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资料

大学语文资料

成人教育考试及答案大学语文1.(单选题)“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来源于( )(本题1.0分)A.《秋水》B.《寡人之于国也》C.〈论贵粟疏》D.《季氏将伐颛臾》答案:A.解析:无.2.(单选题)在盛唐诗坛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本题1.0分)A.王昌龄B.王维C.岑参D.杜甫答案:D.3.(单选题)小说《伤逝》是下面哪位作家的作品?( )(本题1.0分)A.沈从文B.鲁迅C.茅盾D.钱钟书答案:B.解析:无.4.(单选题)下形作家中,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是( )(本题1.0分)A.余华B.陈忠实C.莫言D.贾平凹答案:C.5.(单选题)下列作品中,是外国文学作品的是( )(本题1.0分)A.《日出》B.《纪念傅雷》C.《听听冷雨那》D.《最后一片叶子》答案:D.解析:无.6.(单选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本题1.0分)A.比喻、夸张B.比喻、借代C.模拟、夸张D.比拟、借代答案:A.7.(单选题)蒲松龄与下面哪位作家是同一时代( )(本题1.0分)A.施耐庵B.罗贯中C.曹雪芹D.吴承恩答案:C.解析:无.8.(单选题)下列诗歌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本题1.0分)A.李白《蜀道难》B.《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C.杜甫《登高》D.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答案:C.9.(单选题)唐代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本题1.0分)A.李白B.杜甫C.杜牧D.白居易答案:D.解析:无.10.(单选题)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本题1.0分)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对比法答案:B.11.(单选题)被称为诗余的是:( )(本题1.0分)A.词B.汉乐府C.绝句D.古体诗答案:A.解析:无.1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与柳永词无关的一项是:( )(本题1.0分)A.词风豪迈,语言高雅B.发展和完善了慢词的体制C.善于运用铺叙手法D.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和羁旅行役之愁答案:A.解析:无.13.(单选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 )(本题1.0分)A.李煜B.柳永C.苏轼D.秦观答案:D.解析:无.14.(单选题)以诗为词的豪放派词人是:( )(本题1.0分)A.辛弃疾B.苏轼C.李煜D.柳永答案:B.解析:无.15.(单选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 )(本题1.0分)A.李白B.杜牧C.杜甫D.李颀答案:C.解析:无.16.(单选题)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 )(本题1.0分)A.韩愈B.柳宗元C.王维:D.白居易答案:D.解析:无.17.(单选题)《西游记》属于:( )(本题1.0分)A.民间传说B.玄幻小说C.神魔小说D.穿越小说答案:C.解析:无.18.(单选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 )(本题1.0分)A.李白B.王昌龄C.李商隐D.贾岛答案:A.解析:无.19.(单选题)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是:( )(本题1.0分)A.柳宗元B.韩愈C.杨万里D.苏辙答案:B.解析:无.20.(单选题)下列作家中,以写戏剧见长的是:( )(本题1.0分)A.巴金B.舒婷C.曹禺D.史铁生答案:C.解析:无.21.(填空题)《秋水》中的河伯、北海若是出自___的寓言故事。

(本题1.0分)答案:《庄子》.解析:无.22.(填空题)鲁迅短篇小说《___》描写两个觉醒的男女知识青年的爱情故事。

(本题1.0分) 答案:伤逝.解析:无.23.(填空题)陶渊明《归田园居》:“久在樊笼里,___ .”(本题1.0分)答案:复得返自然.解析:无.24.(填空题)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本题1.0分)答案:如今有谁堪摘.解析:无.25.(填空题)苏拭《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___。

”(本题1.0分)答案:千里共婵娟.解析:无.26.(判断题)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楚辞》( )(本题1.0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无.27.(判断题)《楚辞》作品中,皆为为屈原所写。

( )(本题1.0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无.28.(判断题)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 《论语》 ( )(本题1.0分)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无.29.(判断题)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 )(本题1.0分)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无.30.(判断题)《论语》是韵散相间的散文( )(本题1.0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无.31.(问答题)《前赤壁赋》中的情景理是怎样结合到一起的?(本题10.0分)答案:因景生情,借物寓理,实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这是一篇情景理都很丰富的文章,通篇一景物来贯穿。

在景物描摹的基础上进行抒情和谈理。

作者开篇就进入到对风月山水的描写之中,江月辉映,清风徐来的意境表达了左和酣醉其中快乐的心情,又有酣醉其中的萧声引出了客人的思古之情,并借曹操的诗句和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悲叹,表达了历史虚无和人生无寄的感慨,就此,文章开始了由景入论的转折。

最后,作者仍从眼前的明月,清风为议论的前提和内容,表达出了变与不变的对历史人生观的辩证思考,在风月山水的启发中,真正表达了深层的快乐,做到了.解析:无.32.(问答题)鉴赏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题20.0分)答案:答:在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所谓“空山”,乃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此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 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连,在月光之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诗人是心智高洁的人。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也正是使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小雨,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没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此二句尤显技巧,却不着痕迹。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有真实情感。

诗的中间两联通是写景,所绘之景宁静,优美,有生意盎然。

作者善于从自然景物中选取有特征的片断,用简洁的笔墨,白描的手法加以勾画,不事词藻而自然入妙;又善于把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写,造成强烈的可感性。

而且这两联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明构成衣服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了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既然诗人是那样的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纯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定归隐了诗前三联都写景,在表现自然美中,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诗人通过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解析:无.33.(问答题)六、作文:请谈谈“写作的力量就是真实的力量”的提法,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要求:不能少于6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1、卷面清楚整洁。

2、论述表达清楚。

3、观点新颖,自圆其说。

)(本题40.0分)答案: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之说。

可见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如此,我们当以读书和写作贯穿人生始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我们天天都在阅读中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加入名师工作室以后,更是一有空就坐下来阅读,生怕自己哪天因知识贫乏而掉队。

但一提起写作就头疼,有时不知道写什么,有时担心自己写不好,有时找各种理由推托,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总是疏懒于写作,觉得写作离我很远。

5月30日下午,在商都县教育局和工作室的安排下,我们聆听了《中国教师报》班主任周刊褚清源主编的“相信写作的力量”的专题讲座,褚主编就“为什么要进行专业写作”和“怎样进行专业写作”为我们谈了他自己的建议和成长。

针对名师工作室的发展规划,褚主编告诉我们,只要克服情绪障碍,写自己喜欢的,写自己擅长的,写自己感动的,写自己阵痛的……总有一天,你都不会相信自己到底有多能写。

听了褚主编的讲座,看到褚主编笔下的“四个人物”,我突然醒悟,原来写作就是记下自己每天的专业成长,记录课堂上最美的瞬间,和学生一起构建和谐的课堂,书写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作其实离我们很近。

一、“阅读之前,世界很小,写作之后,人生丰盈。

”这是褚主编的话,这也是我的人生感悟。

是啊,能写,总比不写要好。

既然我们已经做了或我们正在做,为什么不留下点痕迹呢?多少年后,回头看看我们写下的东西,你都不敢相信自己有多能写。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用写作来管理自己的人生,我们为自己而写,为未来而写,因为写作是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最后一公里。

二、想大问题,写小事情“想大问题”,就是要在教育常态下审视教育的常识和教育的价值取向。

“写小事情”,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即从身边末微的地方写起,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从熟悉的事情入手。

对教师而言,这所谓的“小事情”,自然是自己每天的所行所思和所见所闻了。

一堂课上发现的一点火花,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生活中,我们要回看自己的生命历程,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我们要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必须写点什么。

我们要让自己的教学生命更有质感,必须学会记录。

我们要让自己的故事和思想传播得更远,必须学会写作。

三、写作是一项技术活写作是一项很枯燥的事情,初学写作的人,凭借一腔热情开始写作,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残酷,没有话题、脑子被榨干,持续输出筋疲力尽,坚持就变得异常困难。

听完讲座,褚主编教会了我五种基础训练方法,现和大家分享如下:(一)自由写,可以写随笔、写读书心得、写成长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