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
小儿麻疹的注意事项
孩子得了麻疹如无并发症应在家中隔离。隔离时间为5 天,有并发症者需延长至10天。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 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 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家长接触 病儿后,只需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 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就可达 到消毒目的。
以内。 5.并发症的变化:心肌炎明显增多,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6.虽然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很低
事项
小儿麻疹的注意
发热的处理
麻疹病儿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热不超过39℃,不必采 用退热措施,发热在39℃以上的,需采取一些退热措 施,按医生的指导吃少量退热药,一般给常规量的 1/2—2/3的量。忌冷敷及酒精浴。因酒精擦在皮肤上 后会刺激皮肤里的坚毛肌收缩,微血管收缩,影响皮 疹的向外透发,甚至造成麻疹内陷。
感者: 隔离检疫3周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实行“三门”,病 人住所、衣物按规定 消毒
•预 防
• 保护易感人群: • 主动免疫:接触5天内予免疫 血清球蛋白,只维持8周。
被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是 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国内规定 初种年龄为8个月。
治疗
无特异抗病毒治疗 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给予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 充充足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事项
小儿麻疹的注意
注意病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麻疹病 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 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 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粘膜, 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继续入侵和其他致 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病儿皮肤粘 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 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呼吸道 进行传播
*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 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型带病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
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染性:极强
天
)
出 疹 期 ( 第 3
天
)
色 素 沉 着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 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
2.多核巨细胞检查 3.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测 (2)抗原检测 4.病毒抗原检测 5.病毒分离
诊断
潜伏期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流行病学史、接触史
2、喉炎 保持居室内一定湿度,并用蒸气吸入, 一日数次,以稀释痰液。选用1~2种抗菌药物, 重症可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保持安 静。喉梗阻进展迅速者,应及早考虑气管插管或 行切开术。
并发症治疗
3、心血管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时及早应用毒毛旋 花子甙或毛花强心丙治疗,可同时应用速尿利尿。 控制补液总量和速度,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 用能量合剂(辅酶A、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 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以保护心肌。循环衰竭按休 克处理。
小儿麻疹
宋永辉
概 述
1.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乙类 传染病
2.它的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 (Koplik spots)、全身皮肤特殊性斑丘疹。
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 多终身免疫。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
痊愈
临床表现
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生机制
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病原可分为病毒性与细菌 性。
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疹脑炎 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
发症。 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出 疹 期
出 疹 期 ( 第 2
病理
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肠 道粘膜等处可见单核细胞增生及围绕在 毛细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 织肥大
病 理
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
其病变内有浆液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 成Koplik斑
病理
麻疹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胞 肺炎
病 理
麻疹皮疹的病理改变: 真皮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
屑
风疹 耳后、颈后、 退疹后无色 发热半天
病毒 枕后淋巴结 素沉着及脱 或一天后
肿大
屑
出疹
幼儿急 疹
出疹性疾病鉴别Hale Waihona Puke 断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特 征
皮疹特点
人疱 一般情况好, 颈及躯干部
疹病 耳后、颈后、 多见,一天
毒6 枕后淋巴结 出齐,次日
型 可肿大
消退
发热与皮疹的 关系
高热3~5 天,热退 疹出
4、脑炎 处理同病毒性脑炎,重点在对症治疗。 高热者降温,惊厥时用止惊剂。昏迷者加强护理。 目前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无特殊治疗。
麻疹的新进展
1.麻疹的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婴儿麻疹增多主要发生 在8个月初免以前,多为非典型病例,大年龄患者增多。
2.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 3.不典型病例增多。 4.二次麻疹发生率在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疹2年
临床表现
3.出疹期: ①发热3-4天出皮疹,体温升至40-40.5℃ ②皮疹形态: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 肤正常,严重时皮疹融合皮肤水肿, 面部浮肿。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痒感。 ③出疹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 上肢、下肢及足部。
临床表现
4.恢复期: ①出疹3-4天,皮疹开始消退。 ②消退顺序与出疹相同。 ③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
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慎用退热药; 烦躁者镇静;剧咳时镇咳祛痰; 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补充维生素
A。
并发症治 疗
1、肺炎 按一般肺炎处理,继发细菌感染选用抗 菌药物,重症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进食少适当补液及支持疗法
猩红热
乙型 高热,中毒 溶血 症状重,咽 性链 峡炎、杨梅 球菌 舌、环口苍
白圈、扁桃 体炎
皮肤弥漫充 发热1~2 血,密集针 天出疹, 尖大小丘疹, 出疹时高 1周后全身大 热 片脱皮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埃可病毒病
手足口病
预防
控制传染源: 隔离患者: 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者10天 接触过麻疹的易
小儿麻疹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麻疹的并发症多而 且比较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心肌炎及 脑炎等。
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气喘、呼吸困难、面色发绀。 喉炎表现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像狗 叫声的哮吼性咳嗽。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 短,乏力多汗。脑炎表现为嗜睡或烦躁、头痛、剧烈 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发病机 制
飞沫
呼吸道粘膜
血液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
血液
皮肤和粘膜
(传染性最强,临床前驱期)
病 理
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有多核巨细胞形成; 多核巨细胞:多个巨噬细胞融合形成的 具有核内外包涵体的巨细胞;
病理
网状内皮巨细胞也称华-佛细胞:存在 于全身淋巴组织和肝、脾等脏器中;
上皮巨细胞:主要位于皮肤、眼结合膜、 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等处 ;
小儿麻疹的注意事 项
卧床休息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居室要安静经常要 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病 儿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病儿的眼睛。给病儿穿 衣盖被要适当,避免着凉受寒而引起肺炎。
小儿麻疹的注意事 项
食物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或热汤, 这样不但有利于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利于退热,还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容易发透。岀疹期可喝芫 荽汤促进透疹。疹子消退,进入恢复期,及时添加营 养丰富的食物。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不需“忌口”。
增多形成淡红色斑丘疹
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
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 素沉着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1.潜伏期:10-14天 2.前驱期:发疹前期,一般3-4天。
(1)发热:中度以上发热。 (2)上呼吸道炎表现:卡他症状,结膜充血、 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3)Koplik斑:早期诊断麻疹的依据。 (4)偶见荨麻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 (5)非特异症状。
发热 +3C+Koplik spots 多核巨细胞
皮疹的特点
糠屑样脱皮,色素沉着 麻疹抗体(SIg M)
麻疹 风疹
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 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 的关系
麻疹 卡他症状 病毒 结膜炎、发
热
Koplik斑
红色斑丘疹, 发热3~4 特别的出疹 天,出疹 顺序,退疹 时体温更 后有色素沉 高 着及细小脱