外,由于产妇的自身身体素质、出血量等不同,预后将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租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
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为(26.15±
2.01)岁。
剖宫产42例,阴道分娩22例;初产妇35例,经产妇29例。
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39例,胎盘因素17例,软产道损伤7例,产后尿潴留1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規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常规指导。
取患者平卧位,适当的抬高患者的下肢,以便利于静脉回流,确保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
告知患者注意保暖,多饮水。
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由于产妇产后出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和产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应以真诚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耐心细致的替患者排忧解难,帮助患者树立起对产后出血的正确态度,使之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告知患者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方式以及后果等,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如果产后出血症状没有得到缓解,需要及时通知医生,遵循医生的医嘱服用药物。
对所进行的操作要给予解释,告知患者,鼓励产妇增进饮食和补充足够的水分,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
部分产妇不满意新生儿性别而有情
绪低落、烦躁不安的表现的,应与亲属配合做好产妇思想工作,心理疏导,以免产妇心理精神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
1.2.2临床护理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在控制出血的同时快速输血,需要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量使用大头针进行穿刺。
在必要的时候将静脉切开,确保血液快速输液输血,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输液过快过多而引发急性肺水肿。
针对宫缩良好而出血较多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软产道有无损伤,并做好相应的缝补措施。
例如针对侧切口延伸或者宫颈撕裂伤者必须尽早找出出血点,并及时采取缝补止血的措施。
另外,还需要正确评估出血量,观察流血是否会凝固,并注意患者的尿量以及颜色变化情况。
其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
采用双鼻导管,流量为4~6L/min,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畅顺。
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
同时,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
给予保暖,平卧,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恐惧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最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警惕,有效的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针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应该及时寻找出血原因,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
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产后2h,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产后出血症状的观察。
如果发生突发事件,需要保持冷静,密切配合医生处理。
另外,对产后出血的防止是非常重要的,在妊娠期就需要做好产前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孕妇合理搭配营养,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3]。
在分娩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产程,如果发现异常产程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提高助产技术。
在产后需要严密观察产妇的实际情况、生命体征和宫缩情况等,并适当的压迫宫底按摩子宫,从而使得宫内积血排除。
并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如果没有排空,应及时给予导尿。
并告知产妇以母乳喂养,早吸吮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减少阴道出血量。
针对高危产妇,需要注意保留静脉通道,并给予保暖。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减少患者的焦虑、恐
惧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春日.178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6):211-212.
[2]黄丽娟.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18(28):165-166.
[3]张凤珍,张红丽,贺翠林.产后出血32例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