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5816字一、情景导入,怡情激趣(课前播放优美的山水风光画面,配乐《寂静的山林》)师: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在兴致勃勃地欣赏风光,我猜想你们一定挺喜欢旅游吧(生微笑点头)和你们一样,我也喜欢旅游观光。
因为大自然的山水鬼斧神工,钟灵毓秀,它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色,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景;有“造化钟神秀”之雄奇,更有“清泉石上流”之幽雅,谁不愿亲近它呢今天,就让我们共读美文,随古人吴均来一次山水之旅。
(屏显课题、作者)师:对吴均有点陌生吧赶快看看注解1。
生: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师:有这样一首诗,“山际见来烟……”生:(自然顺接朗诵)“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师:这首《山中杂诗》就是吴均的作品。
他的诗文大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人称“吴均体”。
(指一生)你能为我们读一下课题,并解释它的意思吗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对了,“与”是给的意思,“书”就是书信。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书”也指书信。
二、涵咏诵读,体味文美(一)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师:我们通常给朋友写信,大多是写生活学习近况吧(生点头称是)古人吴均会给朋友写什么呢咱们还是先“读”为快。
不过,要注意结合注解读确字音,读通文意,并把不懂的地方勾划一下。
自由大声地读起来!(屏显: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生大声朗读,师巡视)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遇到问题没有生1:“游鱼细石”的“细”是什么意思生(脱口而出):细小。
师:对了,这个“细”可不是指的粗细,而是指微小。
生2:“风烟俱净”的“净”是不是干净的意思呢生3:这里应该指风停了,烟雾都散净了。
“净”是一个动词,消散。
师: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看看后文,哪两个词也是同样的用法生4:“轩邈”,这两个词是高和远的意思,注解里有“作动词用”。
师:你读得真仔细!你们也可把自己认为要注意的词给同学们作个友情提示呀!生5:我提醒同学们注意,“任意东西”中的“东西”应该是“向东向西”的意思。
师:这种用法以前遇到过吗想想《夸父逐日》。
生6:“天倾东南”的“东南”也是“向东南”的意思。
师:你很善于记忆积累。
我也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下独绝”和“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思不一样。
生7:前一个是“极点,独一无二”的意思,后一个指“停止消失”。
师:成语“巧妙绝伦”的“绝”正是指“独一无二”,“群响毕绝”的“绝”则是后一个意思。
师:你看,我们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比较,积累词汇,这可是我学古文的一个锦囊妙招哦,今天送给同学们了!(二)入情入境,读出韵味师:你们读了这封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1:这篇文章很美。
(板书:文美)生2:作者给朋友写信,介绍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板书:景美)师:是啊,难怪有人曾赞叹“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呢。
三分文章七分读,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封美丽的书信。
谁愿意展示自己呢(指名)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当当评委!(一生朗读全文,屏显课文,配乐《渔舟唱晚》)师:欢迎各位评委点评!生3:他读错了一个字,“急湍甚箭”,tuān,他读成了“端”。
师:你是一个细心的评委。
“端”和“湍”,偏旁可不一样哦。
生4:我觉得他读快了,应该把语速放慢些。
师:嗯,这里的景这样美,朗读时语速可以放慢一些,带着愉悦的感觉,带着欣赏的味道,入情入境地读。
生5:他在读第2段时,语速和语调应有变化,最后一句写水流得很快,应该读得急一点,高昂一点。
师:你可以示范一下吗生5:读“水皆缥碧……猛浪若奔”。
(最后一句读得有气势)师:你不仅评得好,读得更好!师:这篇文章的句式和以往读过的古文有没有区别呀生:四字一句。
有很多对偶句。
师:这些句子读来有一种什么感觉生: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师:所以,我建议你们读的时候学学古人,摇头晃脑,读出韵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大家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读起来!读完了,找一个你觉得景致最美的句子!(三)个性朗读,读出自我师:我想送给你们一个展示美的机会!把刚才选择的美句用这样的句式读出来!(屏显句式:这里的真美,你看(听),(原句)。
你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同桌合读、小组合读,看谁读得最美!(生朗读准备)师:好,我们的船正在富春江上任意飘荡,两岸景色美不胜收。
你听,游客们正在纷纷赞叹呢!生:这里的山真美,你看,“夹岸高山……轩邈”。
生:这里的声音真美,你听,“泉水激石……百叫无绝”。
……(学生朗读积极投入,师简洁点评)三、品析揣摩,欣赏景美(一)明结构之妙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不由想起一句诗:“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妙笔向朋友描绘美景的。
文中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特征呢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奇山、异水)师:哦,这八字总领全文,紧接着作者从哪两方面写景(生:山、水)这里先总说再分说,真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啊!(二)赏水之“异”师:富春江的水有什么奇特之处呢生:这里的水很深,很清,因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生:水有时候很净,“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时候很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张开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奇异的江水呢(生思考,提笔写关键词,同桌交流)生:富春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翡翠;富春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细石;富春江的水真急啊,速度竟比奔马还快!师:你的排比句式真美!生:富春江真像一条长长的青白色缎带,在两山之音蜿蜒舞动着。
江水绿绿的,静静的,清清的,各色鱼儿在水里自由穿梭追逐,有时在石缝间捉迷藏,有时又和映在水里的云朵的影子嬉戏呢。
师:啊,你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把这江水描绘得这样美!你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小作家!师:同学们的描绘和作者一样美,不过作者只用了24个字,更凝练一些。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地方写得最好呢生:我喜欢“水皆缥碧”一句,“缥碧”不仅写出了水的颜色,也巧妙地写出了水深。
师:你善于从字词中发现妙处,这是好方法!生:我最喜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这里有动景有静景,二者结合富有生机。
师:是啊,鱼之动,使水别有生趣;石之静,衬得鱼娓娓可爱。
动静结合,生机无限啦!其实这一段还有一个地方也用了这种写法,你发现了吗生:前面写水是静态的,后面的水富有动感。
生:我认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得好,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雄壮。
师:是啊,急流奔泻胜过飞箭,波涛汹涌势如奔马!你能把这两句话美读一下吗(生富有激情地朗读这一句)师:我也感觉到了江水的壮美,生命的奔放之美!读到这里,你有没有联想到写壮美之水的诗文呢生:《三峡》中有“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师:这是长江水的奔放美。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庐山瀑布的壮阔美。
我也想起了写长白山瀑布的诗句“银河落下千堆雪,瀑布升起万缕烟。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富春江水的奇异。
(生齐诵第2段)师:我们发现,这一段作者以简练传神的笔法写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激越之美,突出地表现出一个“异”字。
同学们从字词、修辞和写法等方面品析文章的妙处,这是你们自己寻得的锦囊妙招哦!(师生齐诵第2段)(三)赏山之“奇”师:真是“舟行富春江,人在画中游”啊!领略了江水之异,我们再一起去看“山”。
这时候,我们来开展一个小活动,叫做“山林寻美”。
我这个导游给你们提示了几条路径,你可以参考。
大家可以分成四人小组结伴而行,别忘了把找到的美点做个简单的批注。
(学生阅读批注活动)屏显:路径:1、观景(山):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现山的奇特(山的美)2、品文:品字词、赏修辞、析写法师:你们在山林中有哪些收获呢生:“夹岸……成峰”,山本来是静止不动的,默默无闻的,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把山写出了动感。
师:你说的是写法美,化静为动。
哪些词写出了动感生:“竞”、“争”、“轩邈”、“直指”这些词写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动感。
师:这是一种刚劲的力量美。
生:我从这几句感受到了山的形态美。
我还从“泉水激石……无绝”几句感受到了山上的声音美。
师:哦,这里写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用个词形容一下!生:这里有泉声、鸟叫声、蝉鸣、猿叫,我感觉这种声音挺热闹,很欢快。
生:我觉得这些声音是和谐的,充满了生机。
师:山养育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又给山以勃勃生机。
这里的声音可以称之为——生:乐曲。
天籁!师:从这美妙的天籁中你能感受到山上的什么气氛呢(生凝神思考)生:我觉得山上是热闹的,又是幽静的。
师:(疑惑状)哦这不是矛盾吗生:这里作者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因为寂静,才听得见这些美妙的声音。
我是想起了一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你分析得真好!其实,从这些声音里,我感觉到的不仅是山林的幽静,更有作者内心的纯净啊!生:我发现了修辞美。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具有音韵美。
(男女声对读这个对偶句,体会对称的音乐美)生:我觉得这里的词语很美。
“泠泠”“嘤嘤”两个叠词,读来也很有韵味。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里的“泉水激石”的“激”为什么不用“敲击”的“击”呢师:你读书真爱思考。
咱们可以讨论一下,词典这个军师也可搬出来用!(参与学生讨论)生:我觉得“激”有“激情、激昂”的意思,“敲击”的“击”只是一个动作,用“激”更能表现水撞在石头上很急。
生:我查了词典,“激”有“水遇到障碍物向上涌”的意思,还有“急剧强烈”的意思,“击”只有“撞击敲击”的意思,读到“激”字,更能让我们想像泉水撞在石头上四处飞溅的形态。
师:嗯,很有道理,用“激”也更能让我们想像泠泠作响的美声呢!作者写景,可真是字字珠玑啊!我们读过的诗文中,也有不少像这样妙词传神韵的诗句呢!生:“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香”。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很形象。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是经过反复琢磨推敲了的。
师:我们的积累这样丰富,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妙用字词哦。
生:我还要补充,我从最后一句话中读出了山上的光影美。
忽明忽暗,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生朗读这一句,体会明暗交替的光影美)师:我也在这里仔细寻找过美点呢,这是我的收获:(屏显:这里的山,美在山势奇特,高峻雄奇;美在天籁动听,生机勃勃;美在明暗交替,色彩奇异。
这一段文字,美在角度丰富:视听结合,有形有声。
美在动静互衬:写山之势,化静为动,显生命力,写山之声,以动写静,衬清静心。
美在用词传神,美在修辞生动,美在骈散相间,美在有景有情……)师:这真是美点多多,美不胜收啊!让我们用最精彩的诵读来表现这说不尽的美!(生齐背第3段)四、探究交流,领悟情美师:“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吴均在这封信中没有叙写一些生活琐事,转而用美丽的文字描绘美丽的景致,心中一定也有特殊的感情吧请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