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
获得能直接应用于当地小范围情景 的知识;训练提高教师的研究那里
从学校情境中研究者遇到的实际问 题来确定 常常将问题的特别说明当作假设 教师阅读可用的间接资料,以对所 研究的领域有一般的了解
课题的确定 假设 文献查阅
与一般教育研究法的比较(续)
范围 抽样 设计 测量 资料分析 结果应用 一般教育研究
2.合作研究
也称合作行动研究,主要指校外研究者与 中小学教师一起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 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目的在 于唤醒教师的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 由此捕捉那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并以合理 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3.叙事研究
叙事是告诉别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 、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 叙事包含两个部分:故事和话语。故事包括 了事件、人物、背景等组成虚实内容的东西 ,是所发生的事。话语是告诉、表达、介绍 或叙述故事的行为,可以是口讲、笔写,或 表现于电影、戏剧或舞蹈,还可以是头脑中 没有表达出来的内部言语。 叙事研究的目的是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 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组成行动研究的 一份研究报告。
2.内部原因
(1)自然主义的定性研究方法的兴起 (2)被教师所广泛接受 (3)符合研究的发展逻辑和人的认识规 律
(四)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科技理性: 1.实际问题可以有通用的解决办法; 2.这些解决办法是可以在实际情境之外的地 方(如行政或研究中心)发展出来的; 3.通用解决办法是可以由出版物、训练或行 政命令等途径转换成实践者的行动的。 科技理性是在一种“研究—发展—传播”的 发明模式中进行运作的,具有信誉上的等级 特征。对实践者不信任,处于理论知识的最 低层,只能应用预先界定的知识。
行动研究个案案例.doc 小学生“阅读危机突围”策略研究行动研究案 例.doc
三、 行动研究的评价
优点 1.解决了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 2.产生了一个实在的成果或有用的程序 3.为改进教与学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其开展与实施 也相对容易 4.让学生和教师的课堂经历更为愉快 缺点 1.精确度最小,最容易产生误差 2.信度与效度最小 3.只适用于其所开展的具体环境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
1.与一般教育研究法的比较
范围
需要的训练
一般教育研究
在测量、统计学和研究方法方 面接受广泛训练
行动研究
无需严格设计分析,所需训练不必 很多
目的
获得可瀑布应用于总体内比较 大范围的结论;发展于检验理 论
以各种方法确定问题,但研究 者不直接涉入 需要提供可操作化处理和检验 的特定假设 需广泛查阅资料,以对所研究 的领域有充分的了解
4.反思环节 反思:对观察记录的现象、事实加以思考,判 断评价,并且修正计划和行动方案
内容与要求: 整理和描述 评价和解释 对观察结果提出报告 形成修正性的总体计划,设计下一步的行动 步骤和监察技巧
七步骤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拟订计划 4。搜集资料 5。批判与修正 6。试行与考验 7。提出报告
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 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 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 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1.研究主体是实际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专业 化的研究者 2.研究是在本地的学校环境中开展的 3.研究试图解决学校所关心的问题 4.研究成果是为个别的情境服务的,并不打 算推广到其他地区或组织 5.强调教师对自己实践的反思 6.重视及时反馈,反复修订,调整行动 7.行动研究总是能够发现新的东西,但是非 普适性的
(五)行动研究适用的范围
1.可用于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措施 ,可与心理咨询与行为矫正结合 2.可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进 3.可用于课程研究 4.可用于学校管理 5.可作为职业训练的手段,给教师提供新的 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师的职业分析能力和 自我意识
二、 行动研究的过程
从研究总体中获取随机样本
行动研究
通常以学校、班级中的教师或学生为 研究对象
需详细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开始研究前按一般形式设计,研究过 减少误差 程中,可变化,对控制要求不高 选取最有效工具。研究前要对 无需对测量工具进行预测,参与者不 测量工具进行预测试验 一定需要有测量方面的许多训练 要求有复杂的分析,强调统计 简单的分析即可,强调实际意义的显 上的显著性 著性 可普遍应用,但因研究者与教 可立即应用于研究者的工作,导致持 师的差异,妨碍了其应用 久性的改变,但范围有限
该环节中将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定总的行动计划,划分行动步骤 正在做什么?试图改变什么?理论基础是什么?可能采 取的策略行动如何? 制定第一行动步骤计划,内容: 行动的具体目标、理论基础,预期结果、人员安排,资 料设备要求,可能的制约因素 对行动步骤的监察方法的设计 实施策略行动的过程、结果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信 息的来源 手段:日记、工作记录、事例记录、现状记录、文件分 析、问卷、录音录像、照片、幻灯片、摄像 安排进度表
反思理性:
1.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特定的解决办法; 2.这些解决办法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发展出来,因为 问题是在该情境中发生和形成的,实际工作者是其 中的关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3.这些解决办法不能任意地使用到其他的情境之中, 但是可以被其他实际工作者视为工作假设,并在他 们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检验。 反思理性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它表达的是实 践者的“实践理论”的显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实 践者的知识整合在行动之中,实践者对自己行动的 放肆揭示,发展了那些潜在于其身上的实践理论, 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行动的意念以及相应的行动。
第五讲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案例.ppt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界说 行动研究的过程 行动研究的评价
一、 行动研究的界说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 (三)行动研究的缘起 (四)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五)行动研究适用的范围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创始人勒温:行动研究是指科学研究工作者 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在一件合作 的事业上。——研究者角度 布莱克维尔认为:所谓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 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问题,其研究 人员是学校教职员,其研究目的是改进学校 的各项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图使教育实际 与教育理论密切配合,并且能够给实际工作 者以深刻隽永的印象。
1.在课题选择方面,课题大而空,而且不是自身 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在问题界定方面,对所研究的问题缺少深入分 析和科学界定,以感觉代替认知 3.在研究假设方面,缺少科学的、可操作的假设 ,随意行动 4.在实施行动方面,注重行动,忽视过程研究 5.在结果评价方面,评价指标与实验目标不一致 ,导致对结果的虚假解释
制约行动研究的因素
行动研究者主体自身及其环境的制约因素: 1.工作能力如何? 2.就该课题实施行动的理论基础是否具备? 3.有多少时间? 4.所处的实际情境中有哪些人力、物力方面的限 制? 5.可能受到社会环境中的哪些人的影响? 6.可以找什么人咨询或商讨?
误区:
叙事主义者相信,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 事经验;人类不仅依赖故事而生,而且 是故事的组织者。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 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记录有关 教育经验故事的同时,撰写有关教育经 验的其他阐述性故事。这种复杂的撰写 的故事就被称为叙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
1.行动:惟有行动者才能成功。 2.合作: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共同研究 3.弹性: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切预 定的计划均可改变 4.不断考核或检讨:搜集情况资料,随时 修正,促成问题解决
3.观察环节 观察: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 察 内容与要求: 观察需要在行动的同时进行 观察的内容:行动过程、行动效果、行动条件和制 约因素、行动者情况、出现的问题,要求做好全面 详尽的记录 观察应该是有计划的:计划全面、灵活、开发 运用各种有效技术
(一)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行动研究法最重要的是一个由计划、 行动、观察和反思构成的,自我反思 的螺旋式循环。
(一)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1.计划环节 计划,即形成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 计划的内容与要求: 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 步骤的计划 计划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以能适应没有 预料到的情况和没有认识到的制约因素
(二)行动研究的途径
1.问题解决
指教师发现并“提出”了某个“教育问题”。 在行动研究中,提问者必须讲述自己遭遇了一 个什么教育事件,这个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它 是如何处理的,处理之后遇到了什么困惑。处 理某个教育事件之后剩余下来的困惑就是“提 问”。这是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旨在合作 解决教育问题。 因此,改变现实的提问方式就成为行动研究的 一条首要策略。
2.行动研究的行动特征
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 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
(三)行动研究的缘起
1.外部原因
(1)已有的教育理论无法满足教育实践发 展的需要 (2)原有的研究方法受到了教育实践发展 的挑战 (3)人文哲学的张扬引起了人们对于教师 作为个体人的重视
柯立尔:行动研究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 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科学性 斯腾豪斯: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 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改进 凯米斯: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 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 来引起和改进行动。——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