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__绪论及备用
• • • • • • • • • • •
三、旅游饭店文化建设 (一)饭店企业文化 (二)旅游饭店企业理念 四、旅行社企业文化建设 (一)旅行社企业文化 (二)导游人员的文化人格 (三)旅行社产品文化内涵 五、旅游交通企业文化建设 (一)旅游交通的地位和作用 (二)旅游交通企业文化 (三)旅游交通企业价值观
第六章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
• 一、旅游出发地(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 • 二、旅游目的地(旅游地)社会环境文化 • 三、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的调适与保 护
第一节 旅游出发地社会环境文化
一、旅游出发地社会环境文化的界定 二、出发地社会环境对旅游的促进和反冲 三、出发地社会环境对旅游行为的文化劝导 四、旅游出发地社会环境文化的改善与变迁 1、提高文化凝聚力 2、提升文化素质 3、促进身心健康 4、改善国民精神面貌
• 三、旅游文化的构成 • 旅游主体文化:是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 征、行为方式等有关的文化。 • 旅游客体文化:与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的文化。 • 旅游媒体文化:与旅游供给、旅游产品关系密切 的文化、
• • • •
四、旅游文化学的学科体系 (一)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文化学的学科特点 (三)本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
• • • • • • 一、旅游文化的主要功能 (一)传承与认知功能 (二)教育与启智功能 (三)愉悦与审美功能 (四)规范与凝聚功能 (五)交流与经济功能
• • • • •
二、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地域性 (二)民族性 (三)历史性 (四)传承性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形成发展
• 关于文化的定义,我们采用目前我国比较 通行的说法,所谓文化,即文明,“指人 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 二、文化的结构 关于文化的结构,霍夫斯塔德提出了著名的“洋葱文化 论”(“多层文化论”)。 他认为,文化外表第一层是指服装、语言、建筑物等象征 物(symbols),第二层是民族性格(heroes),第三层是礼仪(rituals), 核心层是价值观(values),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奥的部分,它 是文化的基石。 虽然霍夫斯塔德提出的“洋葱文化论”对我们分析文化的 层次结构提出了新思路,但他提出的文化结构划分值得进 一步商榷。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
一、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的界定 1、概念 2、特点:相异文化、相遇文化、低势能文化 二、旅游目的地两种文化的相遇 三、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的改善与变迁 1、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促进政治的改良和进步 3、加快社会结构和风尚的变迁 4、文化的拯救和发展
• 据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鲁克洪在《文化的概 念》一书统计,从1871-1951年80年间,“文化” 的定义多达164种。而据法国人类学家摩尔统计, “文化”的定义则多达250多种。这说明文化的 外延模糊,内涵十分丰富。正如霍夫斯塔德 (Hofstede)所指出:“文化就像一只黑盒子,我们 知道它就在那里,但却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旅游文化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含义和构成 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 旅游文化的形成发展 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含义与构成
• 一、文化的含义 •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 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 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 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 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 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 二、中世纪西方旅游文化 • 1、欧洲中世纪,分裂的各国封建主世俗的政治统 治和统一的基督教教皇的神学统治,在欧洲形成 了双重统治体制,对欧洲社会及文化产生了重大 影响。 • 2、欧洲整体旅游水平受到限制,传教旅行和骑士 的行侠旅游异军突起。 • 3、形成了南北两大商贸区,商业航海旅行和冒险 旅游繁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东方之 旅”。
笔者认为,广义的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 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文化中最易产 生变化的因素;制度行为文化则是文化的中层结 构,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它决定了文化的 基本性质,它是文化中最稳定的因素。狭义的文 化则通常对应于精神文化。 • 也有人将制度和行为文化分为两个层次,提出文 化的四层次说。本人认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是文化的不同表述方法,不应分为两个层次。
第六节 休闲文化对旅游主体性情的 调适
一、休闲文化的概念及民族特色 1、休闲及休闲文化的概念 2、休闲文化的中西差异:休闲的历史不同、休闲活动的 性质不同、休闲活动的形式不同、休闲活动的内容不 同、休闲活动的功用不同 二、旅游与休闲文化的相互渗透 1、旅游与休闲的关系 2、作为特殊休闲活动的旅游 三、休闲文化的调适作用 1、动静平衡,张弛有度 2、优哉游哉,乐以忘忧 3、融入自然,天人合一
四、旅游文化形态的多样性
• 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古代 旅游文化、近代旅游文化、现代旅游文化;中国 传统旅游文化、中国现代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 化、异国旅游文化;东方旅游文化、西方旅游文 化;儒家旅游文化、基督教旅游文化、伊斯兰教 旅游文化佛教旅游文化 • 旅游文化的功能 • 1、陶铸自然 • 2、推动社会循环 • 3、陶冶情操
• • • • • •
旅游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1、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形成 2、西方旅游文化的形成 旅游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1、中古时期中国的旅游文化 2、中世纪西方旅游文化
• 一、西方旅游文化的发生与形成 • 1、地中海旅游文化圈:包括古埃及、腓尼基、古 希腊、古罗马和其他欧洲地区。这些地区的旅游 事项共同构成西方旅游文化。基本特征是求知冒 险、求真。 • 2、航海旅游和陆地旅行频繁。 • 3、对未知世界和事物兴趣浓厚,科学家和学者善 于游历和考察。 • 4、休闲式旅游在少数富有阶层出现。 • 5、西方的世界地理观念开始形成。
文化的结构
精神文化 制度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 旅游文化: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 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元素为依托,以旅游 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 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人类旅游活动 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是旅游主体、旅游客 体和旅游中介体相互作用 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 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旅游 哲理内核和旅游成果积淀。 • 二、旅游文化的结构 • 文化层次结构论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的 调适与保护
一、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调适与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旅游目的地社会环境和生活秩序的维护 四、旅游目的地社会本土文化的保护 消极影响: 1、本土文化真实性降低,出现趋同化、弱化或异化 2、庸俗化、商业化 3、仆从化 4、文化遗产被破坏
• 一、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 护 • 二、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行为 文化
物质文化
• 主体结构论(马波)
•旅游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产品经营文化
旅游经营文化
旅游企业经营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 旅游中介体文化、旅游地社会环境文化。 • 旅游文化的结构特征 • 1、动态线性结构特征 • 2、静态层面结构特征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发展 趋势
• • • • • • • • • • • 一、旅游文化是构筑旅游产业的核心和灵魂 (一)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 (二)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 (三)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二、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经营趋向全球化、网络化 (二)旅游产品趋向多样化、旅游活动趋向立体化 (三)旅游方式趋向个性化、分散化 (四)旅游服务趋向优质化、集约化 (五)旅游管理趋向知识化、创新化 (六)旅游发展的可持续化、绿色化
• 一、文化的概念 •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一词作出了界 定。最早把文化作为专业术语使用的是英国人类 学之父泰勒(Taylor,1832-1917),他在1871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如此界 定:“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人类学意义上 看,是由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 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与 习惯所构成的复杂综合体” 。
第四节 旅游企业文化的构建
• 一、旅游企业文化构建的 原则 • (一)物质文化 • 1、品质化原则 • 2、审美性原则 • (二)制度行为文化 • 1、顾客愉悦性原则 • 2、规范性原则 • (三)精神文化 • 1、以人为本原则 • 2、市场导向原则
精神文化 制度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二、旅游企业文化构建的基本方法 (一)培育共同的人员企业价值观 ( (二)树立良好的旅游企业道德风尚 (三)打造积极的旅游企业精神 (四)塑造良好的旅游企业形象 1、导入企业识别系统(CIS)(理念识别MI,行为 识别BI,视觉识别VI) 2、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
• 4、13世纪人文主义者的旅行出现。 • 5、西方旅游文化的发展: • (1)旅游主体的冒险精神和探求欲望得到 恢复和弘扬,审美意识开始萌生; • (2)中世纪的朝圣旅游促进了旅游客体的 发展; • (3)旅游设施和中介体开始恢复并发展。
• 三、西方民族跨越海洋并连接世界各大文 化圈 • 1、伊比利亚探险家征服海洋与连接文化圈 的壮举。 • 2、西北欧及东欧国家的探险旅游 • 四、西方旅游文化的急剧扩展及其对世界 历史的双重影响 • 1、正面影响 • 2、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