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警戒在国内的体系构建

药物警戒在国内的体系构建


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尤其应警惕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
制药企业建立药物警戒体系,有助于企业第一时间掌握 药品在研发、生产及上市后的安全性信息,并采取适当的干
预措施来降低产品的风险,确保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8
三、药物警戒对制药企业的意义
药物警戒对制药企业的意义 历史上及前几年的诸多药害事件无不留下了惨痛而深刻的教 训,给企业的药品安全警戒管理带来了借鉴和启示。
29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构建
1、优质的产品----PAT技术应用
产品质量的均一性是保证上市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 公司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引入PAT过程分析技术,对有关原 料、生产中物料及工艺的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进行实时过 程控制。和传统质量保证手段相比,在确保最终产品的质
量方面,具有非常明确的优势。
(一)、研发阶段:
•动物实验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临床试验应充分策划
策划临床试验,发现未知的ADR,开展基于适应症的分析: 谁将会使用药物?主要风险是什么?环境因素和危险是 什么?防范潜在风险的措施?
关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细节,尤其是药品不良反应。
26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构建
(二)、生产阶段:
不良事件的,应快速及时做出处理决定,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19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制药企业药物警戒工作信息控制
• 研发
1 2 3
4
• 策划临床试验,发现未知的ADR、药物相互作用
• 生产
• 持续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均一性
• 上市后
• 积极开展临床再评价研究,完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
• 信息处理
• 对收集的信息分析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及预防性措施
20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主要工作包括:
早期发现未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 发现已知药品不良反应的增长趋势及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 对风险/效益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发布相关信息,促进药 品生命周期的持续改进管理和预先指导临床用药。 检出和确认不良事件是药物警戒的首要任务,而在确认后
国内制药企业药物 警戒管理体系的构建
1
目 录
一.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简介
二.国内药物警戒发展
三.药物警戒对制药企业的意义
四.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
构建介绍
2
一.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简介
药物警戒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药物警戒的定义和目的如下: 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 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药品生产企业应特别关注:
发和上市进行干预,高度关注药物警戒信息的识别,能 够及时对识别到的药物警戒信息进行控制,做到对高危 药品早发现,早处理,建立健全完善的药品风险管理制 度和体系,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16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制药企业药物警戒信息识别
研发环节: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疗效、ADR)
生产环节:药品质量水平、不合格药物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加强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药物警戒风险管理意识
研究 临床前 临床(ⅠⅡⅢ期) 上市 生产和销售
药物 警戒
GLP GCP GMP GSP GDP
安全
临床(Ⅳ期)
有效
质量
14
持续改进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由ADR监测工作上升为药物警戒管理工作
药物警戒 体系管理 专业的队伍 广泛的临床信息及预先风险干预
药物警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药品安全性的监测,综合 评价药物的风险效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 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4
二.国内药物警戒发展
ADR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制度的发展
1999年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 局令7号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
得出的数据和评价结论。
18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制药企业应高度关注药品上市后药物警戒信息的识别
加强主动报告的意识,建立主动报告的体系 主动开展上市后的Ⅳ期临床研究(至少2000例),增加发现罕 见(1/10000)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 未能通过安全性评估的以及临床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及安全
10
三、药物警戒对制药企业的意义
召回 销毁
利润↓
停产
倒闭
失业
11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研发
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引起 药物的安全性事件发生
上市前临床
采购 检验 生产

销售 患者
药物警戒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于保护患者的安全
12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充分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 2010版GMP已经明确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 第二章 质量管理 第四节 质量风险管理 第十三条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 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 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第十四条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 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第十五条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 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 13 适应。
企业相比依然很小。
7
三、药物警戒对制药企业的意义
药物警戒对制药企业的意义
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样本量有限 (500—3000人 ),病种 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 (老人、孕妇和儿童 ),一 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 难于发现。有些问题必须在大面积使用后方能发现。因此,
目前药物警戒体系在我国制药企业范围内很多方面还不 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药物警戒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不足、药物警戒体系尚未健全、用药安全监测体系有待
完善、药品风险管理计划尚未建立、药物警戒相关法律法 规尚未健全等问题。
6
二.国内药物警戒发展
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现状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在药品风险干预中处于明显被动地位, 在信息干预措施中主要有修改说明书,在市场干预措施中 主要有药品召回,偶尔采用主动撤市,这些干预措施都是 ADR/ADE发生后的补救性措施,缺乏预防性干预措施。 企业主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积极性不够,虽然规定 强制报告,但目前上报比例与美国的报告90%来源于制药
2004年
2011年
部令81号
5
二.国内药物警戒发展
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现状
我国药物警戒概念引入晚,作为药物警戒内容之一的 ADR监测工作也只有不足20年的时间,但总体上讲,我国的 药物警戒工作已全面展开,正处于整合、理顺阶段。随着 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药物警戒和药品
风险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药品监管的各个领域。
使用环节:药物治疗错误、无药效、无足够科学根据而将药品 用于未经批准的适应证、急慢性中毒、与药物相关死亡率的评 估、药物的滥用与误用等
17
四、国内制药企业开展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
制药企业应高度关注药品上市前药物警戒信息的识别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显示,在43种小分子化合物发现的93 种不良反应中,只有19%在动物研究中被发现。 药品在上市前的Ⅰ-Ⅲ期临床研究中能发现最常见的不良 反应( 即1/100~1/1000),且都是在可控的试验条件下
药物警戒目的
从概念上来讲,药物警戒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更为广泛, 涵盖了药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整个过程,主要目的: 提高医疗质量及与药品应用相关的安全性; 提高公众的健康及与药品应用相关的安全性; 有利于对药品的收益、危害、效果及风险的评估,鼓励药 物安全、合理和更有效( 包括经济) 的使用; 加强对药物警戒的理解,并进行相关教育和临床培训,促 进与公众的有效交流。
30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构建
1、优质的产品-----质量标准提高
持续提高上市产品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主动与各级药检部门合作,对上市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 方法、质量指标进行持续提高。 通过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持续
又凸显出防范的重要性,没有严密的防范措施就将失去药物
警戒的意义。
21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构建
绿叶制药ADR监测情况
作为有责任感的药品生产企业,多年来绿叶制药始终坚 持把“药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企业是药 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持续关注上市药品的生产 质量及其临床的用药安全。 自国家颁布相关法规之日起,绿叶制药便建立了相应的 SOP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门人员负责药品ADR监测工作, 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构建
绿叶制药药物警戒体系建设
绿叶制药以原ADR监测与报告体系为基础进行拓展,已 基本建立了涵盖研发阶段的非临床、临床研究,生产阶段 的药品质量管理,药品上市阶段的再评价在内的全面有效 的药物警戒体系。
收集到的信息由集团专门的药物警戒部门进行分析评价,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4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构建 绿叶制药药物警戒体系建设 绿叶制药倡导“全员参与药物警戒管理”的理念,集团 从高管至一线营销人员,以及所有的生产、质量、研发
人员,包括办公行政人员,均在药物警戒工作中承担相
应的职责;充分发挥集团化管理的资源和优势。
25
五、国内制药企业药物警戒管理体系构建
“反应停”事件(研发环节)“牵手观音”(使用环节)
生产(原辅料采购检验)
生产(灭菌工艺变更)
生产(清场清洁)
9
销售(擅自更换包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