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部分)

世界经济概论考试内容(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在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A)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

A西欧B北美C东亚D地中海沿岸2、第二次科技革命将世界生产力推向新水平,为资本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C)。

A 18世纪6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后30年代D 20世纪50年代3、(C)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已成为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A国际经济组织B非政府组织C跨国公司D各国消费者4、产业转移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由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先进国家在技术上的主导地位,技术上的主导地位又使(D)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A新型工业化国家B经济转轨国家C欠发达国家D先进国家5、特别提款权是(D)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世界银行B本国中央银行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20世纪80年代以来(B)以成为国际经济直接投资中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A绿地投资B跨国并购C建立战略联盟D项目合作7、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在(A)A东亚地区B拉美地区C中东地区D中东欧地区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A总理事会B部长级会议C秘书处D货物贸易理事会9、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核心是(A)它是由维纳首先引入的。

A关税同盟理论B大市场理论C交易费用理论D规模经济理论10、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周期长度为7-11年的成为(D)A康德拉捷夫周期B库兹涅茨周期C基钦周期D朱格拉周期11、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C)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欧盟自由贸易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2、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B)是政府主导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13、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有多种,其中(D)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日本模式C法国模式D德国模式1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15、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蒂芬.海默创立了(A)理论,成为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

A垄断优势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国际生产折衷16、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B)理论。

A雁形模式B产品生命周期C市场内部化D产品差异17、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

这种理论是(A)通货膨胀。

A结构性B混合型C需求拉起的D成本推动的18、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A)A钉住汇率B自由浮动汇率C联合浮动汇率D固定汇率19、熊彼特提出的(A),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A创新理论B二元经济模型C经济增长阶段理论D货币主义20、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C)A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消失B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C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D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失21、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D)。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资源种类很多,按能否再生可分为(ABD)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非生物资源D用之不尽资源2、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通过(BCD)等来影响世界经济,引发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A收入水平的不平衡B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C经济发展机会的不平衡D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环境的不平衡E国际秩序的不平衡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体现在(ABCD)等几个方面。

A决策参与权B利益分配C成本分担D国家地位E分工结构4、世界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历史进步而形成和发展,其发展进程大致可细分为(ABC)三个阶段。

A商品国际化时期B资本国际化时期C生产国际化时期D信息国际化时期5、国际分工按生产关联度可划分为(BC)。

A混合型分工B垂直型分工C水平型分工D单一型分工6、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会经过(ABC)三个阶段。

A创新阶段B成熟阶段C标准化阶段D衰退阶段7、根据跨国公司的行为动机,其对外直接投资类型可分为(ABC)。

A市场主导型B效率导向型C资源和资产导向型D风险分散导向型8、跨国公司间的战略联盟是其加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从现状看,企业跨国联盟主要有(ABC)几种形态。

A合并式联盟B互补式联盟C项目式联盟D水平式联盟9、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用四个指标来对一个国家的贸易战略的内向或外向加以分类,这四个指标是(ABCD)。

A有效的保护率B是否运用非关税措施进行控制C是否鼓励出口贸易D汇率定值过高的程度E政府是否干预对外贸易10、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ABCD)等方面。

A金融市场B金融交易C金融监督D金融机构E金融工具11、在协调国际经贸关系方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贡献是令人瞩目的,但也存在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ABC)等方面。

A地位不明确B规则不够严密C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D管辖范围不够宽12、世界贸易总协定管辖的范围包括(ABCD)等领域。

A货物贸易B服务贸易C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D与贸易相关的投资13、从长期的发展轨迹看,世界经济增长的总体和长期趋势似乎表现出一条正态分布曲线,世界经济发展可以分为(ABC)。

A农业经济时期B工业经济时期C服务经济时期D知识经济时期14、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ABCD)。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15、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引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在(ABD)。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来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16、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到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BD)。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17、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ABD)。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18、世界经济主要包括的领域有(ABD)。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19、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ABCD)。

A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B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20、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ACD)。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C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21、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ABCD)。

A保护本国的市场 B 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D积累资本或资金22、跨国公司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它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有许多微观层面的动因。

具体来看,一个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大体上有(ABCD)。

A充分利用本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B推动自己的成熟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C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在特定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D通过跨国内部化交易,实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目的23、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影响(ABD)。

A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B跨国并购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资金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C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D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24、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ACD)。

A战后欧洲,日本发展迅速,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B战后美国一直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C美、加、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D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用差别待遇对付外部竞争25、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ACD)。

A国际商品市场B国际人才市场C国际资本市场D外汇市场26、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ABCD)。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27、以下组织形式中,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ABC)。

A自由贸易区B经济联盟C共同市场D关贸总协定28、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ABC)。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融入经济全球化会带来明显的收益C增长或发展的竞争迫使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D发达国家的积极帮助和引诱三、判断题(前6题对,后6题错)1、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

2、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3、所谓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参与。

6、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扩大,称为贸易创造效应。

1、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

2、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一是固定汇率制,二是政府干预制。

4、《牙买加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体制。

5、国际直接投资以获取股息、债息为主要目的,而不谋求对企业的控制权。

6、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四、名词解释。

1、垂直型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先进国家与后进国家之间的分工。

这种分工主要表现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2、水平型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