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大班闽南童谣教案【篇一:开展幼儿闽南民间游戏】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开展闽南民间游戏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王惠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

”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

结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在闽南特色主题活动中的开展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内容。

如在闽台地区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信仰,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

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送王船”的闽南特色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幼儿喜欢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并利用各种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8名大班幼儿抬王船。

刚开始由于彼此步调的不一致,他们抬的王船东倒西歪,前进不了,经过大家的反复尝试,逐渐摸索到规律,幼儿齐心协力抬王船。

“嘿咻、嘿咻!大家齐用力哟!嘿咻、嘿咻!脚步要一致哟!嘿咻、嘿咻!力气要一样哟??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抬王船”游戏的内容、规则,不仅促进了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玩中学,各种潜能都得以很好的发挥。

2.在闽南民间艺术活动中的开展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的闽南童谣结构短小、韵味十足,能较快地反映闽南的风土人情、民俗、民趣。

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童谣来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

如“一放鸡”、“草蜢公”等,这些游戏童谣用闽南方言来朗读既压韵,又富有节奏、风趣。

幼儿边游戏边吟诵,动口、动手,其乐融融。

又如游戏“炒米香”:两名幼儿亲昵友好地边拍打对方的手掌边有节奏地念“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游戏中也可以循着数目次序摆出许多闽南小吃,幼儿享受了游戏的无穷乐趣,又丰富相关的生活经验。

利用充满诙谐、幽默的闽南民间音乐也能开展趣味十足的游戏,如“海龙王娶亲”中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模仿游戏中,使幼儿再次体验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特有的魅力和所带来的快乐。

(三)在闽南节日习俗活动中的开展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与文化不可分割,开展节日习俗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闽南地区有许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把握特有的节日文化底蕴,结合传统习俗开展闽南习俗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来反映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春节“攻炮城”游戏:据传,该游戏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抛掷、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该游戏也在台湾流传,数百年来成为闽台春节并可少的游戏。

我们利用这一节日习俗,创编适宜幼儿玩的“攻炮城”习俗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制的鞭炮,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炮城”、“攻炮城”,寓教于乐。

而元宵节的“踏火”习俗,端午节的“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都可以充分的挖掘利用,成为适合幼儿玩的闽南民间游戏。

(四)在闽南特色区域活动中的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活动。

从幼儿的认知出发,在生活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开辟富有闽南特色的民间游戏区。

如在闽南地区盛行一种名叫“葫芦问”的游戏,是当时民间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古老极具乡土特色。

这个游戏有它独特的闽南语口诀,游戏图纸呈螺旋状,囊括了中国神话中的八仙及其他一些动植物等,除了作为游戏终点的“张果老”外,其它图形都有两个。

大班幼儿在益智区中玩“葫芦问”时即要掷出骰子点数寻找相匹配的图形,又要念出相应有趣的闽南语口诀,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

美工区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闽南玩具棋等的制作,幼儿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做中学,开拓眼界,体验闽南娱乐游戏的乐趣。

闽南民间游戏区既弥补了集体活动不足,又极大激发和满足幼儿探索闽南民间游戏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游戏中也给教师提供了许多有利于观察幼儿并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机会。

(五)在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闽南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玩法多种,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强,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准备的材料也简便易行。

教师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到户外进行形式多样的闽南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许多闽南体育游戏贯穿了跑、跳、爬、平衡等各种动作的练习,如“点油点兵兵”、“田蛤仔”等闽南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形式生动有趣,本身就包含体育活动的目标,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促进了的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开展闽南民间体育游戏,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主训练。

早操活动中,教师将闽南流传以久的玩具“贡球“和”“钱棍”经过改制,再配上闽南民歌小调的音乐,编排了别具一格的闽南民间器械操和体育游戏,成为幼儿每天喜爱的体育活动。

幼儿闽南民间游戏是开展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戏已经不仅是游戏,它用最快乐的方式传承着那些不再被熟悉的乡音,逝去的历史文化,和不再被记忆的闽南民俗风情。

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幼儿心中萌芽了。

【篇二: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龙源期刊网 .cn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作者:陈清清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

民间小吃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我园位于沿海文明古镇——安海镇,这儿的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我园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确立了《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研究。

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闽南小吃文化,努力让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闽南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抓住地方特色,挖掘闽南小吃文化我们位处沿海地区——闽南。

闽南不仅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在前端,连小吃都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海蛎煎、土笋冻、润饼菜、咸粿子、上元圆、花生仁汤、蒜蓉枝……这些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特色。

为了激发幼儿对闽南美食文化的兴趣和欲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课题活动中,我们以闽南小吃——“上元圆、花生仁汤”作为研究的目标,将小吃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通过参观访谈、亲临品尝、表达表现、动手实践、家园互动等多种手段,不仅让幼儿亲自感受生活实践的乐趣,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也让他们初步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

二、丰富闽南小吃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一)认真收集可利用的小吃资源丰富小吃内容闽南小吃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程,我们只能上网查找,探寻本地小吃及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小吃文化,结合本地不同季节的小吃,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探索小吃有利于幼儿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在探索小吃时,我们要充分选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通过视听、触、嗅,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和直接的经验。

闽南小吃文化的原材料比较容易收集,也方便幼儿观察。

但很多闽南小吃的制作比较复杂,幼儿必须通过观察和实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小吃的内涵,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吃,吸引幼儿对小吃的爱好和兴趣,进而引起幼儿探索小吃的欲望与热情,进而更有兴趣地想学。

(三)小吃文化对幼儿艺术和文学的熏陶【篇三:大班游戏及语言活动】大班表演游戏活动设计执教者:康丽春时间:2011.4.15一、上周游戏分析:上次游戏中发现,刚学习表演的游戏《白雪公主》里的皇后前后性格变化比较大,孩子们特别不大会表演皇后打扮成老婆婆买东西的那段情节。

因此,本活动将重点通过皇后的不同表情卡和间接学习同伴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同时,我们将借助百宝箱帮助幼儿学习创编故事情节。

二、活动目的:1、能熟练地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并用较形象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根据情节内容展开想象,并创造性的进行表演。

3、能自觉地按要求收拾游戏材料,并归类摆放。

4、知道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增强自己保护意识。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白雪公主、王后、七个小矮人,猎人、王子的服饰和头饰。

(2)、游戏材料和道具:房子、花草、桌子、椅子、餐具、床铺、镜子、丝带、苹果、梳子等。

2、知识准备:熟悉故事内容,并会复述故事。

四、活动指导:1、出示皇后的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表现故事中皇后的不同心情。

2、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让大家观赏、评价。

并指导幼儿尝试模仿同伴的形象表演。

3、提出游戏要求:(1)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2)一起布置好场地才开始游戏,游戏中不争抢角色。

(3)不打扰邻组幼儿的游戏。

(4)一起收拾玩具,能把玩具归类摆放。

4、幼儿自由协商角色和游戏主题。

5、布置场地,分组游戏。

师观察幼儿的表演情况,进行间接指导,重点鼓励《白雪公主》的幼儿能根据角色特征大胆表演。

6、收拾玩具材料,指导幼儿学习互相评价。

并让大胆表演并有创意的幼儿,表演某一动作或故事中的某一情节,促进幼儿互相学习,提高游戏水平。

7、提问:故事中的白雪公主被猎人带到森林里,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将在下次游戏中继续创编故事情节。

大班语言活动:三个咕噜噜(阅读)执教者:刘丹婷活动时间:2011年4月15日设计意图:《三个咕噜噜》这个故事是福建省亿童亲子早教中心研发的分级阅读第六级第五本阅读教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天真率直的小狐狸替爸爸照看一个大竹筐,竹筐里不停地发出的怪声音,让小狐狸充满了好奇,一次次揭开竹筐,大鱼、小鸟和灰兔一次次地逃脱,孩子们一定会为三个咕噜噜的机智竖起大拇指,更为小狐狸的可爱感到好笑。

因此,我想尝试把这个教材分别用阅读和故事两种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活动,进行一次语言活动的研究,体验一下同一教材用不同形式的组织教学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狐狸的天真和三个咕噜噜的机智。

活动准备:1、大图书和人手一本配套小书。

2、音乐。

活动指导:一、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你听过的故事中都是怎样评价狐狸的?在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狐狸,它究竟可爱在哪里呢?二、师幼共读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页,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图书的名字叫什么?(出示大字卡:咕噜噜)三个咕噜噜是什么东西?谁来猜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