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警戒

药物警戒


近 况
近年来,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 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和组织体系在 不断完善,挖掘药品风险信号的技术 水平有所提高,应对药品安全突发事 件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0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 了 2009 年国家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共收到药品不良 反应/事件报告表638996份,化学药品 的报告病例数占86.7%,涉及3100余个 品种;其中,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 540717份,占84.6%;剂型分布以注射 剂为主,占59%。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对照组相比,西布曲明组 患者出现严重、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警戒快讯与信息通报
关于西布曲明的最新国际安全性信息
【SCOUT研究情况和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 2010 年 1 月 21 日,欧洲药品管理局 ( EMA )建议在欧盟范围内暂停西布曲明上市许可;英国 基于欧盟的评估结果,要求企业停止西布曲明的销售;美 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要求企业在西布曲明的说 明书中加入新的禁忌,包括冠脉疾病、中风、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心律失常等;澳大利亚医疗产品局( TGA )强调 了西布曲明产品说明书中已有的建议,新添加了有关对 SCOUT 研究的描述性信息和一项警告,即建议患者在使用 西布曲明适当疗程后没有减肥效果应停止用药,并要求企 业发布了致医务人员的信,警告西布曲明相关风险。
药物警戒就是要使医药工作者对严重不良反应更敏 感,从而更迅速地采取有力的防范和治疗措施,减少不 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保障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三、我国的药物警戒
1999年11月,中国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2001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71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制度。
工作内容不尽相同:药物警戒工作包括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工作以及其他工作。例如用药失误;缺乏疗效的 报告;药品用于无充分科学依据并未经核准的适应证; 急性与慢性中毒病例报告;药物相关死亡率的评价; 药物滥用与误用等。
2.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 本质不同
区别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集中在药物不良信息的收集、 分析、上报等方面,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手段。而药物警 戒则是积极主动的开展,药物警戒是对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的进一步完善,也是药学监测更前沿的工作。
警戒快讯与信息通报
美国FDA警告静脉注射异丙嗪可致严重组织损伤
使用注意事项:
①静脉注射异丙嗪可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包括引起坏疽、需要做筋膜 切开术、皮肤移植或截肢; ②异丙嗪在血管周围外渗、意外的动脉内注射、神经元内或神经元周围 渗透可引起严重组织损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盐酸异丙嗪的最佳给药方式为深层肌内注射,禁止动脉和皮下注射异 丙嗪;
强药物警戒,促进合理用药”。 2007年11 月,第一届中国药物警戒研讨会召开,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基础 上建立药物警戒制度。 2009年6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发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2009年9月,第二届中国药物警戒研讨会召开,主要议题是“药物警戒与药品风 险管理探索与实践”。
⑩鉴于其呼吸抑制的致命风险,异丙嗪不得用于两岁以下儿童。
警戒快讯与信息通报
关于西布曲明的最新国际安全性信息
2010年1月21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其网站发 布信息称,其人用药品专家委员会(CHMP)依据一项有关 西布曲明(Sibutramine)的安全性评估(SCOUT研究的初 步结论),得出:该产品风险大于效益,建议在欧盟范围 内暂停上市许可。 为使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及时了解西布曲明的使用风 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通 报此安全性信息。
杂志及网站
《中国药物警戒》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警戒快讯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
美国FDA警告静脉注射异丙嗪可致严重组织损伤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发布信息,要求修订盐 酸异丙嗪注射液说明书,增加黑框警告,强调该药品的严 重组织损伤风险。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抗皮肤过敏、镇静、 晕动病、恶心以及麻醉和手术所致的呕吐,并可作为控制 术后疼痛的辅助止痛药。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商品名非那根,惠氏制药已经停产。
警戒快讯与信息通报
关于西布曲明的最新国际安全性信息
【产品基本情况】
西布曲明为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其体内代谢产物可 抑制去甲肾上腺素、 5- 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增加 饱食感并加速能量消耗。 1997 年由雅培公司首先在墨西 哥上市。我国的上市时间是 2000 年,为处方药,商品名 有曲美、赛斯美、曲婷、亭立、奥丽那等,目前仍在销 售。雅培公司于2001年在我国获得进口注册证书。 国内药品说明书明确西布曲明适用于饮食控制和运动 不能减轻和控制体重的肥胖症治疗,包括减轻体重和维 持体重的减轻,治疗应与低热量饮食和运动结合进行。
1974年,法国首先创造了“药物警戒” (Pharmacovigilance,PV)的概念。 药物警戒可以理解为监视、守卫,时刻准备应付 可能来自药物的危害。
药物警戒扩展了监测的范围,不仅是药品不良反 应( ADR ),还包括药物不良事件 (ADE) ,并通过对 药品安全性监测,综合评价药物的风险/效益比,进 而对风险因素加以控制和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达到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修订草案)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规 (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 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药品监督管 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 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 工作。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工作,承担 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与实施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省级和市级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工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技术工作,承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 和维护工作。省级和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工作。
二、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 似 之 处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具有很多 的相似之处。最主要的在于,它们的最终 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改善公众身体健康状 况,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1.药物警戒不等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区别1
涉及范围不尽相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涉及的是质量 合格的药品,是上市后的药品,而药物警戒涉及质量 合格药品,处于研发阶段的药物,假药劣药,药物与 化合物、药物及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④目前使用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规格为 25和 50 mg/ml 两种, 50 mg/ml 的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仅限用于深层肌内注射,25 mg/ml的盐酸异丙嗪注 射液可通过深层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 ⑤如需静脉滴注异丙嗪,推荐的最大浓度和给药速度速分别为25mg/ml和 25mg/min。
警戒快讯与信息通报
警戒快讯与信息通报
关于西布曲明的最新国际安全性信息
【建议】
医生处方西布曲明时注意说明书中标明的禁忌症。处方时应告知患者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并在使用适当疗程后没有减肥效果则停止 使用。
无论是治疗肥胖还是希望通过减少体重达到塑形的人群,应长期坚持 科学的生活方式,切忌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减肥类药物。 药品生产企业立即将现在已知的用药风险告知医生;针对已知和潜在 风险立即修改完善说明书,提示安全合理用药;制定西布曲明上市后 药品警戒计划书,制定相应的上市后研究、系统评价西布曲明临床安 全性的方案,并主动实施。


2002年底,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004年3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正式颁布。 2004年7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中心主办的《中国药物警戒》杂志创刊。


2004年11 月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召开,大会主题为“加
2010年度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王雁群 王耀霞
提纲
药物警戒
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我国的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简介
药师在药物警戒中的作用
国外药物警戒
人类疾病谱变化
消费者自我药疗行为明显增多
假劣药品监管漏洞、媒体广告 及互联网夸大宣传 新药的发现与应用增多
警戒快讯与信息通报
美国FDA警告静脉注射异丙嗪可致严重组织损伤
FDA对1969年至2009年发表的文献和不良事件报 告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审查,发现异丙嗪静脉给药 导致需要截肢的坏疽病例。最常见的截肢部位包括 手指和手掌,此外还发现很多其他的注射部位反应 病例,例如注射部位疼痛、发红、静脉炎、紫绀、 肿胀、起泡、坏死和神经损伤。
①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
②发现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增长趋势;
③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
④对风险 / 效益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发布相关信 息,促进药品监督管理和指导临床用药。
目 的
药物警戒的目的包括:
①评估药物的效益、危害、有效及风险,以促进 其安全、合理及有效的应用; ②防范与用药相关的安全问题,提高患者在用药、 治疗及辅助医疗方面的安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