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单基因病课件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病 课件
单基因病( ):某种疾病的发生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传递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分类:6种
一、系谱(): 二、系谱分析法( ): 三、先证者(): 四、系谱中常见的符号:
第一节 系谱及系谱分析法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配偶关系 近亲婚配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先证者
常染色体性状的杂 合子
·
X连锁隐性携带者
已死亡个体
Ⅰ
1
2
Ⅰ,Ⅱ代表世代数
1,2代表每一世代
Ⅱ
各成员的编号
1
2
婚后未生育
系谱中常用的符号
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
第2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理论上、的个体均可发病,但是一般患者为杂合子,基因型为。
分类:六种
一、完全显性遗传( )
杂合子()的表现型及显性纯合子()完全相同。 例如:短指症:第一个人类完全显性遗传的例证,表现为指(趾)骨短小或缺如。 基因定位于2q3536,我国科学家贺林已克隆该基因。
45 Ⅰ
1
2
41
Ⅱ 1
2
30
Ⅲ
1
2
3
Ⅳ
20
1
44
3
4
5
6
42
46
4
5
6
7
8
一个 舞蹈病患者系谱
六、从性显性遗传( )
➢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杂合子()在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表达程度和方式,即显示出男女分布比例上的差异或基因表达程度上的
差异。 ➢ 例如:早秃和血色素沉着症
第3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Ⅰ
1
2
Ⅱ
1
2
3
4
Ⅲ
12
3
4
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图5-9 遗传的典型系谱
2. 遗传的系谱特点:
男女发病机会相等; 系谱中往往是散发病例; 病人的双亲一般不患病,但都是携带者,出生患者的可能性约占1/4,患儿的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
能性为携带者; 近亲婚配可使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二、遗传病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常见的婚配方式: × 因此,每次生育后代有1/2的可能性患病
一个短指症家系 (基因定位于2q3536)
(一)完全显性遗传方式的系谱特点:
男女发病机会相等 患者的双亲之一是患者。 患者的子女、患者的同胞有1/2的发病机会 连续传递 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发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
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
图5-6 一个综合征的系谱
3. 不规则显性的原因: 环境因素 遗传背景 主基因对表型有显著效应的基因,即控制单 基因性状形成的基因 修饰基因 某些基因对某一遗传性状并无直接 影响,但它可以加强或减弱及该性状有 关的主基因的作用。
四、共显性()遗传
定义: 例如:人类血型中的血型,血型中的血型等。 血型的基因型及表型
(二)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病发病风险估计
1.亲代婚配类型:患者()×正常() 子代类型:1/2患者() 1/2正常 ( )
2.亲代婚配类型:患者()×患者() 子代类型:1/4患者() 1/2患者() 1/4正常()
二、不完全显性遗传( )
1.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之间。 2.杂合子中A和a的作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Ⅰ
1
2
Ⅱ
1
2
3
一例软骨发育不全系谱
三、不规则显性遗传( ) 定义: 1.外显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应表型的比例。
Ⅰ
12 3
4
Ⅱ
1
234
Ⅲ
1
23
4
图4-6 一个多指症的系谱
2.表现度()
是指具有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形成相应表型的明显程度。
例如:综合征,15q1521.3
一种少见的结缔组织遗传病。纤维蛋白原的缺陷引起骨骼、心血管、眼的症状。已证明原纤蛋白()基因
2.家族中有患者时发病风险的估计
先天聋哑家族系谱
(1)假设该病群体发病率是 1/10000,问Ⅲ5 和Ⅲ6婚后生育患
五、延迟显性( )遗传
定义:
例1: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型)
基因定位于6p2125
杂合子在35-40岁以后才逐渐发病且病情明显进展。
一个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型)患者的系谱
例2: 舞蹈病:
基因定位于4p16.3 临床表现:身体不自主动作和精神衰退 发病机理:三核苷酸的串联重复序列增多,正常人重复9-34次,患者重复37-100次。
定义: 杂合子 携带者()。 常见的婚配方式:携带者之间婚配(×),后代有1/4的可能性发病,患者的表型正常的同胞有2/3的
可能性为携带者。
一、病的特点
1.例如:白化病 (1)病因:酪氨酸酶基因突变,定位于:11q1421,缺乏酪氨酸酶,使得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 (2)临床表现:皮肤、毛发呈白色。眼呈灰兰色。畏光,眼球震颤。暴露皮肤易患皮肤癌。
1×1/100×1/4=1/400
?
Aa
1/100Aa
?
三、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1.家族中无患者时发病风险的估计 假设群体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0-4,隐性致病基因频率为q2=10-4 ,0.01, 携带者21/50 故随机婚配子女发病概率: 1/50×1/50×1/4=1/10000 表兄妹之间近亲婚配子女发病概率: 1/50×1/8×1/4=1/1600
(一)确认偏倚及校正: (1)临床上对患者同胞发病风险的估计常比预期的1/4高。 由于只出生正常后代的杂合子常常被漏检,称为不完全确认。 (2)校正方法:(先证者法)
具体方法见P56
(二)亲缘系数和近亲结婚
1.亲缘系数( ): 具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人在某一位点上具有同一基因的概率。 一级亲属(1/2):一个人的父母、子女、同胞。 二级亲属(1/4):一个人的(外)祖父(母)、孙子
例1:人类对苯硫脲()尝味能力:
:尝味能力强 :尝味能力较弱 :味盲者
图5-4 尝味能力系谱
例2:软骨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短肢侏儒、大头、前额突出、马鞍形鼻梁、脊柱弓形前突、臀部后突,下肢向内侧弯曲等 基因定位:4p16.3
由于体形的原因,两 个患者可能婚配 × ↓
(夭亡) (杂合子患者) (正常人) 病情重 病情轻 正常
(女)、父母的同胞和同胞的子女。 三级亲属(1/8):曾祖父(母)、曾孙子(女)、
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2.近亲结婚( ):3-4代内具有共同祖先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婚配。
3. 近亲结婚提高发病率举例: 携带者及表兄妹结婚:
1×1/8×1/4=1/32
Aa
1/8Aa
携带者与群体中无亲缘关系的人婚配,假设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概率为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