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三首
(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
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开成进士,曾任 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 身。 (2)李商隐擅长七律、七绝,特别是他 的“无题”诗,包藏细密,意境朦胧, 含蓄多情,对后世、特别是对宋初的西 昆派诗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3)有《樊南文集》、《李义山诗集》。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颔联,写今宵诗人心中引发的复杂而 微妙的感情(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 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 交织的爱情)。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那样 的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 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互相感知。 彩凤,彩色的凤凰。《山海经》:“丹穴 山,鸟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日凤。”灵 犀,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灵物,特别是它的 角的顶端和底部之间有白色的线(角质层) 相通。
拓展阅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 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表现相思之深和对 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表现 坚贞、执着的爱情,抒写了男女双方刻骨 铭心的相思之情。
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背景简介:
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 题材。这里,诗人选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夜 对的情节入诗。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 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 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 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别 有新意。
李商隐名句积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之一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比较鉴赏: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商隐《柳》是写秋日之柳,贺知章《咏柳》则 是写春日之柳。试比较二诗写景抒情的特色。 贺知章《咏柳》诗写春日之柳,纯为写景; 李商隐《柳》诗句句写景,却又是句句写人,情 景交融。 贺诗写景用比喻、拈连、设问的手法,如 “碧玉”、“裁”、“剪刀”,清新自然,令人 生爱惜之心;李诗写景寓情,用暗示手法,衰飒 凄凉,令人悲叹。
•诗歌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首联是对昨夜相会的追忆。星光闪 烁,阵阵轻风,诗人与意中人在画楼之 西、桂堂之东相会。画楼,雕饰华美的 楼。桂堂,用桂花香熏过的厅堂。诗人 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而只写一种温馨 旖旎而有暗示性的气氛,达到了一种只 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效果。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他不询问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这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 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 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 “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 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 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 “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 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 概极深沉。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尾联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自 己正如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 上班报到。爱情的间隔的惆怅与诗人 身世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听鼓应官, 听到报晓的鼓声后到衙门报到。兰台, 唐朝对秘书省的称呼。转蓬,被风吹 得不断在空中飞转的蓬草。
•诗歌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歌赏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首二句写(柳枝)曾在繁花似锦、令人陶醉 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样,在乐游苑 的宴会上随风起舞。“舞”,生动地写出了春 柳的婀娜多姿,也写出了柳枝的欢乐。乐游春 苑,即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 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人们节日游乐场所。断肠 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指美 好的春日令人陶醉。
主旨: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 无穷,含蓄而丰富。从表面看,诗人是 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 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 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 士。 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遭朋党之争, 沉沦下僚。
思考: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 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 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 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 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 却是为了“问鬼神” !这究竟是什么样 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 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 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2)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 试作简要赏析。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 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 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虽有夸张之意, 但感人至深,伤感断肠更能体现出诗人的伤痛心 情。
关于无题诗: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也 是他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他的 无题诗向来以难解著称,一部分实写男女 之情,也有一部分别有寄托,或介于两者 之间。但大都以悲剧性的相思为主题,交 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 复杂感情,这是因为晚唐时代的悲剧气氛 和个人悲剧命运在诗作中烙下了深深的印 记。
可怜夜半虚前席
夜半前席: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文帝当时 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 膝之前于席”的情状,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 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是承上而 来。 “可怜”,即可惜, “虚”者,空自、 徒然之谓。 如此推重贤者,何以谓“可怜”? 何以会是“虚”?诗人引而不发,诗也就显 出跌宕波折的情致,可谓举重而若轻。这又 是“转”。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颈联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 理解为昨夜的宴会情景,也可理解为今宵 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 刻凄清寂寞。送钩,古代人们在宴会上玩 的一种游戏。把钩依次在人们手中传送, 然后藏于某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分曹,分组。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用 器皿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诗歌鉴赏: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求”、“访”(咨询), 写出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 逐臣的“才 待贤态度之谦诚, “求贤” 调无伦”是 而至“访逐臣”,更见其网 其所以要深 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 夜相召的原 的程度。 因 。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 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 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 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虚实结合,打破时空的次序,根 据心理的变化来展现,营造迷离变 幻的、富于浪漫的气息。虚实结合 使诗歌更富于想象的空间,对主体 可有多种理解。
领悟主旨:
对于此诗主题理解各有不同,有说 是政治失意,有说是写爱情,有说是偷 情,但一般俱将此诗作为言情诗阅读。 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 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后二句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 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写秋柳的凄 凉情形。柳在春日是那样地风光无比, 受人瞩目,而眼下时值深秋,它又如何 愿意面对夕阳西下、寒蝉凄切的凄凉处 境呢!“清秋”,秋色已深。“肯”,岂 肯,不太愿意,既是反诘,又是感叹。
小结: 这首咏物诗用暗示手法融会了诗人深沉 的感慨。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 句写柳;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 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 之感。 这首诗大约是大中五年(851)诗人在 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写 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 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 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